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1830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设计练习题姓名: 张慧 学号: 201522060165 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1、进门坎效应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他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

2、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自变量:在提出更大有球前是否接受提出的小要求(在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 ,有 2 个水平,分别是:a 没有接受提出小的要求 ;b 接受提出小要求 (在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因变量: 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

3、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自变量:报告内容,有 2 个水平,分别是:a 参加者自己的结果;b 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因变量: 对报告内容的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3、德西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实验3】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

4、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结果:实验组被试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自变量: 完成难题后的奖励,有 2 个水平,分别是:a完成难题后无奖励;b完成难题后有奖励因变量:休息时间对于难题的兴趣和努力的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4、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

5、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实验4】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自变量:作业做对题目的位置,有2个水平,分别是:a做对题目的位置在前15道;b做对题目的位置在后15道。因变量:对谁更聪明的评断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5、多看效应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实验5】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

6、荣茨做过实验:先向被试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次,有的出现了10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更喜欢那些看过很多次的照片,很明显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自变量:照片出现的次数,有2个水平,分别是:a 照片出现20次;b 照片出现10次;c照片出现12次因变量: 喜爱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6、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实验6】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从与魅力无关

7、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自变量:魅力特征,有 3 个水平,分别是:a有魅力的;b 没有魅力的;c 魅力中等的因变量:其他方面的评分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7、紫格尼克效应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 【实验7】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一小时后测试结果。110个孩子对中

8、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自变量:作业的完成程度,有 2个水平,分别是:a 完成;b 未完成;因变量:记忆内容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8、心理定势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实验8】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

9、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自变量:出示照片前的描述,有 2 个水平,分别是:a 描述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b描述为是一位大科学家因变量: 对照片上人的描述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9、阿伦森效应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实验9】分4组人对同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几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自

10、变量: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有 4 个水平,分别是:a 始终对之褒扬有加;b始终对之贬损否定;c先褒后贬;d先贬后褒。因变量: 对给予自己不同评价的人的喜爱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实验10】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个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孩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

11、弱小。第三天,这个人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孩童纷纷跳下汽车,都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自变量:活动后的奖励,有 3 个水平,分别是:a 一支玩具手枪;b 两粒奶糖;c 两粒花生米因变量: 对活动的热情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二、实验设计1、请判断下面每个例子采用哪种设计最合适,把选项填在括号内。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B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A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3)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

12、。(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2、有人要了解手动作的稳定性是否受情绪的影响,他让青年组在兴奋状态测定,平均得10分,让老年组在安静中测定,平均得9分。经过统计检验,两组手稳定性得分差异不显著,因此他下结论说:手动作稳定性不受情绪的影响。问题:1)你认为他的设计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a 手动作的稳定性受练习的影响,在选择手动作时候要甄别; b 本设计中分组存在问题,应该进行被试内设计; c 没有进行随机化原则; d 每组人数应达到30人2)请补充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青年组 a 兴奋状态 测定 b 安静状态 测定老年组 c 兴奋状态 测定 D 安静状态 测定实验应为混合设计。最后依据相关数据得出结论。3、某研发机构开发了一套适合于5岁幼儿阅读能力训练的游戏产品,欲通过比较该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以确定其有效性。请针对该目的提出具体实验设计方案,说明理由。 答: 随机选择60名5岁的幼儿先进行一个有关阅读能力的测试,也采用随机化的原则将儿童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 使用这套游戏产品三个月,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三个月之内不接受任何类似产品,这三个月后对两组儿童再进行一次阅读能力的测试,如果效果显著,则说明这款游戏产品是有效的。按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