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91537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自在世界【答案】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着两重含义: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客观的自然界早就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着了,这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自然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是无限的,永远存在着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部分,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世界的这一部分仍然属于自在世界。2 物质【答案】物质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2、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现。3 真理【答案】(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一个认识论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能够产生正确和错误两种不同的结果,即真理和谬误。(2)真理的特性:事物的本性通过其特性体现出来。真理的特性在于其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全面把握真理的特性,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真理的本性。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因此真理也被称为客观真理,这是真理之所以为真理的首要条件。真理

3、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只是因为它们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真理当中不能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性的局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4、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具体性指的是具体的主观和客观在具体的条件和范围内的一致。仟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些具体规定,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具体的真理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在人的认识中,应当尽可能地把握住对象的一切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这是达到真理的必要条件。但这种全面性并不在于一切方面和细节毫无遗漏的罗列,而在于它们的本质的综合,即把握对象一切方面的总和。4 矛盾【答案】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所固有的两种

5、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5 社会的经济结构【答案】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为基础的,生产力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所以,社会经济结构就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二、简答题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答案】马克

6、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旧哲学的全面清算和批判继承,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达到高度统一,使科学性和革命性达到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特征,充分表明了哲学史上这一革命变革的实质和意义。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对象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代替具体科学去研究世界所有领域里的所有规律,它只研究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

7、规律;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统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旧哲学由于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所以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

8、学又一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小可能同时为一切阶级服务,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真理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其中,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发动一次震撼人类思想史的革命,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

9、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7 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实践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其中,实践的卞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实践的客体是制约性因素,实践的工具、手段则是把主体与客体连接起来,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中介。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在如下方面:(1)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出现了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超越现实的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主体和客

10、体相互作用的实质。(2)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项运动实现的。主体对象化是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主体的对象化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人类一切实际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对象化的结果。 在主体对象化的同时,还发生着客体非对象化的运动。所谓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也是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的表现。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或者说主体

11、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这种运动形式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生动表现,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8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实践深入而全面的探讨,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首先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和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互换其活动并结成一定的关系。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补会关系。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并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基本的社会关系。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