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091241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学习力与思想力的提升桐城市教育局教研室 余仁理任世江先生说:“向学生 传达尽量准确的历史信息,应该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追求。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支撑能力:准确地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 合理地处理与整合教科书;适度地延伸拓展教科 书内容; 以科学地思 维方式分析教科书。这需要我们历史教师不断地积淀于勤奋、精进于反思、成就于态度,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与思想力。在平时的教学调研中,我惊喜地发现历史教师有许多的教学闪光点,但也感到存在着一些教学缺憾,触发了一些教学感想,现在提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因素长

2、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观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即所 谓课 堂教学,无非就是 传递书 本知识,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个人能力。而现代教学观则主张,任何教学现象都不是孤立发生的,教学的性质是一种涉及三个维度的对话实践:学生探究和理解教材的含义;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中,体验多元见解的碰撞;学生的自我修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后一种教学观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并努力加以实践。在此基 础 上,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见诸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由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的障碍等种种复杂的原因,

3、教学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低效教学的现象仍随处可见。1、避重就轻 ,教学的重心游离于教材主体知 识之外。或许是教师对中外历史发展阶段特征较为熟悉的缘故,讲起来头头是道,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的史 实还缺乏了解, 难以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在尚未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的情况下,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收事倍功半之效。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上课前缺乏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必 须精心备课, 对每节课要做科学的教学设计,即对教学目标、教学过 程和教学目 标评价有一个合理的定位。2、过分依赖 多媒体, 对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述能力弱化。当前,随着一些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添置,许多教师几乎每节课

4、都用多媒体,很少或者再也不写一个粉笔字。历史教师采用多媒体上课,固然能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特别是通过展示历史遗址、人物 图片、 视频录 像材料等,让学生领 略丰富多彩的时空世界。但是,对多媒体依 赖强了,教师应该记住的知识和概念, 现在就不去用心记了;图片多了,教 师必要的 讲解少了,教 师通过 生动传神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再现历史人物、事件、渲染 历史氛围的能力弱了,无法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 觉,有血有肉的历史往往被抽象成教条化、过于理性化的结论、知 识要点。另外,由于教师在操作多媒体时翻页过快,以及呈 现在屏幕上的文字模糊,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录、掌握和理解。长此以往,

5、师生之间应 有的心理、思维、情感等交流 产 生了障碍,必然 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 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下降。建 议 教师尝试每周只上一节使用多媒体的课。3、过分遵循教科 书的编写顺序, 对教材的处理机械、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的顺序来开展教学,依赖教科书给定的结论, 过分追求学 习内容的权威性, 这样 的做的直接后果是:以教科书编写顺序为教学顺序的教学过程,人为地割裂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过程,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在 总结史实基础上自己得出结论的可能性被抹杀,学生的思 维空间受到了限制。我们知道,知 识是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思维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作 为

6、认知主体的学生,形成 历史认识过程中的思维空间,首先取决于能否 获得足够的历史知识。事实上,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有关朝代的文化成就时,如隋唐时期的文化、明清时期的文化,教师遵循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先介绍史实,再在学生基本掌握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诱导学生概括相应朝代文化的特点,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办法。建议教师精心备教材,更要精心备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或及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实行变式教学,将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4、不敢突破 传统历史教学中的思维定势,不从新的视角发现教材中所包含的新因素。教师对教材的简单化处理折射出教师的阅读面不宽,对最新史学观点陌生,吸收新史学成果

7、不及时。建议教师要与时俱进,多读些新的专业书籍,及时吸收新的史学观点,做到“ 学以致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素(一)彰显思想性与时代性,追求职业幸福感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是衡量历史教学是否有效的尺度?什么是历史有效教学的终极取向?这既是专家学者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实践问题。历史新课程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体现了时代气息,反映和吸收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是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的具体要求。历史学

8、科的特色和特殊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历史教学更多地侧重于历史内涵、历史智慧、思想感悟。除了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外,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以古鉴今,即通 过历 史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现实,推 动 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在确定教学主题时要兼顾历史性和现实性,既体现论从史出的历史逻辑,又体现史观对现实发展的指导意义。学科教学有效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教的法则,而是学习这门课程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因而,重建 历史新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确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正如赵亚夫先生所说:历史教育是有关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是有关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

9、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由此,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基本 视点应该是:用于思考基于历史事实的知识解释;用于理解生活基于历史方法透析社会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历史教育服务人生的终极取向,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特 别应注意学生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 华,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适时适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 作用,使学生在 历史学 习过程中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家园。应该说,最震撼的课堂是充满思想光芒的课堂,是生命彰显的课堂,也是最有效的历

10、史课堂教学。1、挖掘人文精神,感悟人文内涵在新课程实践中, 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围绕一单元、一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多角度的探究,既不局限于某一模块,亦不停留在某一课时。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 联系,对整个高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深化,使学习的主题内容丰富多彩,以思想的火花撞击学生的心灵,以博爱宽广的心态感染学生,以现实的问题带出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表明,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学生感悟良多,教师自己也有职业幸福感,觉得教学意犹未尽,很想和学生继续 探究下去。2、崇尚理性,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意识是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在高中 历 史教育教学过程中进

11、行公民意识教育,既能使学生了解公民意识是社会近代化的产物,又能正确理解国家、民族概念以及选举、参政、教育、福利、健康、安全等权利体现主权在民的基本观念,使学生养成责任心、 树立自信心;在历史中汲取智慧与经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有条件有能力选择 生活方式中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 和环境问题 等等。强调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不等于越俎代疱,“ 抢了政治老师的饭碗” 。史实是历史学科的统帅,任何思想的 “碰击” 不是“ 空谈义理”,都应该有史实作为支撑, 让证 据说话。 历史课堂要贴 近生活、贴近现实,富有情感,迸发思想,才能实现 学生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和谐统

12、一的愿望。只有这样 ,师生才会感受 创造的快乐,历 史教学也才能有效。(二)注重时序性与系统性,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新教材是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同时也存在 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 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应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 接, 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1、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 接首先,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 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 较强。其次,从内容目标上看,为

13、减 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删减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高中教材却以专题教学,专业性较强;与初中相比,高中 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多地强调宏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高中学习专题应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依托教材,灵活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本本主义,严守教材,“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种是将教材 边缘 化,教学远离教材。这 两种现象都没有摆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既然是一种重要资源,就不可丢之一边;但又只是一种重要资源,就不可视为圣经,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 对教师来说 ,

14、用教材 进行教学是其 职责,完善教材以利教学也是其职责。 对教材的合理整合与优化,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的、适于学生 发展的知识体系,刻不容缓。被动地围着教材转,唯教材而教学,这不 仅违背了新课改精神,而且也赶不上高考改革的步伐。全国高考会议再三申明:新高考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哪一种教材。因此,整合教材势在必行。(1)重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重基础、多 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高中 历史分成 3 个必修模块和 6 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包括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选修课 6 大模块,旨在 进 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各模

15、块之间,既各有 侧重,又有密切的 联系。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相互参照,统筹兼顾。(2)模块内的专题整合教师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不要讲一课,备一课。而 应该将教学设计置于专题和整体模块之中来考虑。就必修而言,涉及古今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政治人物。本模块分为9 大专题共 25 课,其中中国史专题 5 个,世界史专题 4 个。专题之间既有纵向联系,也可 进行横向比 较,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活 动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以人教版举例如下:以问题为核心的系统化整合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三、四、八单元)以中国近现代史阶段性特征的整合中

16、国人民抗争之路(第二、三单元)艰巨的民主法治之路(第三、四单元)以横向比较为目的的整合近代中外民主政治的比较(第四、七单元)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与较量(第四、八、九单元)通过整合,使 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 题更突出,不 仅能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如果说对教材进 行灵活整合是属于宏观把握的话,那么,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微观上对专题 内的各课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3、紧扣课标 ,合理取舍在教改实践中,教 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 资料少。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 缓慢。要走出 这个困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敢于大胆取舍,我认为应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紧扣课标,把握核心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标,领会 课标的意图,把握每个专题的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精 选基本特征。在处理教材时,可分二步:认识专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