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095441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诉你怎样看体检血化验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看血液体检报告单 临床生化检验正常值参考:序号 项目及代号 正常值 序号 项目及代号 正常值11 尿素 BUN 2.56.5 mmol/L1 总胆红素 TB成人 420 umol/L新生儿 20200um/L 12 肌酐 CR 男 50140 umol/L女 70110 umol/L2 直接胆红素 DB 010 umol/L 13 尿酸 UA 150430 umol/L3 总蛋白 TP 6080 g/L 14 血糖 GLU 3.895.89 mmol/L4 白蛋白 ALB 3553 g/L 15 甘油三脂 TG 0.411.88 mmol/L5 谷丙转氨酶 ALT 040 U/L 16 高

2、密度脂蛋白 HDL-C 0.82.35 mmol/L碱性磷酸酶 ALP 40150 U/L 17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1.53.36 mmol/L男 112 岁 500 U/L 18 胆固醇 CHOL 3.66.5 mmol/L男 1215 岁 750 U/L 19 乙肝“二对半” HBsAg 阴性男25 岁 40150 U/L 抗-HBs 阴性女 112 岁 500 U/L HBeAg 阴性6女15 岁 40150 U/L 抗-HBe 阴性7 谷氨酰基转换酶 GGT男 1150 U/L女 732 U/L 抗-HBc 阴性8 谷草转氨酶 AST 040 U/L 20 甲胎蛋白 AFP 阴

3、性9 乳酸脱氢酶 LDH 114240 U/L10 腺苷脱氨酶 ADA 025 U/L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当红细胞破坏增加或肝细胞损害或胆道梗阻胆汁排泄障碍,临床出现黄疸。胆红素代谢试验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各类黄疸以及了解肝脏损害程度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称为总胆红素。总胆红素能准确反映血清中黄疸的程度。各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如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均可使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升高的值反映黄疸程度。血清直接胆红素(DB):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 (GLB),白蛋白/球蛋白(A/G):肝脏合成

4、的蛋白质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 40%以上。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的蛋白质就会发生质和量的改变。临床意义:1、肝病时总蛋白通常无显著变化,虽然白蛋白合成减少,但球蛋白合成增加,因此总蛋白量不变,不能单纯根据 TP 判断肝损害程度。2、白蛋白在急性肝病时一般不具有预后的作用。3、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G )大于 1.5 以上为正常,ALT)提示重症肝炎、严重肝损伤。另外,AST 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丰富,故当心肌梗死时 AST 活性增高。乳酸脱氢酶(LDH):(1)诊断心肌梗死:发病 12-24 小时血中 LD 活力即开始升高,48-96 小时达到高峰,10-14 天

5、恢复正常。(2)肝脏损害:任何原因导致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 LD 活性升高。(3)鉴别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同一患者 LD 活性在胸腹水与血清中的比值大于 0.6,往往提示为渗出液,小于 0.6 为滤出液。腺苷脱氨酶(ADA):主要分布于人体淋巴组织,血清中 ADA 增高可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洒精肝等;胸腹水 ADA 增高可用于结核性炎症的辅助诊断。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浆尿素氮(BUN)是蛋白质代谢产物,取决于食物摄取蛋白量和组织蛋白分解及肝脏情况,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浆 BUN 浓度升高,故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

6、临床意义:1、BUN 对判断肾脏功能很不敏感,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减低 50%时,BUN 含量才上升,不能作为肾功能的早期测定指标。BUN 增高常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2、BUN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及预后有一定判断价值。3、BUN 增高的其它因素体内蛋白质分解过盛。 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等尿路梗阻时。血液浓缩及心功能不全时。长期大量吃高蛋白饮食。药物影响。4、BUN 降低见于蛋白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在重症肝病时,因肝脏合成尿素功能降低,致 BUN 下降;妊娠、尿崩症、甲亢病人等。血肌酐(CR)由肌肉组织产生,在控制外源性肌酐摄入及除外肌肉损伤,避免剧烈运动情况下,血中肌酐

7、相对恒定,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可增高,故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状态。临床意义:1、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肾小球受损的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的 1/3 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表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2、对肾功能分期有指导意义;可判定为功能性或器质性肾功能损伤;区别肾源性和非肾源性血肌酐增高。3、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同时测定更有临床意义,二者同时增高说明肾有严重损害,CR 较 BUN 更能准确反应肾功能状态,若 BUN 升高而 CR 不升高,此常因肾外因素引起,如消化道出血,分解代谢增加等。血尿酸(UA)为核蛋白与核酸中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大部分经肾

8、脏排出,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时,UA 易潴留血中致含量增高,有助于肾脏病变的早期诊断。临床意义:1、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血浆尿酸可明显增高,较 BUN、Cr出现早。2、痛风病人由于核蛋白和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尿酸生成过多使血尿酸升高,此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3、肿瘤及白血病,由于肿瘤细胞转换率增快,核酸分解加强,以及化疗致肿瘤细胞大量杀伤,而出现内源性尿酸生成增多,均可使血尿酸明显升高。此为继发性高尿酸血症。4、长期大量进食含高嘌呤的食物使生成的尿酸过多,此时,如超过了肾脏清除的能力,则引起血尿酸增高。葡萄糖(GLU):体内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肝脏具有合成、分解

9、糖原与糖原异生作用。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值是:空腹7.0 mmol/L,服糖后 2 小时11.1 mmol/L.6.05(目前学术上定为5.6)7.0 mmol/L 为空腹血糖受损。临床意义:1、生理性血糖升高,多见于高糖饮食后,过量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2、病理性血糖升高,见于糖尿病、垂体前叶机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疾病,颅脑外伤、颅内出血、颅脑手术时血糖可暂时升高。3、病理性血糖降低,见于胰岛 细胞瘤、胰岛素用量过多、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饥饿、严重肝细胞损伤,重症肝炎、肝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等

10、。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脏是脂类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病时,由于肝脏的实质性损害,肝脏脂类代谢发生异常,测定血液中脂类成分及量的变化作为肝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临床意义:总胆固醇(CHOL)增高 1、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硬化症、冠心病。2、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病期。3、胆道梗阻性病变,如胆石症、胆道肿瘤、胰头癌等胆固醇随胆汁排泄减少,返流入血,CHOL 增高。4、应用皮质激素、妊娠、高脂饮食等。总胆固醇 CHOL 降低1、新生儿、长期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2、严重贫血病人。3、各种肝脏病变、严重肝细胞损害时,如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固醇合

11、成减少,CHOL 降低。甘油三酯(TG)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成 ,与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长期饥饿或高脂饮食均可使 TG 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其功能之一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即将胆固醇从组织中移去。降低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负有对外源性胆固醇的运输功能,在脂肪代谢紊乱可明显升高。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是胚胎血清中的一种主要蛋白,属于肿瘤相关抗原

12、,主要由胎肝合成,出生后急剧下降。正常妊娠中期 AFP 含量可达 90-500ng/ml。在畸形妊娠时血清中含量异常升高;当患有原发性肝癌、畸胎瘤时,血清中 AFP 含量异常升高,正常值不超过 25 ng/ml。如连续几次检查都在 400 ng/ml。以上,则提示有为肝癌可能。乙肝病人常需要化验乙肝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 e 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1、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HBs

13、Ag 又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出现于患者血清 ALT 升高前 28 周,至恢复期HBsAg 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 HBs 出现,但有部分患者 HBsAg 可持续存在,此时即使HBV 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复制 HBsAg。HBV 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称为 HBsAg 携带者,小部分人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绝大多数 HBV 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 HBsAg,含量在 5ng600gml 之间,高者可达 2000gml 以上。但有少部分 HBV 感染者血清 HBsAg 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 的 S 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肝炎很少或

14、不合成 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 的自然感染或注射 HBsAg 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 HBsAg 和抗 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血清 HBsAg 仅为 HBV 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及预后。2、乙肝表面抗体(抗 HBs ):急性乙肝病人恢复期后,随着 HBsAg 的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现抗 H Bs,对 HBV 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10mlum1 抗 HBs 为具有免疫力的临界水平.低于此值,说明免疫失败。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血中一旦出现除抗 HBs 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

15、为既往 HBV 感染。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抗 HBs 和 HBsAg 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出,可能为抗 HBs 产生的早期,或属于不同亚型的 HBV 感染,或由 HBV 的 S 基因变异所致。3、乙肝 e 抗原(HBeAg ):HBeAg 为 HBcAg 的可溶性成份,两者约有 75共同的氨基酸序列,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 HBsAg,一般 HBeAg 阳性者,HBsAg 亦为阳性。HBeAg 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持续阳性 3 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有时临床实验室可见到 HBsAg()、抗 HBs()、HBeAg()的模式,则很有可能在病毒编码 HBsAg 的基因区发生了突变。4、乙肝 e

16、抗体(抗 HBe) :当血清 HBeAg 转阴后,可出现抗 HBe,两者同时阳性较少见。抗 HB e 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 HBe 不是保护性抗体,这一点与抗 HBs 不同。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抗 HBc 包括抗 HBcIgM、IgA、IgG 和 IgE 等。抗 HBcIgM 在肝炎急性期呈高滴度,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随着急性乙肝的恢复,抗 HbcI gM 滴度(以及抗 HBcIgA)降低乃至消失,如持续高滴度,常表明有慢性化倾向。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抗 HBcIgM 检出率及滴度亦较高,说明 HBV 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抗 HBc 不是保护性抗体。抗 HBc 在血中呈低滴度且与抗 HBs 同时存在,是既往感染的标志。乙肝“两对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