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主题式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099238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9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课堂主题式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初中历史课堂主题式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初中历史课堂主题式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初中历史课堂主题式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初中历史课堂主题式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课堂主题式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课堂主题式探索与实践(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邓焰 2013.10.28 福州,一、“主题”式教学的概念阐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主题”是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正如写一篇文章必须要具备中心思想来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一样,一节课也需要中心思想,即教学“主题”。 历史课堂的“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是引导教学过程的主线。“主题”立意是课堂教学中思想指导的主线,是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构思、教学功效检验的中心环节。,一、“主题”式教学的概念阐释,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目标分为“知

2、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具有多层性和多样性;而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事实和历史论证下的“历史思维培养和思想感悟”。 教学主题与教学目标的相似: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的一维可以构成教学主题,并通过教学主题体现出来并达成,特别是历史思维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构成教学主题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主题”式教学的概念阐释,教学主题与教学重点的差异: 教学重点是指课堂教学主体内容中的主干知识,而教学主题则是指教学主体内容下的学科主导思想。前者是一种外在的内容实体,后者是内隐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能反映教学主题,但教学主题的体现不局限于教学重点内容

3、,而是蕴含在每个课堂教学环节之中。 教学主题与教学重点的相似:对课堂教学重点的主干知识内涵的挖掘点可以作为教学主题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并且是教学主题来源的主要渠道。,一、“主题”式教学的概念阐释,教学主题与教材专题的差异:教材专题是以某一空间历史发展的某一领域作为时间排序的条件和考察的范围来编写,是内容相同或性质相似的事件整合;而教学主题则跨越事件本身,是对事件内隐的挖掘。 教学主题与教材专题的相似: 教材的每一专题由于分属同一领域,对该领域的特征把握,可以作为教学主题的来源。,二、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背景 1.适应新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需要

4、课程性质: 实验版课标:普及性、基础性、发展型 2011年版课标: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二、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背景 1.适应新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

5、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提升我区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开展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价值,1.理论意义: 为验证和补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提供方法和策略。 可以提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内容的新观点。 2.实践意义: 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研修文化。,三、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方法,研读课标与教材确定教学主题中心 在明

6、确课标要求的前提下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主题思想,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把握教学重点,找准本课教学主题。 【例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所处的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这场变法运动,以图挽救民族危亡(求生存)、求中国的自强。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形成了“变,以求生存,求自强”的主题,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围绕这一主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深入的问题的设计,启迪思考,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维新派进行变法的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7、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三、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方法,研读课标与教材确定教学主题中心 【例2】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所处的单元的主题是“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本课讲述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友好交往的桥梁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以及回国后口述行纪所起的影响等史实。因此,依据单元主题,以“架起和平的桥梁,交流不同的文化,促进世界的进步”为本课主题,重组教材,采用倒叙的手法,以马可波罗的个别经历做铺垫,通过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再结合阿拉伯人在东西方友好交往中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

8、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从中认识到古代世界的交流虽然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并存,但从长远看,和平交往永远是主流,而且必将推动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树立维护和平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远大志向。,三、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方法,关注历史与现实把握教学主题重心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现实出发,思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寻找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点,关注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是确立教学主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3】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最可爱的人。课文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二是“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抗美援朝、

9、保家卫国的正义性。”因此,若能结合战争背景、原因凸显战争目的,结合战争过程、结局分析其历史意义,将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的学习也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很重要。但是同时这样的题材也容易变成沉闷的政治教育,因此,本课设计时结合学生关注当前“抗美援朝该不该?值不值?”的网络争议,以及中美对于这场战争的不同纪念方式,希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因此确立本课的主题为“祖国的尊严,我的责任!”,三、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方法,关注历史与现实把握教学主题重心 【例4】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抗

10、战胜利60多年了,对于过往的悲剧和当今中日间的某些冲突,一部分中国人要么无知遗忘,要么行为过激,这些都是不健康的民族性格。反观战后及当前的日本,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不断地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意图歪曲历史,在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的这种严峻形势下,本课的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因此,确立本课的主题为“NO WAR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的期盼”。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本课采取以史导论,论从史出的方式,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升理性认识,在揭露历史真相的基础上感悟历史教训,结合现状思考未来,树立“勿忘国耻,从我做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11、责任感,并进而感悟“NO WAR”这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的期盼,萌生“谴责战争,呼唤和平”的使命感。,三、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方法,挖掘知识与价值深化教学主题核心 任鹏杰先生说:“教育的全部价值尊严,恰恰在于用价值服务人生满足学习者健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准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而采用的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核心价值。 【例5】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本课讲述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以及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革,这一变革

12、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中国后世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同时,夏商周的兴衰更迭中更蕴含着颠扑不破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此为本课主题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朝代更迭的基本线索和根本原因,进而获得感悟和启示,体会以史为鉴的现实功能,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三、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方法,挖掘知识与价值深化教学主题核心 【例6】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以君主集权的强化为线索分为两目:第一目“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主要讲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满族的兴起与强大做出重大贡献;第二目“君主集权的强化”,叙述了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政治制度与

13、思想方面所采取的专制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清朝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的集大成,系统而严密,十分成熟,君主集权更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在清王朝为了维护已经没落的封建统治制度而不断强化君主集权和加强思想控制的同时,也失去了追赶世界的历史性机遇,窒息了思想碰撞的火花,为发展的步伐带上了桎梏,给中国跨入近代后与西方的第一次较量的惨败埋下了隐患。因此,将本课的主题确立为“集权专制,发展的桎梏;民主创新,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三、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方法,提炼史观衍生与史料相切合的教学主题 主要是指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具体化为以生产力进步为根本动力的人类发展论、

14、以人类文明渐进和碰撞为主干的文明演进论、以现代化、全球化、综合化为主要进步趋向的社会进化论等历史观。 【例7】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血腥的资本积累,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通过罪恶的奴隶贸易,西方殖民者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本。同时,西方罪恶的奴隶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非洲大陆和印度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客观上也推动了亚非的文明进程。因此确立本课的主题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与人类文明进程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历史思维。,三、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方法,加强阅读与思

15、考提升教学主题意义 历史教师来讲,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增加看问题的角度,还有助于创新教学主题,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形成新的历史认识。 【例8】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弱化了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的理论分析,减化了大革命过程的繁琐叙述,使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内容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本目的地位更清晰,但是也因此加大了此课的难度。此外,大革命的过程中法国人对“自由”、“平等”等理念的执着追求,以及思想解放对革命的推动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都让世人为之震撼。按常规的教学基本上沿着

16、大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及拿破仑帝国的兴衰来介绍,一节课显得平淡无味。课题组一位教师因为看了大国崛起和思想解放史录,受到启发,因此,本课设计时确定了“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能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的主题。本课设计以法国国旗的内涵为主线贯穿始末,结合人权宣言、法典的分析以及拿破仑功过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同时,使学生进一步得到思维的拓展升华,认识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并且初步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四、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原则,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原则的主要内涵在于历史学科的特色,即任何史论的产生都要基于史料佐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 教师在确定历史教学主题时要兼顾历史性和现实性,既要体现论从史出的历史逻辑,也要体现史观对现实发展的指导意义。,四、初中历史课堂“主题”的来源和立意原则,学情性原则 教学主题要符合学情,主要包括三个要求:其一,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