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1012760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社会学课件综合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社会学教材内容经构上篇 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下篇 社会发展的现实解读第1章 社会发展界说一、社会发展的含义1、 社会发展的逻辑定义内涵定义法:通过其内在特征界定其概念从其内在特征看,社会发展是一种社会动态过程,既是一种从著落后走向先进的社会过程,又是一种从低走向高级的社会过程外延定义法:通过其外显范围界定其概念。从其外显范围看,一是相对于自然环境的社会发展。二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三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社会发展。2、 社会发展的学术定义l “公有制社会么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的学术观点l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学术观点l “传统社会转型社会现代社会

2、”的学术观点二、社会发展的特征1、 社会发展的渐进性表现形式之一:由外到内由外到内是迟发外生型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因素知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现代因素本土化和本土因素现代化的复杂过程。非全盘西化,非与一国传统彻底决裂,而是通过现代因素的本土化来促进本土因素的现代化。表现形式之二:由表及里中国社会转型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即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到思想文化层面的发展过程。以中国社支转型的启动阶段(18401949),加速阶段(1978到今)为例。两轮由表及里的阶段本质上差别。表现形式之三:由名到实所谓由名到实,就是先有现代化之名,然后才具有现代化之实。以当前我国科层化为例:严重失衡、名实不符。社

3、会发展一般要经历无名无实(传统社会)、有名不完全有其实(转型社会支)、有名有实(现代社会)三个阶段2、 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世界各国社会现代化实践过程所得出的结论:l 社会发展=经济增长l 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l 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环境堡护三、社会发展的类型1、 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l 发展条件的优越性。殖民扩张给宗主国带来诸多利益l 发展动力的内缘性。以英国为例l 发展进程的渐进性。国家社会机体内部产生适应现代化变化的某些新趋势、无外来压力的刺激和干扰。推进方式:“自下而上”2、 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l 发展条件的劣质性。被殖民和被奴役的痛苦历史l 发展动力的外缘性。

4、以俄国、日本为例。l 发展进程的跳跃性。强行启动的现代化、短时间里兼顾许多问题。推进方式:“自上而下”3、 迟发展效应l 迟发展的正面效应“迟发展优势”假说格申克龙发展动力容易形成;发展资源可以采借(人、财、物);发展道路可以选择l 迟发展的负面效应“迟发展劣势”沃森(模信制度、技术)可能形成依附性经济;可能形成依附性政治;可能形成依附性文化四、社会发展的模式l “经济增长”模式实质:将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20C5060Y)经济增长并未带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l “综合发展模式”基本需求战略“理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衡量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包括基本必需品的

5、消费量、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情况。标志:发展的根本内涵从“经主增长第一”转至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道德价值日本学者“发展第一”的观点以及佩鲁的“新发展观”l “协调发展”模式社会是一个由人品、环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相关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八大公害事件)略五、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内容l 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但主要研究18世纪中期后人类社会发展。l 当代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的现代化发展过程。l 还须对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发展进行整体研究和综合考察。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发展?

6、如何旦解社会发展的渐进改和整体性?2、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发展有何特征?特征之一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期, 特征之二是发展模式处于选择的十字路口, 特征之三为进入全球化的深度关联层3、试析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条件的劣质性发展动力的外缘性发展进程的跳跃性4、试析迟发展效应。4、 试述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先发内源型现代化,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先发内源型”最典型的是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美国,它起始时间比较早,现代化内生性特征明显,遵循先发展后转型的逻辑,现代化的渐进性特征明显,发展任务是逐步提出并被逐步解决的,其推动者主要来自民间。“后发外生型”最典型的是德国俄国日本中

7、国,现代化起步时间晚,外生型特征明显,遵循转型发展交叉逻辑,现代化有突发性特点和强烈的人为色彩,主要手段是采借,在现代化推进的时序模式上有一揽子解决的特点。第2章 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现代化理论的特征1、 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发展理论;2、 建产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划分的基础上,两者的对产和转化是其理论的基本出发点;3、 以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为前提,以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为目标。一、现代化理论兴起的背景经济背景1、 欧亚各国面临最迫切的问题是国家经济的恢复与重建2、 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争相以西主资本主义国家用电器模仿对象。3、 以苏联为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些国家追赶

8、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背景二战后,如何使新独产的国家继续留在西方阵营内,便成为西方国家极为关注的政策目标。二、前期现代化理论:经济学的观点1.发展经济学的缘起战后美国的外援计划:大规模借用经济学家的专业知识去协助解决一些具体而迫切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发展经济学出台的前奏。亚非拉新兴独立国急于摆脱贫困和谋求发;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从经济建设环节打击共产主义。2.发展经济学的简介发出通知展经济学研究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计划与市场,等等。(1)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比较优势”需要“自由贸易”。所谓比较优势是指明,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资源、

9、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如果各国能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最低成本生产某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交换,那么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现存的国际分工体系显然有利于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主张有取设立关税壁垒和进口限额等手段保护和发展落后国家的幼苗工业。(2)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落后国家从长远来看,在出口初级产品的同时,应该积极推行“进口替代”政策,即在本土论厂生产一些轻工业消费品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进口替代政策不仅违反自由贸易原则,而且还有“保护永远长不大的幼苗工业”之嫌。主张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即利用比较优势制造一些轻工业品以取代传统初级产品出口。三、后期现代化理论:社会学的观点1.发展社会学的缘起仅从学术研究角度看

10、社会学界重新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冲突问题,为发展社会学拉生刈供了材料和观点;一些迟发展国家开始着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非经济因素研究,直接导致了发展社会学的诞生。2.后期现代化理论的内容 制度学派:探讨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列维、艾森斯塔德一个健全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发要条件l 在社会转型时期,可稳定局势,承受转型期的各种冲击;l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可整合人力、物用和财用,以保证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和目标的实现。(2)社会发展对社会制度的影响斯梅尔瑟社会发展将导致社会结构不断经历一个从分化到失衡再到重新整使的循过程。l 社会发展必然导致结构分化,使得新兴组织或单位大量

11、涌现;l 出现“结构失衡”现象;l 社会又会设拳头产立一些新的专职机构或协调部门以促成新的社会整合。 文化学派:探讨宗教伦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贝拉:关于武士道精神与日本经济发展的研究武士道精神是日本近代社会倔起的主要原因。武士道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特征。19世纪后半叶,下层武士阶级率领国民将武士道精神转化为“发展经济、振兴工业”的力量。(2)葛斯关于宗教信仰和贵族精神与经济成就的研究 人格学派:探讨国民人格与社会发展的关系l 哈根:创造性人格与社会发展l 麦克莱兰:成就欲与社会发展l 英格尔斯:现代性与社会发展哈根认为,社会发展应从改变国民的传统人格、培养创造性人格入手。创造性人格至少表现

12、在三个方面。具有创造性人格的国民将担当起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3.总结l 在发展阶段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仍处在传社会阶段;l 在发展原因上,将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未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原因归咎于其社会内部的“传统性”;l 在发展途径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就是西方化或照搬西方模式。四、现代化理论的评价1.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l 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l 注重社会发展的渐进性l 注重社会发展的内因l 注重社会发展的主体2、 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l 忽视文化相对性和多样性l 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l 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l 忽视外因的负面影响思考题1、试析现代化理论兴起的背景以及基

13、本特征。2、试述后期现代化理论的缘起及其主要理论观点3、如何评价现代化理论?第3章 以“核心边陲”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一、依附理论的兴起与渊源1.现实背景(1)经济增长出现问题“西方化”和“增长第一”的发展模式陷入困境(2)有限的经济增长未能促进社会发展政治动乱、贫富分化。2.理论渊源(1)揭露资本主义扩张的破坏性的言论和著述马克思、列宁的理论(2)新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和著述保罗巴兰在1957年发表了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直挡来源:普雷维什关于“核心边陲”的论说二、关于拉美国家贫穷原因的探讨1.殖民地扩张期及其对拉美国家的破坏性影响(1)重商主义阶段及其破坏性影响l 由公元16世纪开始直到18世纪

14、末(约15001800年)。l 欧洲商人沿亚非拉的海岸线游弋贩运奴隶、香料和黄金,并打通贸易通道。l 这种贸易或掠夺,确实有利于加速西欧各国的社会进化,但对其他大洲的主会进化,却产生了遏止和使其持续退化的效果。l 商业资本主义为处第三世界国家奠定了基本的生产方式,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走上了向发展中的欧洲工业国家刈供原材料的狭窄的道路。(2)殖民主义阶段及其破坏性影响l 约19世纪开始至20世纪中期(约18001945年);l 追求对于市场的控制使之向欧洲产品开放是殖民主义阶段的主要特征。l 向落后国家引进更有效的农耕系统和采矿系统,并且可以更多地控制劳动力。l 殖民地有了套以满足宗主国需要为功能的

15、政台经济组织。2.后殖民地扩张期及其对拉美国家的破坏性影响l 从政治上给殖民地以独立地位不仅可以节省行政开支,而且还可标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善举。l 扩张策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l 两点原因依附论对落后原因的分析l 重市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剥削与掠夺是有形的直接的;而新殖民主义的剥削与掠夺是无形的、间接的。l 在前两个阶段,西方化和依附化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过程,二者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l 而在最后一个阶段,西方化成为依附化的主要途径,二者相互重合,合二为一。三、依附理论关于拉美国家脱贫途径的探讨1.革命派方案以法兰克为代表l 首先批评了现代化理论将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发展过程看作是各自孤立的现象。l “未发展”与“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