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1三民主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089634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1三民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1三民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1三民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1三民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1三民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1三民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1三民主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导学案 必修三专题三 4-1 1专题四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习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的作用 。2012 高考考纲: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2012 会考考纲: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新三民主义;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综述】:20 世纪中国产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历史性的伟人和三大思想理论成果。1 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

2、了中华民国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三位伟人: 、 、 3、三大思想理论成果: 4、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他们共同的品质:(1)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2)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改造。(3)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5、三人共同之路:救国 建国 强国之路【预学导航】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历史背景(1)19 世纪末

3、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大大加深;(2)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 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迫使中国志士仁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之后,认识到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从而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2、三民主义的提出:1894 年 11 月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高二历史导学案 必修三专题三 4-1 21905 年在日本成立的 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

4、权”定为政治纲领。1905 年 11 月在同盟会机关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解释为“ ”即 3、三民主义的内容:内容 关系 来源 具体主张 评价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 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核心推翻 ,建立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发展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 ”“ ”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积极:局限:(见下面)4、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积极: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 的追求和发展 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 和 的强烈愿望,代表 的方向。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 ,三民主义在 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5、,(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对 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 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决定了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民主革命任务。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背景: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捍卫 的努力屡遭失败(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受十月革命和中共的影响,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 之中。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改组 ,实行 、 、 三大政策。孙中山的爱国思想和坚定的民主信念(根本)、提出: 年 1 月, 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3、基本内容:民族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和中国境内民族一律

6、平等;民权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4、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意义:与中共的 纲领在若干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高二历史导学案 必修三专题三 4-1 3共合作的 基础和 时期的旗帜,有力推动了_ _的发展。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5、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问题探究】1、新旧三民主义比较:(1)相同点: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不

7、同点: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反帝反帝反满民族平等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更关注农民和工人2、孙中山一生中有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1894 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 ,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那么他的第二次转变是什么呢?并

8、思考孙中山能够实现第二次伟大转变的原因。体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品质?【课堂巩固】1.孙中山汲取并发展了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提出在国家机构中设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称为“五权宪法” 。该主张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扶助农工思想高二历史导学案 必修三专题三 4-1 42.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1979 年 2 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9、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3.下列关于孙中山融合中西方思想文化精华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表述正确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 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 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 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A. B. C. D.4.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 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5.1924 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10、 ( )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C.提出节制资本 D.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6、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 ”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7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8、根据下列材

11、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体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品质?高二历史导学案 必修三专题三 4-1 5(3)简述孙

12、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参考答案】 ABDDBAA(1) 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2)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3)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成为当时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

13、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 ,1894 年 6 月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孙中山,1903 年 12 月 13 日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 年 1 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925 年 3 月(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 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 13 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为了材料四的“民主革命” ,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