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90916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目录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2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1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1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615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传播学总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42一、名词解释1 世界新闻报(英国)【答

2、案】世界新闻报创办于1843年,是一份星期日报纸,1969年易主澳大利亚报业主鲁伯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 )。集中报道1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使得该报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记者对被绑架小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信箱进行窃听,并私自删除了其中的部分留言,十扰了警方破案的视线,最终导致道勒没有被及时营救而遇害。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行为引起公众的不满与愤怒,在各方压力之下,不得不于2011年7月停刊,默多克在英国的传媒帝国遭遇滑铁卢。世界新闻报的停刊引发了人们对新闻

3、从业者伦理底线的追问,不能伤害普通人的个人隐私被再一次强调。 2 拉扎斯菲尔德【答案】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选举研究学者,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与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并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其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

4、会学导论等。 3 语境【答案】语境在传播学中称为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是指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的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他人在场等等; 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在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所不具有的新意义,并对符号本身的意义产生制约。 4 非语言符号【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虽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但非语言符号同样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

5、色。美国学者L. 伯德惠斯特尔估计,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也提出了一个公式来说明非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 5 传播【答案】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把握这个定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社会传播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6 意义【答案】意义是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

6、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的范畴涵盖了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意义是普遍存在的,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意义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二、简答题7 结合历史和现实,简述大众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答案】(1)国际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自人类历史上出现国家以后就己存在。从古至今,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斡旋与游说,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的交流

7、、谈判与协商等等,都属于国际传播的范畴。在近现代大众传播出现以前,从事国际传播的人主要是职业的政治家、外交家、从事跨国贸易的商人等社会精英人物,普通民众除极其偶然的机会以外,一般而言与国际传播无缘。(2)自工业革命发生和大众传播出现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巨大的变化。铁路、航运、航空事业的发展,使各国间的各种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使国际传播与各国的普通民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在国际传播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它执行对内报道的功能,不断地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社会。它执行对外报道的功能,担负着宣传本国的

8、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外方针和立场的重要任务。(3)在历史上,国际传播一直是国家进行外交决策和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但在大众传媒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外交决策的形成和实施己不能单纯地依靠少数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而需要广泛动员本国和外国公众舆论的支持。第_次世界大战以后流行的“公众外交”一词,说明公众舆论对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的重大影响。 8 简述“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答案】“社会责任论”是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国家。“社会责任论”对“自由主义理论”作了重大修正。“社会责任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应对社会

9、承担责仟,并以社会责仟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它对报刊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责任论”台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它指出:“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与别人的个人权利以及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平衡”,言论自由并不像自由主义理论说的那样,它不是一项绝对的权利。自由必须以责任为前提。因此,报刊在被赋予一定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2)“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即报刊拥有者的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同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的是公众的自由。实际生活中,报刊拥有了社会给予的自由权利以后,反而损害了公众的

10、利益,这是不能允许的。“社会责任论”认为应当明确提出公众的自由高于媒介的自由,社会必须保护公众“获知的权利”以及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名誉不受损害的权利。(3)“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不同的概念。它认为,自由作为一种行动的权利,它的实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没有来自外部的限制和控制; 二要具备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如果缺乏后一个条件而只要求摆脱限制,那只是一种空洞的自由,甚至是对自由的嘲弄。它指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鼓吹的自由概念是消极的自由,即“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或者说是“免于的自由”; 而“社会责任论”所追求的是积极的自由,即“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或

11、者说是“有做的自由”。(4)“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应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它认为,政府不应当是报刊自由的旁观者,如果报刊不主动地负起责任,政府将以权力作为最后手段,强制它改正,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政府干预大众传播。施拉姆等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明确地表示这样的观点:“集权主义理论与最近发展的报刊社会责任理论有一些共同之点。二者都同意不能容许报刊降低国家文化。二者也都主张社会固定目标一旦确定,就不允许公众通讯工具不负责任地阻碍这些目标的完成。”9 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答案】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人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这些媒介组织包括报社、出版社、广播台、电视台以及以大量发行为目的的各种音乐、影像制作公司。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大众传播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印刷技术以及电子传播技术的进步。-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