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互文阅读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909146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互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互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互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互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互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互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互文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文阅读 求同品异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教学设计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实验学校 庄泳程 教材简介: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新课标版第12册第五单元的两篇文章,单元主题是“科学精神”。跨越百年的美丽属于写人记事文体,以“美丽”为主线,描写、记述、抒情穿插进行,表现居里夫人外貌美、人格和科学精神之美,并与镭射线荧光之美遥相呼应;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属于说理性文体,以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事迹为例,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赞美了见微知著、追根寻源、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两篇文章,文体不同,事例不同,但有着相通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通过对比阅读,互

2、为注解,探寻科学精神的共性;通过互为文体,改写文本,品味不同文体在选材及表达上的个性。一、求同互为注解1.交流摸清学情:通过预习,你发现两篇文章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2.词语提炼,一品“共性”:“见微知著”的科学品质分别读两篇文章的关键词,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篇:人声鼎沸 肃然无声 搜瓜寻藤 摘叶问根 烟熏火燎 眼花耳鸣 视名利如粪土 里程碑第二篇: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1)发现近义词:搜瓜寻藤 摘叶问根 打破砂锅问到底;小结:词语暗示了两篇文章有内在的关联。(2)引入“见微知著”:搜瓜寻藤,摘叶问根,打破砂锅问到底,最终指向一种科学品质见微

3、知著。(2)解读“见微知著”:解释词语:见到事情的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以奥地利医生故事为例,说说“微”和“著”具体指什么?谢皮罗教授和波义耳的故事中,“微”和“著”又指什么?从“微”到“著”是一蹴而就的嘛?如果说从“微”中产生的疑问是“?”,那么通过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而得出的结论就是“!”。(3)居里夫人身上是否也具有“见微知著”的能力和品质?小结:居里夫人在其他科学家发现放射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摸瓜寻藤,摘叶问根,发现了钋和镭,这是见微知著。3.梳理文本,二品“共性”:“美丽”的科学内涵(1)在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中,你认为“美丽”具体指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美丽”

4、不仅是指居里夫人外貌之美,也不仅仅指一克镭发出的荧光之美,更重要的是居里夫人身上的科学精神之美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且淡泊名利。(2)如果用“美丽”来注脚,你觉得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的科学精神之美,又是指什么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有准备、有思考、有锲而不舍精神。谢皮罗等人的“美丽”是否也可以用来形容居里夫人?(3)小结:阅读就是一段奇妙之旅。在对比阅读中,谢皮罗等人具有的“见微知著”的品质,同样可以形容居里夫人,而居里夫人的“美丽”,也可以成为谢皮罗等人科学精神的注脚。不同的领域,同样的科学精神,使得两篇不同的文章有着内在的关联和意趣。4.配乐朗读:表现科学家“见微

5、知著”“美丽”的相关片段(设计说明:不同的形式,相近的主题,通过比较、归纳、提炼,促进阅读理解,习得写作方法,是互文阅读的出发点之一。而求同存异则是其重要手段。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求同,抓“文眼”是重要方法。所谓文眼为纲,纲举目张,借助“见微知著”、“美丽”两个文眼,顺藤摸瓜,寻根求源,于“开阖变化”中达成“一动万随”的效应,学生不仅精准把握了文本的要核,更为“品异”作了充分的铺垫。)二、品异互为比对1.过渡:当然,正所谓和而不同。读着读着,你会发现,两篇文章读起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比如以下两个片段:(出示)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三自然段: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

6、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五自然段: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

7、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2.学生个人读,发现不同之处。3.点拨一:描写角度的不同。如果从“见微”和“知著”的角度来分析,两个片段前部分是“见微”,后部分是“知著”,但第一个片段中多了关于居里夫人实验过程的细腻描写。4.点拨二:增删后的不同效果。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中,去掉描写居里夫人实验过程中的

8、部分内容,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片段中,加进一些奥地利医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描写,有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片段中,细腻描写居里夫人实验过程的内容,能使“美丽”更具有说服力;第二个片段,基于提供的材料已能证明作者的观点,没有必要描写实验过程。 5.小结:结合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文章体裁不同,在选材和写法上也必然不同。跨越百年的美丽重在写人,由此必须选取最能表达居里夫人“美丽”的人生片段,注重细腻生动的描写和刻画,以情感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在说理,由此必须选择最能说服人的不同事例,注重语言的简洁和准确,以理服人。不同的文章,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各自特色,这就是语

9、言文字的魅力所在。(设计说明:“求同”易,“品异”难。由此,案例的呈现就相关重要,不仅要形象,更要能引发思考,利于举一反三,并能在概念上给予孩子清晰的认识。呈现以上两个片段启发孩子思考,正是基于其相同的叙述脉络和鲜明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手法,而借助“见微”和“知著”两个视角,能帮助孩子更直接形象剖析文本脉络,体现不同之处,从感性到理性上辨析不同文体在选材和表达上的个性。)三、练笔互为素材学生练笔,任选以下其中一个题材。如果把居里夫人的故事,作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一个事例,你会怎么写?请写一个片段。如果把奥地利医生的故事单独作为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你会怎么写?请写一个片段,表现

10、奥地利医生的“美丽”。(设计说明:互为素材,化读为写,检验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从实践的层面把握文体表达特征,拓宽了教材的效用,更为孩子提供了多层面的写作训练,一举多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互文阅读,要体现一个“互”字。线性阅读、双轨并行,不能称为互文。互文,体现的是一种整合意识,阅读是穿插进行的,对文本的处理也是立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文本主题、表达方法、文体特征等教学出发点的统领下,糅合不同文本进而分离个性特征,求同品异,巧妙达成对文本的解构和重构,从而获得对主题、文体特征、表达手法的清晰认识,这,就是互文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该课设计启发我们,互文阅读,可以体现三个“互”:1.互为

11、注解:互为注解,在于求同。文本的相似性,为文本间的互为注解提供了可能。如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注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科学发现之“美”,这是从主题的层面进行的互为注解。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用丰子恺白鹅的“高傲”注解叶诺索夫的白公鹅等,由此引发开去,当然还有写法层面的互为注解、语言风格上的互为注解,有相近的写法、主题上的互为注解,更有相对甚至相反角度的注解。2.互为比对:互为比对,在于求异。这是互文阅读核心价值所在,在相比中寻找对应点,在对应中探寻个性,在对文字的敏锐性训练上重锤敲打,方式阅读教学的本色所在。“对应点”尤为重要,没有对应便失去了对比的价值。如以上课例中描写居里

12、夫人“见微知著”的过程,和描写奥地利医生“见微知著”的过程,有对应之点,更有对比之处。再如爬山虎的脚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如作互文阅读处理,则其对应之点该聚焦在叶子上。同样描写的是叶子的绿,前者突出的是外形之美,后者则特现生机之美,在对应的内容中,引导孩子发现后者象征手法之表达特征。3.互为文体:互为文体,体现在不同文体的互文阅读中,因为指向的对象有相关性,则从不同文体的特征来看,有不同的文学味。基于“互为注解”和“互为比对”基础上,互为文本,让孩子改写文本,不仅加深对文本特征的认识,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的写作体验。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 庄泳程联系电话:13632786264 邮箱:2016年11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