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916975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万木草堂【答案】万木草堂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康有为于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设的一座新式学堂,是他讲学的场所。康有为采取个别谈话甄别的办法,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有志于维新的青年入学。办学宗旨是培养兼通中西学说,德智体多方面发展的人才。著有长兴学记以为学规。康有为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开设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和文字之学四种课程。学生除听讲外,主要靠总结读书、写笔记、记功课薄,每半月旱交一次。康有为对功课薄反映的问题或做批示、或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康有为自仟总教授,另从学生中选出

2、若干名高材生作为学长,带领学生读书。还要求学生练习演说、做体操和假期“游历”万木草堂是一所由旧式书院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前后历时7年,期间他完成了-系列重要著作包括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同时他还继续撰写大同书。这些著作也成为万木草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变法维新骨干,如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人,他们都成为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康有为逃亡日本,万木草堂于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 2 三经新义,王雾、吕惠卿撰毛诗义【答案】三经新义是经学教材,为宋代王安石撰周官新义尚书义之合称,是

3、熙宁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王安石在周官新义序中说明,它训释周,意在“立政造事”礼。熙宁八年即1075年颁于学校,成为法定教材,并用以取士,统一经义,以“一道德”。四库全书总目说:“新经毛诗义凡二十卷,尚书义凡十三卷,今并佚,周,今本周官新义礼新义即周官新义本二十二卷。明万历中,重编内阁书目,尚载其名”,共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 辑自永乐大典 3 晓庄师范【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

4、艺术的兴味,提出“生活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农民,为农民服务; 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 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1930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4 辟雍,西周大学,设于王城。西周鼎盛时期,形成了“礼”【答案】辟雍亦作“璧雍”、“乐”、“射”、“御”、“书”、“数”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体系。

5、与此相应,辟雍的建筑也有变化,发展为整齐对称的四合院式课堂。按方位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各有专名,东面称为东序,又叫东胶或东学; 西面称警宗,又叫西雍或西学; 南面称成均,又叫南学; 北面称上库,又叫北学; 中间称太学,又叫中学。总名为辟雍,“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学生按季节轮流到瞥宗学礼,到上库读书,到成均、东序学习乐舞和射艺。东汉以后,历代皆设辟雍以存占制,但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仅为祭祀之所。 5 汉代太学【答案】汉代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中央官学。为了培养和选拔精通儒经并能“尊王明伦”的治术人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黔百家,定儒于一尊,于建元五年,即前1

6、36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即前124年置博士弟子。西汉博士以名流升任,东汉须经过考试,弟子入学,一由太常于京师地方直接挑选“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 一由郡国选送“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者。汉代太学没有规定修业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授官,汉武帝时一年一考,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太学作为汉代的最高学府,统治者十分重视,形成了视学的传统。 6 不愤不启【答案】不愤不启是孔子所主张的教学原则之一,即启发诱导原则。孔子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次精辟地表达了启发诱导原则,即“不愤不启,不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啡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

7、言辞上的表现,朱熹论语集注说:“J 喷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J 啡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孔丘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 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 7 焚书坑儒,【答案】焚书坑儒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的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抨击秦不师古,而废分封之举。丞相李斯予以驳斥,认为古今异治,三代之事不是

8、法。进而建议:史书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所有诗、书及诸子百家书,一律上交守尉焚毁,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此议获准,于是民间所藏书籍多被付之一炬。次年,有侯生与卢生相与攻击秦始皇,后逃亡,始皇闻之大怒,使御史拿问诸生,将其中犯禁的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及儒士坑于咸阳,并告之天下。后世多认为这是秦代暴政的一条主要罪证。 8 三舍法【答案】二舍法是王安石改革太学时的一条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将太学生员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生员依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相当十预科生或旁听生,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平时有品行和学业的考察记录,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每年由学校举

9、行“公试”,外舍生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内舍。内舍生,每两年试”由政府派员与学校会同举行上舍试,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上舍。上舍生中学行卓异者,可由太学主判直接推荐做官,等于科举及第。其他人根据学业成绩,可分别得到免发解、免省试的待遇,等于减少了部分科举考试的程序。王安石的长远目标是逐渐让“三舍法”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考检和选拔力求做到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十与取十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总之,万舍法是中

10、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他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而用对后来元、明、清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思孟学派【答案】思孟学派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一个学派,“思孟”指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和孟柯,孟柯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荀子评先秦诸子有“子思倡之,孟柯和之”之说。礼记中的中庸篇为子思遗著,阐发孔子的中庸之道。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倡天赋人性论,主张教育应循天性之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步骤,认为依此步骤

11、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获得修养的“成功”。孟柯明确提出“性善”说,谓“仁义礼智”乃人心所固有,教育的作用即在存心养性,使处于萌芽状态的仁义礼智“四端”得到充分发展。相信教育有方,则“人皆可以为尧舜”。宋代朱熹取大,为从元代开始科举考试之主要根据。明代更尊子学中庸论语孟子编著四书集注,孟子为“亚圣”,思孟学派因此被奉为儒学正宗,影响深远。 思为“述圣” 二、简答题10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答案】“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一次启蒙运动,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l )学校改用白话文教学。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平民的、写实的、通俗的新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起着深刻的变革。出现了大量采用白话文的优秀新文学作品,为学校提供了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白话文教材的普遍使用,对普及教育、普及文化科学知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