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社会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092574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社会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社会学专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摘要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建功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激励和相关的措施保证,政策既要具备操作上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到大学生的认同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补偿措施和监控机制。通过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引导大学生“西进”的长效机制,有效地解决西部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 关键词大学生;西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政策与措施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使广大西部地区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既为西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同时也加剧了西部对人才的需求。团中央“大学生志

2、愿服务西部计划”和“西部基层检察院志愿服务行动”等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及中央和有关地方优惠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虽已吸引了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志愿服务和就业,有效地缓解了西部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矛盾,但对于急切渴望人才的西部来说,差距仍很大。如何尽快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保证,以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工作,为西部大开发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国家、相关地方政府以及高校急待研究的共同课题。 一、政策激励和措施保证是西部地区迅速获取人才补充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大多气候恶劣、经济实力较弱、生活条件较差、收入较低,在以“市场为导向、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下,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对大学

3、毕业生确实缺少就业吸引力,不仅吸引不了中东部的大学生,甚至不少家住西部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也选择了“孔雀东南飞” 。但广大西部不能长期缺乏人才,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急切需要大批的有志青年加入;否则,人才的匮乏将成为严重制约西部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 ,使西部再次失去难得的发展机遇,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面对大学生的市场化就业现实,当市场配置手段无法实现毕业生的向西流动时,就需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必要的激励机制,引导、激励和吸引大学生到西部服务、就业。否则,西部缺乏人才的问题将永远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实际上国家已经针对西部缺乏人才的现实出台了许多调控措施,2

4、006 年 9 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出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 ,决定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在 3 年以上(含 3 年)的,其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将由中央财政代为偿还;现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西部基层检察院志愿服务行动”等措施应该说就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之一,也是一种激励机制。正是这些政策措施的激励作用,从 2003 年开始每年都吸引、招募了近万名大学生到西部志愿服务,有效地支援了西部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每年所招募的人数毕竟有限,与西部巨大的人才缺口相比,可谓

5、是杯水车薪;且由于是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时间只有 12 年,不能长期留在西部,无法从根2本上缓解西部人才缺乏的状况。西部需要志愿者,但更需要能留在西部较长时间的工作者。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流向的现实和西部对人才的急需现况,为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西部建功立业,非常有必要利用国家政策建立起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政策保证,这也是引导大学生“西进”就业的较为现实和有效的措施。 另外,之所以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统一政策,是因为现在各省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缺乏统一性,只能在本省当地有效,局限性很大,一旦遇到学生服务期满后出省考研、二次就业等情况,就无法按政策兑现。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

6、愿者再就业时就遇到过此类尴尬,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同时,由于各地的政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优惠的程度不一,也不利于操作。鉴于此,迫切需要国家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考研、晋级和晋升、服务期满后的二次就业等涉及全局性的问题能给予统一的明确规定。这样做的益处就在于是国家政策,其中的相关措施不管是西部受益地区还是中、东部省区,都必须参照执行,学生不会因服务地区与后来的就业地区不同而得不到应有的政策实惠。对于大学生既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又有政策性的保证;既能有效地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就业,又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服务,甚至扎根西部,所产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必将极大地吸引大学生选择西部

7、,有效地解决西部人才之不足,推动西部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制定政策和激励措施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1、执行措施的可行性。政策制定之后是要执行兑现的,因此必须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否则就成了一纸空文。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到西部服务、就业的政策及相关措施,均具有包括物质奖励在内的各种激励手段,到时能否兑现文件中所承诺的内容,关系着政府及政策的信任度和大学生“西进”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在制定政策前作一番周密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国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等各方的职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激励措施。一些诸如工资最低标准、社会保障、考研优惠、晋级和晋升、服务期满后的二次就业等带有政策性、全局性、普遍性

8、的问题,最好由国家统一制定并负责监督执行;地方政府只能对一些不涉及全局性的且自身有能力办到的事情作出承诺,像福利、住房等。对那些涉及政策性甚至跨地区的优惠措施,地方政府是无法越权、跨地区执行兑现的,因此最好不要为吸引人才而随意承诺。像现在有些省区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边远地区服务,对服务期满的考研、报考公务员等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措施,但这些措施只能在本省区有效,一旦出省就没有任何效力,造成了操作上的不便。这类地方性政策和激励措施的本意是好的,但由于事前对政策的可行性没作深入的研究,忽视了非当地学生服务期满后的政策兑现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受骗的感觉,不仅会挫伤当事人的积极性,甚至

9、还会在大学在校生中引起负面反应,影响到今后大学生到西部、基层的就业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政策和激励措施的可行性对于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影响很大,不容忽视。 2、大学生对措施的认同度。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实际效果,还与大学生对政策和相关激励措施的认同度、响应度有关。制定政策和相关激励措施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大学生选择到西部、基层服务和就业,能否吸引他们,关键在于措施中的相关内容是否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只有获得了大学生的认同,才3能引起他们在思想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积极响应。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生活条件、工资待遇是他们就业的要求,但不是唯一的要

10、求,还要有能吸引他们的用人环境和事业环境,特别是对于充满着个人事业发展期望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事业环境有时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毕业生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号召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到西部、基层去建功立业,也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既要引导他们勇于奉献,也要考虑到他们的生活需要,不能因奉献而致贫;既要考虑现实,也要兼顾到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既要有承诺,更要有政策保证;既要用优惠条件吸引他们,更要用事业留住他们。只有让大学生认同了,才能打动他们,吸引他们,留住他们,并能在大学生中一届接一届地影响下去,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为西部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援。3、措施中的补偿功能。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到西部服

11、务、就业,且有些同学是放弃了在东部的优越条件或者是保留读研资格而选择了西部,表现出了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国家和学校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选择而给予了表彰和一定的奖励,但与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是无法对等相比的。因此,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 号)中就明确指出:“对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学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可提前执行转正定级工资,高定 1 至 2 档工资标准。”这一规定既是优惠、激励措施,也是一条补偿措施,既是对当事人奉献行为的肯定,也是一种导向

12、,不能因他们选择奉献而影响生活。值得商榷的是文中“服务达到一定年限”不是很明确,到底服务几年才算是达到了“一定年限” ;对工资能否按月足额发放也没有具体说明,而现实中贫困地区拖欠工资的事是时有发生的。 参照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中对选择到西部就业的毕业生的免贷措施,建议能否在政策中明确对选择到西部就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建立起奉献补偿制度。比如:对志愿服务者的生活补贴可否再调高一点,对选择到西部就业的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国家能否按略高于中部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的待遇予以发放,而不是以西部的工资待遇为基点,从而使毕业生的生存水平得以提高;应从时间上明确服务期的具体年限

13、,一旦服务期满,则可考虑按学历发放一定的安家补贴或提供住房贷款贴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方财力有限,不可能承受较多的经济负担,对于补偿所需的资金,可采取国家和地方分担的方法,地方只支付基本工资,国家则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负责发放补贴部分,保证到西部就业大学生的合理收入。 4、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控、约束机制。任何政策出台之后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必须具有约束力,要求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按照政策中的要求落实到位、保证执行,否则,再好的政策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关于吸引大学生到西部服务和就业的政策及激励措施影响很大,事关西部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加强监控和必要的约束。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必须根据政策要求对各

14、项优惠、激励措施落实到位,不能以任何困难为借口而打折扣,特别是在工资、福利待遇、选拔使用等与毕业生切身利益和事业发展有关的事情,一定不能怠慢,必须兑现,任何的遗漏和疏忽都会挫伤毕业生的感情,影响整个引才工程。因此,应建立起有效的监控体制,跟踪考察地方政府对毕业生的使用、待遇情况,发现问题限期改正,甚至要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对毕业生负责,对整个西部的引才工程负责。 4政策对毕业生同样应具有必要的约束力。选择到西部服务、就业其精神可嘉,值得肯定和表彰,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毕业生不能因此而自满、骄傲,更不能以此成为个人索取的资本。初到西部后因条件艰苦而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纯属正常,但不能影响工作,更不能消

15、极怠工。可以通过跟踪监控体系,对毕业生进行跟踪教育、培养,发现不足及时教育,要理解和允许年轻人的情绪波动,理解他们远离家乡的孤独和困惑。对于在西部工作的大学生,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教育要走在前面,考察紧随其后,不能只使用不培养,要为今后的事业培养接班人。使用的依据是全面的跟踪考察,考察是为了今后的使用,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现实的培养。应把培养和考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培养更有目的性,使考察更有成效。 三、建立起引导大学生到西部服务、就业的长效机制 西部的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需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西部人才短缺的矛盾,并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援。因此,引导大学生到西

16、部服务、就业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有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作为后续力量持续补充。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相关的政策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大学毕业生中形成良性互动,使引导大学生到西部服务、就业工作得以长期坚持下去。引导大学毕业生到西部服务、就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既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无论国家还是西部省区,以及中东部省区和高校,都应从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建立长效机制使此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地坚持下去,使缺乏人才的基层和广大西部地区能得到有效的人才补充,使基层和广大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有效发展,逐步缩小与城市、中东部地区的差别,进而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要建立起长效机制,首先国家应尽早制定出具有全局性、统一性、实用性、规范性、前瞻性和连续性的政策,号召、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去服务和就业,既要有制度上的激励和保障,也需要有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加强对毕业生后期使用和流向的监督,规范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