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915350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一、简答题1 简述马莱兹克模式。【答案】马莱兹克模式是由德国学者马莱兹克1963年在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在这个模式中,马莱兹克把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大众传播场就是大众传播过程中诸种社会关系的群集和总和,他认为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磁场”中进行的,而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显示其传播的性质和作用。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说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

2、个传播过程即便是单一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2 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答案】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问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是人们之间传递和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的社会行为。网络传播的特性扩大了人际传播功能,具体表现为扩大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传递信息功能。v1一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也就是传递或获取信息。尽管因特网还只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但是今天网上的信息己经足够丰富,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不出

3、家门便能尽知天下事,而且还可以将信息复制、转发给任何人。(2)协调人际关系功能。网络传播能够起到交流感情、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虽然网上不可能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但与传统的书信、电话、电报等间接人际传播相比,明显要方便快捷而且成本要低得多。在计算机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人际传播的空间被无限扩大了,任何有着特殊兴趣的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只要有共同兴趣,就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真正实现了人际交流的平等。(3)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功能。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有着很大的不同。网络传播使得人际传播的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给信息

4、的发送者带来一种安全感。基于文本的网络传播,给信息的接收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3 19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中国有哪些通讯社? 各自基本情况怎么样?【答案】(1)中央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由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1926年迁至武汉,1927年5月迁至南京,1932年5月,国民党中央任命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

5、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2)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3)国闻通讯社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总社设有广告部,北京分社设有英文部. 向外国报纸提供英文稿。1

6、924年8月3日,胡政之创办国闻周报。1926年新记公司成立后,国闻通讯社及国闻周报实际上成为大公报的附属机构。国闻通讯社至1936年停办; 国闻周报出至1937年12月停刊。(4)申时电讯社申时电讯社发起于1925年,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报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力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于是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该社与110多家报社签订供稿协议,1934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4 简述你对网络乌托邦概念的认识。【答案】(1)“网络乌托邦”思想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

7、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 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2)Web2.0的理念是一个网络乌托邦,或者说一个人类历史上的超级共和国。它假定所有网民都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创造者。把创造和选择的权限都平等地给予每一个网民,因而有理由相信此举将释放所有人身上的创造

8、力,使得网络世界空前丰富。(3)“网络乌托邦”就是民主社会中的平权思想,它在政治上是正确的。但在实践层面上却并不让人觉得乐观。Wiki 表面看是每个人都可以充当编辑,但是真正操控整个Wiki 并且拥有无上权力的只是一个很小的长老团,比例不到总用户的1%oWeb2.0的去中心化长尾理论并没有在现实中得到多少体现。就像每个人都写Blog 一样,每天有数百篇新文本发布,然而值得一读的没有几篇。每个人的文本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这更像是艺术家说的话。可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取舍。这种判断和取舍最终导致序列、顺位、权威、中心,这些Web2.0深感厌烦的字眼。(4)此外,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

9、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一个理想社会的到来,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条件,而且需要更为复杂的社会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合理化一级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简单地断言某种传播技术或工具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不科学。(5)将来的网络不再是与现世天地相对而言的“虚拟世界”,而是一个有着自在生命和法律的真实所在。数字空间不仅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而且它为之服务的首要对象便是现实世界的经济利益。它为利益所驱动,并服务于这种无所不能的利益。不仅它的诞生过程和现状是这样,它未来的走向也必定如此。(6)媒介技术或工具是中性的,它们本身并不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善”或“

10、社会恶”。归根到底,媒介工具是人的创造物,重要的是人如何使用它,利用它来传播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媒介的技术或形式特性,而且取决于掌握和运作它的人和社会组织,取决于它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内容。二、论述题5 “艳照门”事件的传播学解读。【答案】“艳照门”事件作为2008年的一起热门事件,折射出许多传播方面的问题,发人深思,香港某大学更是将其作为传播学理论教学的范例编入教材。这里选取以下几个关联度较高的传播理论对该事件进行解读。(1)媒介专业主义媒介专业主义,即新闻专业主义,指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

11、意识、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包括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资格的认可、专业内部的自律等。在信息时代,媒体的功能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媒体的强势作用也日显突出,为了迎合大众,实现媒体自身的价值诉求,媒体往往忽略了作为媒体最为基本的社会责任与新闻自觉,在对其社会责任的认知上与其自身的新闻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往往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内容的传播。“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的媒体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对此大肆宣扬,推波助澜,使其由一件明星之间的私人事件变成了公共事件,一个男人与几个女人拍了一些照片,这事情似乎很小,但闹开来大家都看到了,影响力之广未必低于重要的政治事件。部分媒体在此过程中赚得钵满盆满,但却丧失了媒介专业主义,违背了职业道德; 还有些媒体则大力呼吁抵制相关照片的传播,做到了行业自律,树立了一个格守媒介专业主义的典范。(2)社会责任理论该理论主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媒介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