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心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915425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心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心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心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心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之教育心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简答题1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是什么? 它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答案】(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顿悟说的实验基础是:实验者布置一种情境,但其目的不能直接到达,而又使它对情境完全了解,于是便可以知道它所能得到的是何种程度的行为,尤其是它能否以间接的方法解决其问题。苛勒是以动物能否以“间接方法解决问题”作为理解力的标志的; 苛勒坚持实验的设计,必须使动物有可能完全了解其情境。问题的一切主要条件,必须全部显露出来,以便让动物观察。在苛勒设计的由简而繁的实验中,主要包括箱子实验和棒子

2、实验两个系列。(2)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小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的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为前提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反应,乃是一种心理的或知觉方面的过程,动作直接受知觉及其组织作用所支配。它既不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也不是由预定的联结所决定的。 2 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关于其研究对象有哪几种主要看法? 其历史渊源是什么?【答案】(1)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其研究对象主要有心理教育学观点、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这三种看法。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它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性及特殊性,只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以儿童发展研究为

4、中心的观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掌握社会历史文化的,因此,理应把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合并。这样,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性难以体现出来,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该学科的发展。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提倡教育心理学应以学习或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由于他们对教育与学生学习的本性、对学生的能力与品德的实质等问题缺乏深入探讨,由于其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理论依据的薄弱性,因而他们所确定的内容体系仍缺乏内在联系。(2)其历史渊源分别如下:从赫尔巴特开始到现在,心理教育学观点在西方教育心理学领域中仍非常流行。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莫依曼等人所提倡的实验教育学运动以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为核心。这种倾

5、向性也影响着教育心理学,使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一度成为当时教育心理学的中心内容。这在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其书名中即可体现出来,如儿童教育心理学(列维托夫,1958年)。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达维多夫于1976年曾在心理学问题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在教育发展现阶段中的年龄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文章,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对社会历史文化掌握的结果。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美国的桑代克是该观点的最初倡导者。他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向人们提供人性变化的知识,而人性的变化是通过学习实现的,所以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占地位。直到1968年,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问世,他不仅坚

6、持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的心理学研究为中心,而且还强调要以学生的课堂学习研究为中心。奥苏伯尔关于教育心理学应成为以研究学生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独立学科的主张,在美国曾得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家的赞同。如戴维斯、雷斯尼克等。大部分教育心理学家将他们的研究领域看作是在实际情境中(如课堂情境)进行研究,关注情境和交互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客观的”实验。 3 影响社会规范依从性学习的条件是什么?【答案】社会规范依从包含从众和服从这两种接受水平,他们分别受制于不同的条件:(1)从众学习的条件群体特征:由于从众行为本身是主体在一定情境中对群体影响的一种反应,因而必然会受一系列群体特性(情境特征)的影响。其群体特征主要有

7、:群体的一致性对从众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从众行为受群体的内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群体内聚性越大,则从众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群体成员的群体精神越强,遵从性就越大; 群体成员的专长对从众行为的产生也有极大影响。群体越有专长,群体的意见越具有价值和权威性,其影响力越大。个体特性:从众行为的发生除了与群体压力有关外,还受一系列的个人特性影响。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人,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其遵从性表现也不同; 同一种族、同一社会中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情境中,其从众行为的可能性并不完全一致。这与个体的个性差异有关,缺乏主见的人容易从众; 众行为还表现为一定的性别差异; 人的责仟感对遵从(从众)有很大影响

8、。(2)服从学习的条件服从是在外力作用下维持自身基本需要的种工具性行为,是对外在压力的种反应。外在压力是诱发服从行为的根本诱因。外在压力有下列两种:直接的外在压力,即奖励与惩罚。它是团体或个人为了使人(行为主体)从事期望中的行为而直接施加的一种外在压力。奖励是一种肯定性压力,对规范行为具有正向秀发作用。如人们为了获取某种奖励而产生对规范行为或权威命令的服从。这种奖励作用,实际成为他产生服从行为、克服背离行为的一种压力。惩罚是一种否定性压力,对某种背离规范的行为有制止作用。如人们为了避免某种惩罚而制止自己的越轨行为。这种惩罚就成为制止越轨行为,服从规范的一种压力。间接的外在压力即情境压力,由美国

9、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提出。情境压力作为一种外在压力,需通过主体对特殊情境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认识,才能发生作用。在现实生活中,间接的外在压力即情境压力,对人的服从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 4 什么是操作技能? 西方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操作技能的形成的?【答案】(1)操作技能的含义操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和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 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等都属于操作技能。操作技能还具有与新智能不同的一些特点。首先,操作技能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其次,操作动作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

10、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2)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实质主要有两种观点:a. 操作技能形成的闭合回路理论(closed-loop theory ),强调知觉痕迹,知觉痕迹是进行正确运动的一种参照机制,该痕迹包括了对过去运动的记忆,并负责确定运动的进程。知觉痕迹根据来自机体自身感觉系统的反馈信息及其来自外界的反馈信息,来停止或调整运动进程。知觉痕迹因练习和恰当的结果反馈而得以加强; 强调记忆痕迹,记忆痕迹负责选择和发动某一运动,它先于知觉痕迹起作用,并随练习而得以增强。b. 密特的图式理论,用图式来解释运动学习。图式理论认为,操作者可以从每一次的运动经历中抽象出四个方面的信息,

11、并将这些重要的信息组成一套法则。图式理论还认为,运动图式由回忆图式和再认图式构成,每一图式有其自己的作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操作技能的形成是分阶段进行的,随着不断地,在适当的条件下学习者的操作将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以通过各种指标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研究者提出了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模型。a. 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己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结果是获得程序性知识; 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操作技能和练习策略; 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技能的执行变得日趋自动化,操作极其流畅、准确和稳定。b. 亚当斯(1971)的两阶段模型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言语一动作阶段,该阶段相当于菲茨与波斯纳的认知和联结阶段。第二阶段是动作阶段,其中包含了菲茨与波斯纳的自动化阶段。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