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18599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地理276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对区域展的影响是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文,本节内容以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为主题展开。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地理必修三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利用必修一学过的地理规律和必修二学过的人地关系和谐论,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

2、,努力寻找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实际是对必修内容的一个应用性总结,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本节课文展示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为后来学习区域与生态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奠定了基础。 本节知识特点:本节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以时间和空间为方向向我们解释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高考要求:结合区域图、联系图、表格和文字材料,考察区域特点,比较区域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产业结构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 2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和结构特点,并结合着高中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区域的含义。通

3、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归纳出区域的主要特征,能用简洁的地理语言表达区域的特征。 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臵、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我根据学生的

4、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二、说学生高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区域定位和区域分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且学生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对本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有一定了解但本节知识点较多,较复杂,学生很可能不能一下子理解,运用。学生对松嫩平原不了解,识记会出现困难。高二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

5、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兴趣较浓、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较强,但由于心理原因,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3引探式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将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和动画演示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读图等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达到“见图说文”、“说文想图”

6、的能力,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五个环节进行设计。(一)、新课导入由教师介绍生活中经常用的能够突显南北区域差异的俗语,如南稻北面,南船北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讲解1、什么是区域: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教师归纳:2、区域的分类:按性质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化区域等)按规模分(大型、中型、小型)3、区域的特点:层次性、差异性

7、、整体性和可变性承转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由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下面我们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地理环境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思考(学生讨论回答)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

8、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读图分析显示以下三图,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中国地形图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思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试从图中找出两者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差异对生产活动有何影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归纳表格,学生完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差异位于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9、长江入海口大致位于4348N,地处我国东北平原中部气候条件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余热同期,河湖密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量较少,热量不足土地条件差异经人们长期改造形成水稻土,多水田,人均耕地小,较分散为肥沃的黑土,多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矿产资源差异贫乏石油等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产活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水田为主,盛产水稻、油菜、棉花,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发达旱地为主,产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西部可发展畜牧业工业优越得地理环境使其商业贸易发达、轻工业发达、通过发达得海陆交通引进原料发展重工业,是我国最

10、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城市和人口人口密度高、城市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人口密度较低,城市发展历史较短交通运输内河、海运、陆运、空运发达内河、陆运发达(铁路网稠密)(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该区地理环境: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

11、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开发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原因分析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中后期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总体地位发展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社会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工

12、业社会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阅读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概念形成资源状况人地关系初期阶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基本协调成长阶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已显现出不协调后期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本地区资源的耗竭矛盾加剧六、板书设计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3划分: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 性差 异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区地理环境: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