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学习记录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94694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学习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学习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学习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学习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学习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学习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的教研、教改学习记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教研教改学习记录姓名夏运库学科时间主题抓好课堂常规学习内容(制定一系列规则) 在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 , 活而不乱”。 第一节课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我们不妨从签订“课堂公约”入手,与同学们共同 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如:上课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积极思考问 题,举手发言。 爱惜实验器材,不随便乱碰;实验时,器材要轻拿轻放,用过的实验器材要放归 原处。 实验时要细致观察、 认真记录, 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 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鼓励提出不同见解等。心得体会教师教研教改学习记录姓名夏运库学科时间主题优化教学过程学习内容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扶放结合、动静结

2、合、收放有度,活 而不乱。 (1)尊重每一位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 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把课堂真正当成 自己学习和发挥才智的地方。有了这种相互的尊重,学生才会喜欢这位教师,从 而喜欢这门课、喜欢这门学科。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条件。 (2)课前准备一定要细、实。 A 实验材料的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 是上好科学课的关键。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也说明了实验材料准备的重要性。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得充足,才能使每个学生 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知识的方法,真正起到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作用。 B 实验操作的准备 科学教学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这样就 能明白那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一项器材要换,哪一种方 法需要改进。教师准备实验,有利于作好更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 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 (3)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都有一种探究 新知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动,使他们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 (4)主体探究,体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自主探究、过程感悟。 (5)、互动倾听,灵动升华。 交流提炼是科学课中经验

4、升华的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后,肯定有许多收获,有许 多新的认识,但这些新的认识是否全面、正确?这就要让学生充分讨论,找到观 察不全面、不正确的原因,然后再让他们围绕一定的问题去感知观察、实验, 获得体验,再将两种不同的感知进行对比,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析综合,归 纳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心得体会教师教研教改学习记录姓名夏运库学科时间主题注重方法指导学习内容 “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 探索。” 4、发挥评价功效:科学课堂常规的建立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要 让学生明白, 遵守纪律, 养成科学学习习惯, 有时比获取科学探究的结果更重要。 小学科学课应

5、该怎么上?一、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平时我们一般只考虑了知识 目标,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知识与能力是基点目标, 其它两个层次的目标一定要关注。如一位老师展示的水是什么样儿的一课, 在认识固体和液体之后,让学生将面粉加入水中,调成面糊,判断面糊是固体还 是液体,引发学生的争论,旨在让学生对书中概念提出疑问,尝试着修改概念。 这一目标的设定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一个飞跃。但 就其教学对象而言,是仅仅接触科学两个多月的三年级孩子,难度过大,目标定 位偏高。同时,明确的目标定位也不排除对教材的再处理。教师在把握基本点的 基础上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再定位。 如本

6、次研讨会上, 有两位老师同时展示 框 架结构这一课(同课异上或同课异构),两者确定的基本目标一致,但对教材 的处理却是截然相反,一个采用顺向思维,一个采用逆向思维,最后都达到了预 期目标。心得体会教师教研教改学习记录姓名夏运库学科时间主题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作为科学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脱离不了“搜集事实整理事实分 析事实建立解释的模型”这个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这样六个 方面的问题: 1、重视问题的提出。而当事实与我们的认识、经验和已有概念发生冲 突时,矛盾便会产生。矛盾产生之时也就是问题提出之时,科学教师不仅要善于 利用这种矛盾,更要学会挑起这种矛盾。 2、重视探究活

7、动的设计。教师做到了“一个主题,多个层面”。即从 多个层面去研究一个主题,而不要一次性地选择多个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 “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如展示的解释一课中,教师为每个组提供了一个 烂苹果,让学生去探究“苹果为什么会烂”。而实际上,苹果烂的原因是许多, 每一个小组的苹果烂掉的原因可能都不相同,而有些原因学生是无法考证的,如 运输途中的碰撞等。所以学生虽然经历了探究过程,但结果仍然不清楚。如果教 师只选择一个主题,出示一个苹果,让学生对这一个苹果进行了研究,从多个层 面对它做出解释,这个探究活动的效果会好得多。 3、搜集事实的过程要客观。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但现实中教师 有时过于迁就

8、孩子。有时,对于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错误不去评价甚至还想着法儿 为孩子的做法找一点儿理由进行表扬。时间长了,孩子们便没有了正误之分,认 为任何行为都是有理由的。作为科学教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活动,要 有科学的评价。 4、注意方法和习惯的培养问题。学习科学,不在于学多么高深的知识, 首先在于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孩子细致 地观察、实事求是地汇报、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敢于质疑等科学态度。 5、加强对材料结构的研究。科学课上材料的选择,出示材料的时机都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展示排序这一课,教师选择了几位同学,让各小 组自定标准排序, 教师准备非常简单, 同学们也

9、觉得非常有趣, 教学效果还不错。 教师一定要学会用“最简单的材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材料的出示,收 放要恰当,不要让孩子们面前有多余的东西。假如你把许多新奇的东西都摆在孩 子们面前,那么你就一定要付出课堂组织教学的代价。 6、一节课并不需要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一节科学课也许完成的只是 探究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只要这一个环节能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就行。心得体会教师教研教改学习记录姓名学科时间主题教学设计技巧学习内容智慧的教学设计技巧 每个人的教学设计都会各不相同, 但教学设计要注意体现“经验、 联系、 变化”等三要素。一是经验,即从生活经验出发。作为科学课,选择的教学内容 一定要从学生

10、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研究。脱离 生活经验的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二是联系。教师本身对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认 识。如展示排序一课,教师选择让学生整理书本进行开课,开课之后,这些 书本就再也没有起到作用。这节课如果再由这些大大小小的书本进行展开,效果 可能会更好。最后的环节,让每个小组按“一定的顺序”离开教室。虽然是对排 序的一个再训练,但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按“最方便走出教室的顺序”离开, 既训练了排序,也是一个生活常识的教育。同时,教师还要用联系的思路对待学 生的探究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三是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体现变 化,但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在一个活动

11、与下一个活动的联系中产生。如展 示电路一课,教师第一次出示材料,第二次又出示了材料。但是,如果分析 这两次材料,会发现,其实第二次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加一个图钉就可以了,只加 一个图钉,材料发生了变化,探究活动也发生了变化。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学科学课应该怎么上?一、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平时我们一般只考虑了知识 目标,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知识与能力是基点目标, 其它两个层次的目标一定要关注。如一位老师展示的水是什么样儿的一课, 在认识固体和液体之后,让学生将面粉加入水中,调成面糊,判断面糊是固体还 是液体,引发学生的争论,旨在让学生对书中概念

12、提出疑问,尝试着修改概念。 这一目标的设定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是一个飞跃。但 就其教学对象而言,是仅仅接触科学两个多月的三年级孩子,难度过大,目标定 位偏高。同时,明确的目标定位也不排除对教材的再处理。教师在把握基本点的 基础上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再定位。 如本次研讨会上, 有两位老师同时展示 框 架结构这一课(同课异上或同课异构),两者确定的基本目标一致,但对教材 的处理却是截然相反,一个采用顺向思维,一个采用逆向思维,最后都达到了预 期目标。心得体会教师教研教改学习记录姓名学科时间主题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科学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脱离

13、不了“搜集事实整理事实分 析事实建立解释的模型”这个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这样六个 方面的问题: 1、重视问题的提出。而当事实与我们的认识、经验和已有概念发生冲 突时,矛盾便会产生。矛盾产生之时也就是问题提出之时,科学教师不仅要善于 利用这种矛盾,更要学会挑起这种矛盾。 2、重视探究活动的设计。教师做到了“一个主题,多个层面”。即从 多个层面去研究一个主题,而不要一次性地选择多个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 “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如展示的解释一课中,教师为每个组提供了一个 烂苹果,让学生去探究“苹果为什么会烂”。而实际上,苹果烂的原因是许多, 每一个小组的苹果烂掉的原因可能都不相同,

14、而有些原因学生是无法考证的,如 运输途中的碰撞等。所以学生虽然经历了探究过程,但结果仍然不清楚。如果教 师只选择一个主题,出示一个苹果,让学生对这一个苹果进行了研究,从多个层 面对它做出解释,这个探究活动的效果会好得多。 3、搜集事实的过程要客观。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但现实中教师 有时过于迁就孩子。有时,对于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错误不去评价甚至还想着法儿 为孩子的做法找一点儿理由进行表扬。时间长了,孩子们便没有了正误之分,认 为任何行为都是有理由的。作为科学教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活动,要 有科学的评价。 4、注意方法和习惯的培养问题。学习科学,不在于学多么高深的知识, 首先在于学习科学

15、的方法,培养科学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孩子细致 地观察、实事求是地汇报、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敢于质疑等科学态度。 5、加强对材料结构的研究。科学课上材料的选择,出示材料的时机都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展示排序这一课,教师选择了几位同学,让各小 组自定标准排序, 教师准备非常简单, 同学们也觉得非常有趣, 教学效果还不错。 教师一定要学会用“最简单的材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材料的出示,收 放要恰当,不要让孩子们面前有多余的东西。假如你把许多新奇的东西都摆在孩 子们面前,那么你就一定要付出课堂组织教学的代价。 6、一节课并不需要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一节科学课也许完成的只是 探究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只要这一个环节能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就行。心得体会教师教研教改学习记录姓名学科时间主题“做中学”学习内容“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 让所有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 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 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儿童的 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