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8405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贵州大学人文学院804中外新闻史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简述清末民初的新闻法制与新闻自由。【答案】(1)清末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后,中枢部门制颁法律的活动加速,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自1906年至1911年的5年时间内,清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或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其中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主要有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等,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的条款,及与新闻事业有关的法律则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违警律、清新刑律、电报总局传递新闻电报

2、减收半价章程十条、重订收发电报办法及减价章程、著作权章程等。这些法律、法令的创制与颁行,特别是大清报律等一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法律制度在封建统治的末年初步建成。清末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办报和采访自由言论出版自由首先是办报的自由。钦定宪法大纲作为第一部近代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臣民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和出版的自由:“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言论出版自由还包括采访的自由、发表的自由。报刊对国家政治法律的言论自由按说是宪政的应有之义,但由于清政府在实行宪政上缺乏足够的诚意,因而允许报纸

3、作为监督政府的舆论工具而存在的同时,法律对报道自由、评论自由又进行了诸多限制。报刊创办制度:从批准制到注册登记制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中采取的是审批制,规定:“京师特设一印刷注册总局,隶商部、巡警部、学部。所有关涉一切印刷及新闻记载等,均须在该局注册。”1908年的(大清报律取消了审批制,采取了注册登记加保证金的制度。由审批制改为注册登记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合乎世界新闻制度的潮流,是保障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体现,但保留保证金制度,虽在初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报刊发展的主流影响不大,但还是有损注册制的进步性。报刊审查制度:从事先核查到事后存查对新闻自由限制最为严厉的规定是报刊审查制度。大清报律第

4、7条规定:“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12点钟以前; 其月报、旬报、星期报之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日午12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核查,按律办理。”虽然事先核查和事后存查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报业的控制,但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大清报律还规定了更正制,报纸如有失实,必须于下一期更正。禁载事项的规定大清报律规定了6项禁载事项,包括禁止旁听的诉讼事件、未经公判的预审事件、禁止登载的外交和海陆军事件、未经阁抄和官报公布的谕旨章奏,以及第23条的低毁宫廷、淆乱政体、损害公安、败坏风俗之语,发行人和编辑人不得受人贿赂颠倒是非、不得挟嫌诬蔑损人名誉。1911年清政府对该报律进行了修订,军机处

5、资政院拟定的相关条文,禁登的内容从官署禁止的“外交陆海军事件及其他政治上秘密事件”改为官署禁止的“外交陆海军事件,及其他政务”,也就是禁登的内容更广泛了。(2)民国初年的新闻法制和新闻自由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的表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新闻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新闻事淞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报刊种数剧增。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记录,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家。另据1912年内务部公布的报告说,从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到10月22日的8个月内,在内务部注册立案的北京报纸有89家。报刊销数猛增。中国报

6、学史记录,武昌起义后半年内,全国报纸总销数达到4200万份,这个数字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2)民国初年新闻事业大发展的原因旧的禁令废除。武昌起义后,所谓的大清报律等法规形同虚设,限制办报和束缚办报人手脚的各种禁令,大多自行废弛。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通电全国新闻界宣布:“满清行用之报律,军兴以来,未经民国政府明白宣示,自无继续之效力。”至于前清的著作权章程,因其没有同民国国体相抵触的内容,决定在未颁行新的著作权法前暂时援用。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7、一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如1912年3月11日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章第6条第4款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在辛亥革命进行中和中华民国成立后,革命党立刻在其所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各地政权机关都在所颁布的法令和签署的协定中,写有保护言论出版自由之类的条款。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针对大清报律废止后报刊出版无章可循的状况,由内务部参事林长民草拟了一个简单的条例中华民国暂行报律。但有关电文

8、发至上海的中国报界俱进会后,立即遭到了该会和新闻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基于对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尊重,以及法律文件的制定必须经过参议院,不得违反程序的原则,下令取消了该报律。“暂行报律”被撤销一事,加深了人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认同。国人与业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新创办的报刊,无不以天然的“舆论之母,、“舆论的代表”、“四万万民众共有之言论机关”自居,极力宣扬在民主制度下,“报馆与国务院、总统府平等对待,其性质与参议院均同为监督公仆之机关”,“共和国之最高势力在舆论”,而新闻记者是“不冠之皇帝,不开庭之最高法官,应担负起监督政府和指导国民的职责。报刊不仅可以批评官员,甚至可以指名道姓地斥责

9、总统,这与封建社会的强烈反差,使一些知识分子或政客过于热衷或迷信创办报刊。 2 简述中华民国成立后,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事业的萌芽情况。【答案】中华民国成立后,新闻事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深入,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开始在中国萌生,新闻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如下:(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由蔡元培兼任会长,徐宝磺任副会长,徐宝磺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创建,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的标志,还是中国新闻教育事业起步

10、的标志。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为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还出版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采用横排的先进编排形式,但仅出版了3期。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结束。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2)新闻学论著大量出版这一时期新闻学研究的深入,还表现在新闻学论著的大量出版上。在1922年至1927年间出版的新闻学专著或译著有徐宝磺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任超的新闻学大纲等。其中戈公振撰写的中国报学史,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

11、,被公认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3)国际交往增多这一时期,中国新闻界与国际新闻界交往开始增多。来华访问的西方新闻界知名人士在各地进行讲学、发表演讲,介绍西方新闻学和办报经验,影响广泛。 3 简述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及意义。【答案】(1)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同时还规定各项自由权利只有在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才能以法律限制之。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如1912年3月,孙中山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下令将报界电费减轻四分之一,邮费减轻_分之一,以利报业的发展。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2)自由新闻体制确立的意义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