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94808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愀(qio)然 饿殍(f) 蜇(zh)居 慰藉 (j) 星辉斑斓(ln)B嫠(l)妇 跫(qing )音 匏(po)尊 圈(jun)棚 绿(l)林豪客 C蓊(wng)郁 横朔(shu) 颓圮 (p) 频(bn)临 残羹(gng)冷炙D缱绻(jun) 曝(p)背 戕(qing)害 黑魆魆(q) 按奈(n)不住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五花八门,

2、不绝如缕,简直让人目不暇接。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常常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C 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用北京俚语嘲弄一切人,知识分子、政治家、群众、民族主义者,概莫能外。D沪深股指一路狂跌,广大股民唯有望洋兴叹,自认晦气。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盲目跟进,非理性出手,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广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B当今社会上制假、贩假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是受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造成的,应引起我们反省。

3、C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山生态环境中的许多植物无法在原生长地生存,正向更高海拔“逃生”,以寻找新的栖息地。D新型的“DNA流感疫苗”,疗效好,安全性高,适用性广,价格低廉,满足同时抵御多种禽流感病毒的客观需求的优势。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我们的心弦便弛缓

4、下去。A. B. C. D. 5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约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有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流派。“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音韵等。B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因为偏散文化,所以完全不讲究声调的韵律和句式的整齐。C在赤壁赋中,苏东坡“乐水”,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乐山”,这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D韩愈,又称“韩吏部”“韩文公”,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苏轼谓之“文起八代之衰”。他在师说中提

5、出了进步的师道见解“古之学者必有师”,崇尚从师之道,表现了他非凡的胆识和勇敢的斗争精神。6.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 , ”,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二、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

6、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7、,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履巉岩,披蒙茸 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D攀栖鹘之危巢顾安所得酒乎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归而谋诸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B凛乎其不可留也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C藏

8、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醉则更相枕以卧D予亦悄然而悲 輮使之然也9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2分)A予乃摄衣而上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掠予舟而西也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凌万顷之茫然。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月出于东山之上。11翻译(8分)(1)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2分)译文: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2分)译文: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分)译文: 12苏轼通过孤鹤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

9、 三、古诗词阅读(10分)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1)概括诗中所写秋夜的特点。(2分) (2)颔联如何表现留宿幕府的心情?请简要回答。(3分) (3) “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中寄寓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颈联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 四、14名句默写(8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2) ,则知明而

10、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4) ,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5)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苏轼赤壁赋)(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 (周易)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藏在草间耿立乡村是藏在草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

11、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常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冬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木镇的草,应该登记成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说出那些草的名字:醉草,兔子酸,益母草,节节草,在水沟旁有一种草,叫茅根,秋天时候,它的穗子白白的,如满头的霜,但它的根细长洁白,拔出一节塞到嘴里,那股细细的甜就爬到舌尖直跑进肚子里了。父亲说醉草最好,羊要是吃了,就如农人抓起小酒壶仰脖喝透了壶里的东西,那羊也醉眼朦胧地踉跄地回家。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他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如圣经上说的。人间有许多的无名氏,草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