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715中外音乐史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917570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715中外音乐史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715中外音乐史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715中外音乐史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715中外音乐史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715中外音乐史论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题库一、名词解释1 燕乐二十八调【答案】燕乐二十八调是中国古代宫调理论体系,亦称俗乐二十八调、或二十八调。长期应用于隋唐五代至辽宋问的宫廷燕乐,并对民间俗乐具有深刻影响。二十八调一直以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隋唐燕乐是四均七调,即四种调高每种调高上有七种调式,清凌廷堪燕乐考源力主此说,杨荫浏先生也持此说; 第二种解释认为隋唐燕乐和宋以后的燕乐都是七均四调,即七种调高每种调高上有四种调式,宋代均持此说。隋唐燕乐二十八调究竟如何解释迄今尚无定论。2 三百六十律【答案】三百六十律是由南朝钱乐之在元嘉年间(424453所创

2、的一种律制。据隋书律历志载,钱乐之在京房六十律基础上继续引申,共牛出三百六十律。该律制将黄钟回归的音筹值进一步缩小到1.845音分,今天称之为“钱乐之音差”,并“以律附历”,发展到全年中每天用一律的程度。钱乐之将三分损益律的古代最大音差缩小到了最小程度,从而在中国律学史上达到把一个八度细分的最高程度。但是,这种律制无法运用于音乐实践中,因此没有应用价值。 3 诸宫调【答案】诸宫调是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属于中国北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诸宫调以说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3、。据碧鸡漫志等书载,诸宫调由北宋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创始。其音乐特点在于将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言体的部分,因而以体制宏大、曲调丰富著称,适合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诸宫调伴奏乐器主要是鼓、板和笛,后来也有用水盏打拍,或用弦索伴奏的。目前保存下来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金章宗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其他诸宫调作品还有无名氏作的刘智远诸宫调、元代王伯成的天宝轶事,都已残缺不全。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标志着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宋代己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影响,

4、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元杂剧进入兴盛时期,诸宫调开始衰亡,久而久之,渐渐为人们所陌生。 4 贾湖骨笛【答案】贾湖骨笛是原始社会乐器,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共出土骨笛近35件,系丹顶鹤的尺骨所制,磨制精细,七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贾湖出土的骨笛,分散在不同的墓葬,其年代可分为三个时期。贾湖骨笛是目前我国出土年代最早、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现在仍能用于演奏的乐器。5 虞山派【答案】我国明代中叶兴起的一种古琴流派。创始人为严澂,他作过三年知府,在京师曾向琴人沈音及民间琴师学琴,失意后退居山林,又向徐门弟子陈星源学

5、琴。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常熟虞山组织琴家结社,名琴川社或为琴川派,因地处虞山,又为虞山派。严段曾主持编印了松弦馆琴谱,收入他弹过的29曲和撰写的文论琴川谱汇序,文章强调琴艺应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认为“盖声音之道微妙圆通,本于文而不尽于文,声固精于文也”。曾使“一时琴道大振”。虞山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徐青山(上瀛),是严澂的师兄弟,两人关系甚驾,但演奏风格不尽相同,严澂提倡“清微淡远”,要“取其古淡清雅之音,去其纤靡繁促之响。”而徐青山则认为“调之有徐必有疾”,将严澂未曾收录的乌夜啼、锥朝飞、潇湘水云等优秀琴曲继承下来,所传30余曲,由他的弟子夏溥在清康熙十二年编印成大还阁琴谱。徐青山还著有

6、表演美学著作溪山琴况共总结了“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二十四况。作者对每“况”都作了较详尽的阐述,以第一“况”和为例,他讲到弦与指、指与音,音与意相合,即乐器,演奏技巧,音乐的表现等方面要合为一个整体。在况与况之间,或每况的论述中,徐青山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和嵇康等先哲的见解,强调孤高寡和的情调,追求静穆古雅的风格。 6 清商乐【答案】清商乐指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汉族音乐,是相和歌的继承与发展,是东晋南渡以后,北方的相和歌随着汉族政权南迁,和南方的江南吴歌、荆楚西声逐渐融合成一种新颖的音乐

7、。其作品绝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但也有许多确实具有清新自然之美,主要用干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清商乐包括了“中原旧曲”(相和歌)、“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三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南方民间音乐。南北朝以后,清商乐完全取代了相和歌,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隋唐时期,清商乐则列人多部乐中,是华夏正声的象征。清商乐所用乐器有钟、馨、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巧种。其“清商三调”是沿用“相和三调”而来,即平调、清调、瑟调。清商乐的古调至今多存于琴曲之中。 7 八音【答案】八音是周代出现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根据乐器

8、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各类别代表性乐器如下:金(钟)、石(磬), 丝(琴)、竹(管)、匏(笙)、土(埙)、革(土鼓、足鼓)、木(柷、敌)。八类乐器中,以“革”类的鼓和“竹”类的吹管乐器数量最多,二者占有先秦乐器总数的一半以上。“金”类的钟和“石”类的磬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以富于穿透力的音色、精密的音律和宽广的音域,体现着当时音乐文化的进步。琴瑟类弹奏乐器的出现,则以富于歌唱性的音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彩反映了周代乐器的成熟与发展。此外,八音乐器中己经有了不少乐器组合形式,如“琴瑟和鸣”、“钟鼓喤喤”等。八音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当时我国器乐艺术的发展

9、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8 简要介绍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发展情况。【答案】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十分盛行,在众多的说唱音乐中,影响较大的有弹词、鼓词和牌子曲三类。(1)弹词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四部份组成的。通常认为,弹词是由宋代的陶真发展而来的。弹词因流传地区不同,有不同的地方色彩,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影响最大的当属苏州弹词。苏州弹词语言分“土音”和“国音”两大类,伴奏多用琵琶、三三弦等弹拨乐器,其名称由来当与乐器特点有关。演唱形式有一人的单档、二人的双档和三人的三档。清嘉庆、同治年间,弹词艺人中俞秀山、陈遇乾、马如飞三人

10、以创腔著称,分别创立了俞调、陈调和马调。(2)鼓词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鼓是最为重要的伴奏乐器,演员边演唱边击鼓,因而得名。鼓词的前身有可能是宋代的“鼓子词”,明代称为“词话”。鼓词在清初有较大发展,盛行于北方,尤其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小型鼓词只用一个曲调不断反复演唱,长篇鼓词叫做“大书”,摘唱其中的精彩段落叫做“段儿书”。鼓词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大鼓”的形式,如梨花大鼓、梅花大鼓、京韵大鼓等。以京韵大鼓影响最大,其演唱以京音为基础,并借鉴京剧的发音吐字方法,伴奏乐器除鼓、板外,还增加了三弦和四胡。清末民初,著名京韵大鼓表演家刘宝全,创立了“刘派京韵”风格。(3)牌子曲是明清时期流行的民间

11、小曲以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套曲,用于演唱某种故事情节,也是各种曲牌体说唱的统称。如京津的单弦牌子曲、山东的聊城八角鼓等。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南方常用琵琶、二胡、扬琴等。 9 为调式【答案】为调式是乐学术语。日本学者林谦三在隋唐燕乐调研究中创用。为调式相当于我国古代旋宫术语“左旋”。在“为调”中,如黄钟商应理解为黄钟律为商声,即无射均之商声或商调式。 10变文【答案】变文是唐代说唱音乐形式,俗讲的一种方式,即以讲唱佛经故事为主的“讲唱经文”,实际上就是把正式的经义变异成为述事、述文、述趣为主,而不以述经、述义、述理为本的佛经故事的演唱艺术作品。其艺术形式特点为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文体形式有韵文散文相间、全用韵文或全用散文等不同种类,表演特征有说有唱有图,文图相辅相成,其中“唱”在中间占有重要地位。内容除表演佛经故事外,多以历史故事为主、民间故事为主,曲调则多取自民间音调,作品如孟姜女变文、汉八年楚火汉兴王陵变等。 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