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848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学801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一、简答题1 谈谈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般特征的理解。【答案】(1)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展望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可以概括为: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社会主义具有比资本主义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优越性。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诞生十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国家,而社会主义一诞生,就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共存于同个世界之中。因此,社会主义只有解放生产力并以更快的速度来发展生产力,才能在

2、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对比中展现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日的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社会和谐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社会和谐是经久不变的主题之一。人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2)社会主义

3、经济制度一般特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发展和坚持事物发展分阶段的方法和观点分析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一般特征可概括为: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是判断社会经济制度的唯一标准,也不能说生产力发达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接近并最终超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归

4、根结底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中占的比重大小和采取的形式,要与社会主义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更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国有制。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采取怎样的形式,应该视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而决定。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关系是所有制关系的实现,其宗旨是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口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按劳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分配、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基础上的按需分配等都是可供选择的分配方式。

5、社会主义究竟实行何种分配形式,要根据生产力发展和所有制关系的要求确定。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不同,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求有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将保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的不断巩固和完善,否则将破坏经济基础。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保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重要力量。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答案】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相比,无论

6、是生产力的发达程度还是生产关系的完善程度都有差异。经过对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探索,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既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也不能实行完全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必须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之所以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主要理由是:(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也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要求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凋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力式并存的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原因。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8、、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问的矛盾,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解决矛盾的难度更大、更为迫切。一方面,长期深受“三座大山”压榨的贫苦

9、的中国人民,在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后,迫切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甩掉“一穷二白”的贫穷帽子; 另一方面,从旧中国继承过来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经济,社会物质财富非常贫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两方面形成极大的反差,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必然更加突出。另外,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我国原有的生产力水平太低,而我国现代的生产力水平只能逐步提高,因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难度更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处十社会

10、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切实的措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物质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向社会提供日益丰

11、富的物质文化产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一定的精神文明是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石出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着眼于提高以经济和科技水平为标志的综合国力。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国力。而强大的国力首先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建立强大的国防奠定可靠的坚实基础。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应是我国现阶段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