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913525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正确使用成语专题复习三都民中 黄昌亚复习目标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2、掌握辨析成语的几个主要方法。考点说明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复习重点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1) 、根据古诗文成语1、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鞭长莫及 )2、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发人深省 )3、 见义不为,无勇也。 ( 见义勇为 )4、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 有名无实 )5、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春风得意 )(二)、看图猜成语(ppt)一、题型设误类型 纵观成语题

2、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1995年)、“指手画脚”(2001年春季)等。

3、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2003年高考北京题)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高考考过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2000年)、 “车水马龙”(2001年)等。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

4、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年)“雨后春笋般地、”的意思是“春天下

5、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趋之若鹜”(1997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忽视语境,不分范围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有一

6、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例4、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2006全国卷2)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成语意思与语境不符,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望其项背”(1998年)、“有口皆碑”(2002年)。 5、逆情背理,自相矛盾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自相矛盾。例4、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

7、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年)“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与本句中前文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矛盾,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莘莘学子”(1997年)、“安步当车”(2001年)。 6、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6、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2005年广东卷)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见解。用在这里尊卑颠倒类似的成

8、语高考考过的还有:谦辞“蓬荜生辉”(2001年)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7、不合语法,搭配不当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例7、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2004天津)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渐下

9、降”之意。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汗牛充栋”(2000年)等8、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题)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

10、、光怪陆离(2002年)等。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 “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

11、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二、报刊上的误用成语1、对象用错 (1)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读者2004年第8期第19页) 解析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显然,“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之欲出”的。 (2)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体育竞技报

12、2004年8月17日) 解析 “怨声载道”意即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由释义可知,“怨声载道”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而句中是指姚明个人,所以不能用“怨声载道”。 (3)在这首长调词中,对秋天的礼赞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35页) 解析 “如火如荼”原指军容盛大,现在用来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也可用来比喻形势发展很快。由此可知,“如火如荼”只适用于比喻气势、场面、形势、活动等,“对秋天的礼赞”显然不能用“如火如荼”。 (4)关于郑贵妃欲废太子由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的政治谣言,早已不翼而飞,传遍街头巷尾,但那毕竟是私下的窃窃私语,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

13、以书面形式公开散发,可见事态的严重性。(文史知识2004年第期第32页) 解析“不翼而飞”应改为“不胫而走”。这两个成语的适用对象不一样:“不翼而飞”现多用于比喻东西突然无故丢失;“不胫而走”本意是没有腿却走得很快,多用来比喻消息、谣言、文章等流传或传播迅速。 2、褒贬失当 (5)后世合称的“高岑”,此时也登上了边塞的舞台。高适有着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做得最大的就数他了。(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8期第15页) 解析“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不可一世”意即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这两个成语都是贬义成语。 (6)如果不是因为他必须得唱,并一

14、唱而不可收拾,终于成为美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家的话,他可能会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吧里当一辈子默默无闻的琴师。(意林2004年第11期第53页) 解析 “不可收拾”指场面、形势等往坏的方面发展而难以控制,为贬义成语。 3、重复累赘 (7)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郁霆,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作品与争鸣2004年第5期第77页) 解析“不期而遇”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含有“意外”的意思;而“突然”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也含有“意外”的意思,因此句中“不期而遇”和“突然”重复,“突然”应去掉。 (8)也许是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所采用的意象十

15、分丰富多彩,因此也多少显得有些驳杂,所以给读者一种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感觉,缺少一条比较鲜明的抒情主线。(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34页) 解析 已经“丰富多彩”,怎么还“十分”?“十分”实是蛇足,应斩掉。 (9)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到位的真知灼见。(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6页) 解析 “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位”来修饰它,有重复之嫌,“到位”应去掉。 (10)据中国商报9月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报刊文摘2004年9月27日) 解析“习以为常”是经常做某件事,就会习惯地把它当作最平常的事情来看待,“觉得”多余。 4、词义误解 (11)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令人不堪卒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