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790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西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西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西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西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西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西南大学文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名词解释1 京师同文馆【答案】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涉以及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先后在全国的一些地方开办了一批学习“西文”和学习“西艺”的新式学堂。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这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同文馆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后又增添了法文馆、俄文馆、东文

2、馆和德文馆,又在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讲习天文、算学。自增设算学馆开始,同文馆变为综合性学校,学生仍从满族贵族中挑选,但条件有所提高。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办,京师同文馆的主要特点有: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课程有所增加,又开设了算学、化学、万国公法、生理、天文、物理等科目,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 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此外还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 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的经费、校长教员的聘请以及管理大权都由外国人控制。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地性,是清朝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文馆和它以后出现的一批洋

3、务学堂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它不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同文馆和其他的洋务学堂在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 庠序【答案】庠序是中国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后来用为一般学校的通称,痒相传起源于虞舜时,庠就是养育教育的意思。序起源于夏,有东序、西序之分,是当时贵族子弟习代,一称“米廪”射的地方。孟子指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对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库;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开办库序的目的在于“明人

4、伦”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3 “壬戌学制”【答案】“壬戌学制”是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提到的学制系统,是,亦称“新学制”年为旧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为区别于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新学制以下列七条标准为依据: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在学校系统总说明中提出:学制分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展为根据,采取纵横活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顾及学生个性及智能,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壬戌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一种,即“六三三四”制,规定初等教育6年(初级小学4年

5、,高级小学2年); 中等教育6年(初级和高级中学各3年,师范学校6年,其中后期师范3年); 高等教育36年(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入学年龄为6岁。学制附则还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上)尽量发展; 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前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综合成果。但学制的主要缺点是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制上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因而在实行中困难很大,本欲加强的方面,如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反而被削弱。 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答案】“

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中的阳货系上论证教育作用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人的聪明才智小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 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犷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是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但是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是不科学的。 5 三舍法

7、【答案】二舍法是王安石改革太学时的一条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将太学生员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生员依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相当十预科生或旁听生,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平时有品行和学业的考察记录,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每年由学校举行“公试”,外舍生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内舍。内舍生,每两年试”由政府派员与学校会同举行上舍试,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上舍。上舍生中学行卓异者,可由太学主判直接推荐做官,等于科举及第。其他人根据学业成绩,可分别得到免发解、免省试的待遇,等于减少了部分科举考试的程序。王安石的长远目标是逐渐让“三舍法”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

8、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考检和选拔力求做到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十与取十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总之,万舍法是中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他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而用对后来元、明、清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洋务教育【答案】洋务教育是19世纪60年代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过程中举办的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方面。其主要活动分两部分:一是兴办新式学堂:二是办理留学教育,派遣学生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9、学习军事、技术和自然科学。洋务派举办的学堂,无统一,比旧的学制,未形成学校系统。教学内容除“四书”、“五经”等外,主要是“西文”和“西艺”学堂讲求实用,并开始将近代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学科作为课程,有些学堂还学习万国公法、外国史地等人文科目。洋务教育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封建主义的学校管理制度,对招生、考试、学习的年限、经费来源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任用等都有详细规定。它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突破了传统中体中用的思想框架,对于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7 癸卯学制【答案】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二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清管学大臣张百熙,和荣庆、张之洞拟定

10、。1904年1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癸史称“癸卯学制”卯学制从纵的方面可分三段七级,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全部学习时间共2526年。其中,小学教育9年(包括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 中学堂5年(一级); 高等教育1112年(包括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了级)。横的方面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和优级; 实业学堂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此外,还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及译学馆。该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实业学堂和师范

11、学堂各自成系统,增加了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更周密完备,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较大。癸卯学制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教育的形式,但并没有脱离封建教育的精神。而且这个学制从学校体系、课程设置、教育行政组织都抄自国外(主要是日本),不符合中国实际,并特别重视外语教学,所以它又具有半殖民地教育的特性。 8 朱子读书法【答案】朱子读书法是关于朱熹读书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循序渐进是强调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和步骤,反对贪多务广; 熟读精思是说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勤十思考; 虚心涵泳指读书时要探明原意、独立思考、勤苦奋进、保持虚心; 切己体察指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还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有坚持不J 解,勇往直前乃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读书精神; 居敬持志指读书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树立远大的日标,明确读书的目的。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