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871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辽宁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名词解释1 学校领导体制【答案】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中国公立学校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国家教育立法或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私人、集体或团体所办学校的领导体制,由办学机构根据不同情况,经主管领导部门批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高等学校采用过以下几种领导体制:校(院)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

2、。普通中小学采用过以上几种领导体制:校务委员会制; 校长负责制; 党支部领导上的校长负责制; 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2 教育经济效益【答案】教育经济效益亦称“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收益”、“教育经济价值”等,是指一国、一地区、一学校投入教育的资金与教育产出的成果的比较。教育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同物质生产领域不同,教育的产出包括:直接产出,即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间接产出,即这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投入社会经济之后

3、,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3 教育需求【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

4、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二、简答题4 分析比较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答案】国家公务员制度,西方亦称文官制度,百余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政策和制度实践,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规制。目前,已成为一种体系完备、有效运转的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我国于1993年颁布并实施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1)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不论是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还是西方的文官制度,录用都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这是国家公

5、务员制度的灵魂和标志,离开这一原则,国家公务员制度就失去了科学的根基。对职位进行分类。为了使人事管理科学化,西方各国大都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职位分类。当前西方各发达国家对文官的职位分类一般采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形式。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是在吸收和借鉴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事分类制度。在职位设置、职位调查、职位评价、类别划分以及编制职位说明书等方面,主要采取职位分类的原则,在列等归级方面则主要采取品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考绩制”的广泛应用。西方各国一般都根据文官的工作能力、努力程度、工作成效来决定文官是否受到晋升、奖惩等。考绩制的广泛运用,能

6、健全人事制度,完善行政系统,改进领导,鼓励竞争,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人才,做到知人善任,给予文官或公务员以公正的待遇; 同时考绩是衡量工作成绩的主要手段,也是作为对文官的晋升、奖惩、调转的依据。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以履行职位职责和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为主要依据,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通过考核公务员本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评定等级,给予晋升或降级。(2)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差异之处两者的根本性质、作用和宗旨不同。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这一制度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

7、重要工具。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是资本主义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重要的上层建筑,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建立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社会背景不同。西方文官制度是在一派多党或一党多派相互竞争、轮流执政的条件下,为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政局的稳定性而建立的。把官吏分成与政党共进退掌握决策大权的政务官和不与政党共进退,专门处理日常政务的事务官。这种划分是为了避免政党政治中产生的政党分赃制所造成的同期性震荡,把政治与行政相对分离。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前提下,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思想指导下,逐步总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并吸收了国

8、外人事管理的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形成的。两者对公务员范围的划分不同。在我国,行政部门虽然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之分,但有“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之别,他们都是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而西方的文官特指“事务官”,而不包括“政务官”。两者活动的基本原则不同。西方文官制度实行所谓“两官分途”,政务官与事务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相互之间不能互相转任,政务官主要由与国家有关的政治制度来管理,事务官主要由公务员制度来管理。同时,西方的文官必须烙守“政治中立”的原则。而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政治协商合作制,因此既无产生公务员烙守“政治中立”的政治基础,更无需用“政治中立

9、”来点缀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政务类公务员的产生和任期制的性质同西方国家的政务官不同。我国政务类的公务员与西方国家的政务官一般都是由选举产生或由代议机关选任,他们的任职都要以其政见获得执政党或代议机关的支持为条件,但我国更明确和突出了执政党对政务类公务员的管理作用。虽然我国政务类公务员与西方国家的政务官都实行任期制,但西方国家政务官的任期是与所属的执政期密切相关的。西方国家政务官的进退,一般意味着党派轮流执政; 而我国政务类公务员的进退,取决于本人的德才条件或身体状况、年龄原因或工作需要,表明我国己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了干部任期制。 5 教育信息公开包括哪些要素?【答案】教育信息公

10、开是个系统工程,主要涉及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的内容、信息公开的方式、信息公开的保障四个要素。(1)教育信息公开的主体教育信息公开的主体涉及义务主体与权利主体两个方面。教育部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包括相关的政府机构)是教育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教育部门负有信息公开的义务,基于以下三点理由:信息的公共性。因为教育部门行使的公共权力是由公众所赋予的,教育部门所花费的经费也是由纳税人所支付的,教育部门的存在不过是为了代理公众更好地管理教育事务,实现公众的教育权利。因此,教育部门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产生和掌握的信息具有“公共财产”的性质,信息的所有权人应是公众,而不是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只不过是

11、暂时的“持有者”或“保管者”。教育部门无权单方面决定其所拥有信息的使用、处分,而排除公众对信息的利用,并应负有向真正的所有者公开信息的义务。信息的不对称性。公众与教育部门实际上形成了委托一代理关系,公众是委托人,教育部门是代理人。公众要对教育部门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就必须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而要掌握这些信息,就必须对代理人的信息公开义务提出强制性要求。通过透明来实现绩效。透明绩效制的推动力来自公众,通过向公众提供信息,帮助公众作出合理的选择,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在实践中,教育部门在实施信息公开义务时会面临很多困境。如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冲突; 效率与民主的冲突,政府土作必须讲求效率,但信息公开更强调公众的民主和参与,而民主在某些情况卜可能会降低效率; 稳定与风险的冲突,政府必须考虑社会的稳定,如果信息公开不妥当,就有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恐慌与动乱; 成本与技术的约束,信息公开是有成本的,政府必须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同时还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公众是教育信息公开的权利主体。公众作为纳税人,它有权了解与监督税收的使用情况,它们的信息需求具有很大的共性。但就具体的权利主体而言,它们所需求的信息是有差异的,教育信息的公开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这些差异性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影响权利主体信息需求的各种因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