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91305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说课稿及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画结合,描景抒情鸟鸣涧说课稿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但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因此,在短短数十字的文本上,挖掘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是古诗教学之根本,本人虽然从教十几年,也曾在诗词教学中有过学习、尝试和探索,但是教学效果甚微,往往出现单调乏味的朗读,空洞抽象的理解。一、说教材及学生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图,春夜,深山空旷,万籁无声,桂花从枝上悄悄飘落。忽然,一轮月亮,破云而出,幽柔的月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扰的几只山鸟,飞离树梢,时而啼鸣于深涧之中。这首诗通过描写深山

2、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态和鸟鸣的声音,非常生动深刻而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这种静谧的意境,因为有声音动态而显得富于生机和情致。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以动显静,动静结合凸显了诗人的妙笔生花。因此,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曾赞誉他的诗“诗中有画”。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一些古诗,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培养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2、结合诗中描绘的景物,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简笔画勾勒出诗的画面。3、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态度。4、背诵并默写古诗。 5、拓展收集并阅读王维的其它佳作。教学重难点:1、通过联想和体会,诵读,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情。2、能一边学、一边理解、一边画的形式把诗中描述的场景勾勒出来。二、说教法及教学手段为了使学生能学得轻松,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升华情感,我采用“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感悟诗意课外延伸”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通过自己的范读,带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边找边画,边理解边想象,把诗中的

4、景物,及其月夜的特点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三、说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取“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采用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读,即读诗中的重点词句,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问”,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说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始终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在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四、说教学过程 (略)(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师生对背古诗名句,最后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引出

5、诗人王维。2、有诗人导出今天所学内容鸟鸣涧。(齐读课题)3、解题,并提醒学生注意“鸣”字的后半部分不是“鸟”字。“涧”这个字,它的偏旁是“氵”,我们可以推想“涧”跟水有关。或结合成语“高山深涧”来理解,质疑:水在哪里呢?水在两山之间,所以,涧就是指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这流水是涓涓细流还是汹涌波涛?那应该怎么读题目呢?谁来试试?(齐读)4、师生共同了解作者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擅长书画,精通音

6、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鸟鸣涧,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王维在这看见了什么呢?请大家到诗中去找一找,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4遍,前2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后2遍读的时候,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韵味。1、学生自读。 2、指名读。点评、质疑。 3、齐读。4、同学们,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季节)的景象呢?指名回答,并说说依据。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春夜)预设质疑问题:诗中出现了桂花,怎么又说是春山呢?(四季桂) 由此明确诗中所描写的季节。5、诗人王维在春夜看到了哪些人和景物

7、呢?请同学们到诗中仔细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来。指名回答。(相机板书:人、桂花、夜、春山、月出、山鸟、春涧)6、的确,诗人在诗中写人、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到诗中把这个合适的字找出来。指名回答。(板书:静)的确,这首诗给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静”。(三)感知诗意,体味清幽1、第一行:人闲桂花落同学们都很爱思考,读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就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桂花轻轻柔柔地飘落了。(补全:人闲桂花落)同学们看过桂花吗?长什么样子?小小的,细细的桂花落在地上声音响吗?声音小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也包括老师可能都听不到,但王维却在

8、那个夜晚听到了。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告诉我们什么呢?(思考)我们写教室很静,静到什么程度?(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不评价)静到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那诗人写桂花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是呀,夜是这样的静,但不仅因为夜静,更因为看风景的人心静,所以,王维他还是感受到盛开的桂花悄然落地的声音。看看“人闲”两个字,它正是告诉我们王维的心静。是啊,王维身处没有战乱,安定统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时隐居在风景秀丽的山村,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悠闲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说自己是 人闲。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把桂花落地地轻柔、舒缓展现出来。(指名读、女生读、分组读)女生读起来清清幽幽

9、的,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及时评价、点评)2、第二行:夜静春山空听着这桂花落地的簌簌声,王维才发觉夜是多么静啊!真是夜静春山空。(补全:夜静春山空)同学们,鸟鸣涧这里风景如画,白天,山涧中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游人踏青,动物们自由自在真是热闹非凡。渐渐地,渐渐地,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游人散去了,动物们都进入梦乡了,山林也空闲下来了,整座山就像睡着了一样,静静的,静静的如果此时,你也站在这座春山面前,你会用什么词语,什么句子来形容?是呀,静,静得诗人觉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没有了,空荡荡的。谁用朗读来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指名读)让我们用朗读来赞叹这座空山吧!(男生齐读、齐读)让我们把这个

10、“静”字留在心中,读好这句诗。(补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齐读3、第三、四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引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月从哪出来呢?(云)怎样的云?(薄薄的几片云)是呀,一轮明月从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倾泻在山涧中,睡梦中的鸟儿于是(指名回答)是呀,鸟儿以为天亮了,睁开朦胧的睡眼,啾啾叫着。“时鸣”怎样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几声,就停了,过一会又叫几声,又停了,咦?不是写夜静吗?怎么会写鸟鸣声呢?对,这就是一种反衬手法,以动衬静。古人就说“鸟鸣山更幽”我想,鸟儿此时一定是用它动听的叫声在赞叹。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指名读)写一写:王维的诗美吗?

11、可王维只用了二十个字,这正体现了古诗语言的凝练美。但我们现在的语言也美呀!现在就请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写一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点评。4、朗读背诵整首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得时候要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那屡屡桂香飘溢,悠悠鸟鸣传荡,齐很好,我们读的时候,要想到王维山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再齐读。让我们把鸟鸣涧的幽静永远留在心里,一起背一背。(四)课外延伸相思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对思念的描写可谓是刻骨铭心。相 思 (唐) 王维红豆生南国, (陈述) 春来发几枝。 (疑问) 愿君多采撷, (祁使) 此物最相思。 (感叹)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3、 相思:想念。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五)布置作业:1、默写古诗鸟鸣涧。 2、课外多收集和阅读借景抒情的古诗词。板书设计:人 闲 花 落 夜 静 山 空 以动衬静月 出 诗中有画鸟 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