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18819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内容摘要:福斯塔夫这一喜剧形象在莎翁创作的几部戏剧中出现过多次,分别在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以及温莎的风流娘们中出现,他本身的喜剧精神是与身俱来的,不论他遇到何种困难,在任何危急的场景下,他都能制造出一些喜剧的气氛。在他身上,那种应有的骑士精神早已荡然无存,他胆小、怕死,但同时也欺压人民。虽然他做了许多坏事,可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快乐,没有他就无法让人感受到快乐,也就不能从其身上发现其人文主义的一面。福斯塔夫无论何时都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尽管他有诸多缺点,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关键词:福斯塔夫的魅力 喜剧性格 骑士精神一、福斯塔夫的喜剧特征福斯塔夫是莎翁

2、戏剧中一个最完美,最逗人喜欢的喜剧形象。这一人物在莎翁的作品中就历史作用而言本是微不足道的,但莎翁却在他身上浓妆艳抹,精雕细刻,投入了较大的笔力,甚至压倒了亨利四世、哈尔王子、霍茨波等主要人物,成为这部剧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福斯塔夫是没落骑士,旧式纵欲者的典型代表。他对社会的价值几乎等于零。他只能作为一种寄生虫,靠种种可怜可笑的方式从社会的垃圾箱中捞取些剩饭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在道德范畴内一切理应受谴责的丑行与弱点贪杯好色,吹牛怯懦,欺诈说谎,不讲信义,等等,在他身上却是受人喜欢的原因。他的人生观就是享乐,他的价值观的基点就是利己主义,他的生存方式是不择手段。作为一个道德秩序的破坏者,他的这

3、些恶德败行是有深刻阶级根源的。正是骑士阶级本身具有的寄生性使他不可能象资产阶级那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本是一个规规矩矩的绅士:一星期顶多也不过掷七回般子;一年之中也不过逛三、四百次窑子;借了人家的钱,十次有三、四次是还清的现在却糟成这个样子。”可见,当他被大贵族们抛到社会上后,这种阶级固有的劣性只能使他每况愈下,病入膏肓,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沉沙。福斯塔夫虽然是这样一个面临悲剧结局、不可救药的人物,可却不是一个遭人唾弃的舞台上的反面角色。其原因是莎士比亚用绚丽的喜剧色彩涂抹在这具有时代特色的木乃伊身上,使其起死回生,生机勃勃,成为莎剧舞台上最具生命力的喜剧形象。 福斯塔夫本身所蕴

4、涵的无穷的喜剧精神是获得观众和读者喜爱的真正原因。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喜剧效果一般要靠手段和气氛来获得,而福斯塔夫的喜剧效果却是由于性格本身的魅力所致。我们知道,喜剧精神是喜剧的生命。喜剧精神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显现,是人类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执著追求未来理想的精神。它体现了人类精神发展的自由境界。喜剧精神具有无情的否定自我精神的特点。喜剧精神对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一切丑的无价值的东西,它决不回避,决不因某种社会关系或某个集团的利欲而护短、忌讳。存在于他身一系列不和谐的矛盾体构成了明显的喜剧特色。福斯塔夫既绝顶聪明又愚蠢到家,一方面胆小如鼠又有冒险精神,他喜欢说假话却又直言不讳,一心糊弄别人的结果总是受

5、人捉弄,既像一个胡说八道的疯子又像一个巧舌如簧的辩士,虽然贪得无厌却总是害着“钱袋消瘦病”,爱摆臭架子却并不虚伪,没有多少虚荣心但还是希望升官发财,思想似乎极端颓废却从不悲观失望。例如:当福斯塔夫讲述自己在盖兹山道路上的抢劫经过时说:“足足有一百个人对付我们孤零零的四个。我单独一个就跟他们十几个人短兵相接,斗了足足两个钟头。可是和我交战的要没有五十个人,我就是一捆萝卜;要没有五十二三个人冲着可怜的老杰克一个厮杀,我就不是生着两条腿的人。四个穿麻布衣裳的家伙直冲着我来了把他们七个人的剑全挡住了。我刚才对你说的那九个穿麻布衣裳的人可是我紧追不舍,赶到切近,说时迟,那时快,把十一个里头的七个全报了帐

6、了。” 可是当哈尔太子揭穿了他:“我们两个又冷不防地扑向你们四个人,不费一句话,就把你们的赃物全唬到了手。现在这些赃物还在我们手里,不错,就在这店里,可以给你们看。而你呢,福斯塔夫,你捧着肚子跑起来的那个灵便,那个轻快,叫起饶来的那个惨,那个跑劲,叫劲,听着简直就像一头小牛犊子似的。” 当福斯塔夫的谎言被揭穿以后,他并不感到尴尬,转而机智地说:“我难道有杀害当今太子的道理吗?我难道应该跟一个真正的王子拼命吗?”其愚蠢、语无伦次、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和难以自圆其说与机智聪敏、花言巧语、强词夺理和巧舌如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强烈的喜剧效果。每一个推论都有因果逻辑;极其荒谬的前提引出了更加荒谬的结果,

7、更加荒谬的结果又被当作了前提。正如老舍所说:“把生活中一切可笑的事,互相矛盾的事,都看出来,具体地加以描述和批评。”荒谬只是在表层,“把观察到的加以夸张,使人一看就笑起来,而且永远不忘。”在幽默逻辑结构的深层中隐藏着对表层逻辑的嘲弄和揶揄。从情感上来说,对于荒谬的表层,并不是严峻的批判,而是无可奈何的调侃。幽默的基本功能是缓解对抗,其性质是把进攻转化为共享,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幽默是软的,有俏皮、泼辣和警辟,是看出事物的可笑之处,而用可笑的话来解释它,或用调侃的办法解决问题。别人的调侃、捉弄和揶揄,加上福斯塔夫形象的可笑、行为的荒谬,形成了喜剧化的效果。福斯塔夫历来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迷人的喜剧

8、性格,构成他那喜剧性格的基础是经过夸张的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他将近60岁了,身上写满老年的字样,却要把名字登在青年人的名单里.还自命为“站在青春前列的人”。狂吃暴饮的结果,使他肥胖得象一座“庞大的肉山”,肚子能扫地,眼睛看不见自己的膝盖,稍一走动,便浑身臭汗,“一路上浇肥那瘦瘠的土地”;他却得意洋洋地吹牛:“我的腰身还没有鹰爪粗;我可以钻进套在无论那一个县佐的大姆指上的指环里去。”明明穷得象圣徒约伯,却要到处炫耀他那“骑士约翰”的头衔,还吹嘘什么“全欧洲都知道这是我的名号”。索鲁斯伯雷战役中与道格拉斯作战,他装死躺下,还背着霍茨波的尸体冒领军功,事后却夸耀自己如何“智虑”、“勇敢”,幻想“这一回

9、不是晋封伯爵,就是晋封公爵”。福斯塔夫性格充满了各种矛盾因素:他自负又自卑,聪明又愚蠢,说谎欺骗却直言不讳,胆小软弱又敢于冒险.丑化别人也受别人嘲弄,奴颜卑膝又欺凌弱者,颓废堕落却不悲观,不要“荣誉”却又幻想“平步青云”。福斯塔夫形象尽管扑朔迷离,拥有那么多矛盾,但这个人物不是无数性格沙粒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在丰富多彩的性格矛盾中凸现出患情纵欲的贵族习性和无衣无食的浪人地位的冲突。而不肯悔改的贵族习性,正是福斯塔夫在历史转折时期沉落到社会底层的根本原因。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那些“突然被抛出惯常生活轨道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新状态的纪律。他们大批地变成了乞丐

10、、盗贼、流浪者,其中一部分人是由于习性,但大多数是为环境所迫。”在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福斯塔夫已经从亨利四世中的配角变成了主角,在人们的眼中,福斯塔夫一直是人们所喜欢的人物。尤其是在这部戏剧中,他的形象更为人们所喜欢。福斯塔夫固然心地污秽不堪,可他并不是在戏剧舞台上经常出现的丑角。莎士比亚不喜欢写这类脸谱化的角色。在这个否定人物身上,居然不乏某些可亲的天性。如:他是个地道的乐天派,从而构成许多喜剧性格。年过半百的他,对生活还充满了年轻人一样的激情,不无感人之处。虽然这种情绪在他身上并不那么地道,更不必说纯正了。莎士比亚喜剧主人公的一些美好素质,在福斯塔夫的血管里似乎还没有完全泯灭。他虽干了不少坏

11、事,却还没有达到恶贯满盈的地步。人性的火种在他身上似乎还没有消失殆尽,几经惩罚之后,毕竟还能省悟到他的下场是咎由自取的。 从亨利四世出现的福斯塔夫,虽然在此剧中他已变得老态龙钟,可是他的贪欲和色欲都有增无减。穷途末路之时福斯塔夫贼心不死,竟然妄想勾引温莎的两个良家妇人,梦想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诱骗金钱玩弄女人。他寡廉鲜耻到公开向外人披露引诱两位有夫之妇裴琪大娘和傅德大娘的意图; “我要去接管她们两人的全部富源,她们两人便是我的两个国库;她们一个是东印度,一个是西印度,我就在这两地之间开辟我的生财大道”从这双重目的和使用的手段中,暴露了福斯塔夫丑恶嘴脸。三次落入陷阱仍然贼心不死,说明他的贪婪和好

12、色都已臻于“化境”。一式两份的情书被两位大娘当面揭发后,他竟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福斯塔夫的名字和贪财好色、吹牛扯谎、招摇撞骗连在了一起。他的无赖“痞气”使人唾弃也令人忍俊不禁。从小就惰性十足偷鸡摸狗;到老还是依然故我。人类很多弱点和,在他身上好像是与生俱来的,而他本人又觉得理所当然。放浪形骸的福斯塔夫把男女之间的感情完全看成是肉欲,他还抢天呼地的歌颂这种所谓的爱,居然把它美化成“强力的爱”、“万能的爱”。在他身上的这种激情,显然被淫邪污损、丑化了。然而几乎没有做过一件好事的福斯塔夫爵士为什么能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那么喜欢他呢?在剧中我们看到他是如此乐观、诙谐幽默、机智过人,特别是他每做一件坏事总

13、要嘲讽一番。既嘲弄别人,又嘲弄自己,尤其是自嘲,使人觉得他真是一位可爱的憨直的坏蛋。在一次抢劫中,福斯塔夫被化了装的亲王打跑,事后偏偏又要吹嘘自己如何以一敌十。当真相揭开时,他替自己圆谎:“你知道我是像赫刺克勒斯一般勇敢的;可是本能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勇气;狮子无论怎样凶狠,也不敢碰伤一个堂堂的亲王。本能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我是因为激于本能而成为一个懦夫的。”在征兵中福斯塔夫直言不讳:“要是我见了我的兵士不觉得惭愧,我就是一条干瘪的腌鱼。我把官家的征兵命令任意滥用。我己经把一百五十个兵士换到了三百多镑钱。”他从没有象阿Q那样多的敏感禁忌,这么坦诚的坏蛋着实不那么可恶。他是那样慷慨地把笑声撒满人间,

14、即使遇到了审问他的大法官仍然本色不改:大法官:好说一句老实话,约翰爵士,您的名誉已经扫地啦。福斯塔夫:我看我长得这样胖,倒是肚子快扫地啦。大法官:您的收入虽然微薄,您的花费倒很可观。福斯塔夫:我希望倒转过来就好了,我希望我的收入很肥,我的腰细一点。大法官:您把那位年轻的亲王导入歧途。福斯塔夫:不,是那位年轻的亲王把我导入歧途,我就是那个大肚子的家伙,他是我的狗。 碰到秉公办事的大法官,我们的福斯塔夫可就没有以前那么幸运了。不管他有怎样的如簧之舌,他的自解自嘲尽管机敏过人,但终究是站不住脚的鬼话一篇,他最终也难逃被放逐的厄运。归根结底,福斯塔夫不过是一名纯喜剧演员,除了为人们提供笑料外,还不能委

15、以重任。二、文艺复兴时代下的福斯塔夫形象探析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剧作中一个没落的封建骑士的形象,肥得流油,厚颜无耻,喜欢吹牛拍马。他身上有浓厚的封建主的寄生特征,却失去了封建骑士的荣誉观与勇敢精神。他沽染了新生市民阶层迫求享乐的特征,却没有市民阶层的进取心与奋斗精神。这是一个以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市民社会过渡的艺术典型。围绕这个人物,莎士比亚勾勒了一幅社会图景:地点大多在“野猪头酒店”这样的下等酒店之中,人物则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有形形色色的冒险家,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兵,乞丐、脚夫、店伙计、盗贼、流氓、娟妓,甚至还有叫化子般到处流浪的王室成员。这些人拥挤在小酒店

16、中斗殴、吵嘴,演出一幕幕的话剧,恩格斯将此称之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在致斐拉萨尔一文中,恩格斯就“福斯塔夫式”的背景进行了论述:“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了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了莎士比亚。根据我对戏剧的这种看法,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会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会给在前面表演的贵族国民运动提供一幅十分宝贵的背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这个运行显示出本来的面目。在这个封建关系解体的时期,我们从那流浪的叫化子般的国王,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形形色色的冒险家身上,什么惊人独特的形象不能发现呢?这种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必定会比在莎士比亚那儿有更大的效果。”以恩格斯的这段话来分析,“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就具有下列主要特征:第一,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应是具有时代征的典型环境。福斯塔夫这个形象产生的年代正是旧有封建体制解体,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刚刚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