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哲学文献综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18161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智哲学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智哲学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智哲学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智哲学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智哲学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智哲学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智哲学文献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约翰塞尔的心智哲学前言:所谓心智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ind),其所研究的主要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有意识智慧(conscious intelligence)的本质?或者说什么是心理状态和过程的本质?正是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在心智哲学的历史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后者主张,心理活动只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系统大脑的各种微妙的状态和过程;与此相反,各种二元论者则认为心理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物理系统的各种状态和过程,而是构成了其本质并非物理性的另一种现象。约翰塞尔对当代心灵哲学的唯物论传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批判,但是同时也反对二元论。他提出意识是主要的心智现

2、象,它是内在的、定性的、主观的、第一人称本体论的,不能够还原为物理现象。但是正如液态是水的特征,意识也是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的特征,因此和我们的科学世界观并没有冲突。约翰塞尔简介:约翰R塞尔,1932年出生,1959年于牛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米尔斯心灵与语言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言语行为、意向性、心灵、语言与社会等。他坚持实在论的观点,发展了意向性概念与意识理论,对唯物论与二元论都有批评。因为在心灵哲学与语言哲学上卓有建树,197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美国人文科学奖章。主题:一、约翰塞尔对当代心灵哲学唯物论传统的批判在回答刘高芩关于当代西方心智哲

3、学的基本情况的问题时,约翰塞尔说道:“就我个人的看法,“非还原唯物主义”(non2reductive materi2alism)仍然是当代心智哲学的主要观点,仍然占据当代心智研究的主流地位。尽管我非常愿意宣判“非还原唯物主义”的死刑,但是非还原唯物主义的各种版本似乎仍然占据着当代心智哲学的制高点。我的基本看法是,无论你持非还原唯物主义观点,还是其他什么观点,你在心智问题的研究中都无法逃避形而上学。所以,我希望持各种观点的心智哲学家都能够对形而上学变得比现在更感兴趣一些,希望他们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与心智密切相关的那些形而上学问题。因为,当人们说“心的性质或现象是可以多元实现的”时,人

4、们实际上是在一个特定的形而上学框架中做出这一断言的。如果离开了形而上学层面的追问,这个断言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然而,我所担心的是,我们目前在心智哲学中所看到或可能看到的形而上学都是一些糟糕的形而上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心智哲学几乎没有或根本就没有取得什么大的进步。”从这里可以看出约翰塞尔对当代西方心智哲学中一种缺少形而上学的非还原主义的心智哲学是持批判态度的。二、约翰塞尔对身心二元论的批判(1)笛卡尔的二元论 笛卡尔将世界分为“广延实体”(物)和“思维实体”(心或灵魂)。他声称心的本质与物的本质完全不同。因此,灵魂与身体完全不同。尽管灵魂在生命期间与整个的身体结合在一起,但它却是无形体的、

5、非广延的,并在身体死后还会继续存活。这是笛卡尔最著名的形而上学主张。作为二元论的主要形式,它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欧洲哲学。这一学说是对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描述的批判。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灵魂是身体的功能或形式。相反,在笛卡尔看来,与他本人所描述的物理本质不同,心的现象不能基于物理特性作机械的解释。这一理论也为基督教的不朽学说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其主要问题在于,由于心与物是截然不同的,很难说心的东西如何与物的东西相关联,而主观的认识又如何能够获得关于客观实在的可靠知识。这就是主导其后的心的哲学的著名的心身关系问题。 (2)对笛卡尔二元论的批判 根据笛卡尔的观点,心、身是完全有别的两种实体,二者不可能

6、发生什么联系。然而日常的经验似乎告诉我们,身、心 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例如:身体被某物撞到就会感觉疼痛;内心只要想移动身体的某一部分它就可以实现这一想法。那么身、心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二 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就是著名的“身心问题”。塞尔认为,尽管这一问题在笛卡尔之后被许多哲学家所关注,但是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发展到今天,已经转 化为如下两个问题:(1)物理实体如何对我们的心智产生影响?(2)心智事件又是如何影响物理世界的?三、约翰塞尔的心智哲学观点(1)中国屋论证(Chinese room argument)由约翰塞尔1980年在其论文心、大脑与程序中提出的思想实验。它用以表明软件

7、不能使得一个计算机具有意识或具有人那样的心。假定一个不会说中文的说英语的人,被锁在一个有两个窗口和一部英文说明书的屋子里。从一个窗口递入用中文写着问题的纸条。屋子里的人根据说明书来将这些纸条与其他写有中文符号的纸条相匹配,并将那些其他的纸条通过另一窗口递出。塞尔相信计算机内部的设置基本上就是这样。而这个不会说中文的人就像是那个计算机。了根据一个程序来加工所接受到的所有东西,而他的输出事实上就像他对中文问题所作的回答。因此他通过了“图灵测验”,但仍然没有获得对中文的理解。同样地,一个计算机只是根据所设计的形式规则进行操行,而且能意识到它所操纵的符号的内容。塞尔因此结论说,程序不是心,因为前者是形

8、式的或句法的,而后者则具有语义内容。语义学并不内在于句法学,而句法学对于语义学也是不充分的。中国屋论证对于强人工智能立场是一个有力的批评,后者声称心只是计算机的程序。中国屋论证的逻辑和涵义在过去10年间引起热烈的争论。(2)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是同一学科的个分支 在回答蔡曙山关于如何评价言语行为理论的问题时,约翰塞尔说道:“语言学习中所涉及的东西并不仅仅是抽象的语句形式,而是使用这些语句来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我们具有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也就是人类活动的理论,这样我们就有一种语言理论,如果我们将这些东西都一起加以吸收的话,这就是言语行为理论。我认为在语言哲学中,整个言语行为理论是对传统的语言研究

9、的狭隘性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突破,言语行为理论也开启了心智哲学的研究,因为心智哲学和语言哲学是同一学科的分支。”由此可见,言语行为与心智是密切相关的,对语言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对心智的研究。(3)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由语言哲学转向心智哲学“我认为我们已经从以语言哲学为研究中心转移到以心智哲学为研究中心。发生这种转向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是,在语言哲学中正在发生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而当我们对大脑如何工作有更多的发现,以及当我们对语言和意识的诸多问题做了透彻的研究时,在心智哲学中也有大量激动人心的事情正在发生,心智哲学已经转移到了前台。我认为,我们业已从语言转到心智最简明的原因就是,语言的最重要的性

10、质是基于心智的,因此,意义和意向性是先于语言的心智能力,在我们能够阐明语言的性质之前,我们必须将先于语言的心智能力搞清楚。语言依赖于心智,甚于心智依赖于语言。”在回答蔡曙山关于未来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的问题时,约翰塞尔如是说。(4)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区别人工智能是具有能量传输的。当我们说计算机不能思维时,我们也必须小心,因为你和我都是计算机。我们从一加一得到二,这就是计算。我们随时都在做计算。我们当然是计算机,但我们能够思维。因此,关键点是:因为你是计算机,我是计算机,我们都能思维,那么,计算机也能思维吗?问题是,如果执行一个标准定义的程序,它自身确实构成了一个充分的思维吗?对此的答案是否定的

11、。如果计算意味着一种过程,那么,答案也是否定的。原因并不在于计算机更像是一台机器。思维并不是那种非常机械的东西,因为虽然大脑是一台机器,但它的操作是由能量的传输来规定的,这是关键点。思维涉及能量的传输。你所买的真实的计算机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机器,但计算并不代表一个机器程序,它代表的是一个抽象的、我们用来执行机器运算的数学过程。但机器计算与思维不同,它不是由能量传输来规定的。总结:约翰塞尔对中国学者说:“我想告诉中国学者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没有民族的哲学和民族的科学这种东西。它是国际化的。我们所谈论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最伟大的事件就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其他地方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有

12、一堵墙将中国和西方世界以及将中国和世界的其他地方分隔开。现在,我们共享全球化的智能生命。我想我们现在应该有更多的交往。我认为我们能够彼此交换思想,这样极好。现在,我们正在向着知识分子和学者的世界共同体和国际共同体的目标前进。我想,我们现在处于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理性和智慧。约翰塞尔在他的心灵的再发现一书中说道:“著名的心身问题是过去两千年来很多争论的来源,它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心智现象是由大脑中的神经生理作用导致的,其本身就是大脑的特征。属于哲学的问题有:究竟什么是意识?有意识的心智现象究竟如何和无意识相连?什么是“心的专有特征,如意识、意向性、主观性、心智

13、因果?它们究竟如何发生作用?“心的”现象和“物的”现象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我们能否描述这些因果关系而避免“伴随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这里提一个明显的事实。我说过心身问题的解决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很多甚至大多数专家并不认为其是显而易见的。属性二元论者认为心身问题非常困难,可能是无法解决的。唯物论者同意如果意向性和意识真的存在并且不能还原为物理现象,那就真的会有困难的心身问题,但他们希望“自然化”意向性乃至意识。“自然化”心智现象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还原为物理现象。他们认为,接受意识和其他心智现象的实在性和不可还原性,就是接受某种形式的笛卡尔

14、主义。他们看不出这种观点如何能够和我们总的科学世界图像相一致。我相信两种观点都是极端错误的。有必要表明二元论和一元论都是错的,因为一般认为它们穷尽了领域,没留下其他选择。任何形式的二元论今天一般被认为不在考虑之列,因为它被设想为与科学世界观不一致。我相信当代分析哲学中没有其他领域可以说是如此不合理。接受现时观点的动机不是因为信服它的真理,而是担心它是惟一的选择,即我们默认,必须在由现在这种或那种版本的唯物论所代表的“科学”进路与由笛卡尔主义或其他传统宗教性的心灵观念所代表的“反科学”进路之间作出选择。参考文献:(1)郑毓信 心智哲学: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新兴活力的研究课题(2)约翰塞尔 心、大脑与程序1980出版(3)塞尔: 心灵、语言和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4)约翰塞尔 心灵的再发现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5年9月(5)刘高岑 心智哲学与形而上学约翰海尔教授谈当代心智哲学的现状与趋势 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6)刘高芩 当代心智哲学的演变和发展趋向 河南大学学报 2006年1月(7)蔡曙山 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约翰塞尔教授的对学术界双月刊 2007年3月第124期广 西 大 学心 理 哲 学 课 程 期 末 考 核文献综述:约翰塞尔的心智哲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管理哲学年级:2008级姓名:曾祥文学号:0822110101指导老师:李传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