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3416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名词解释1 学田【答案】学田是政府为学校置拨的田产、校产,以充办学经费。北宋熙宁兴学、庆历新政时,实行由政府向地方官学普遍地划拨一定量官田作为学田,以其租人充作办学经费的办法,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利用财政外收入巧妙地解决了一个极其重要和迫切的经费问题。此后,学田成为地方学校的生命线。学田制度,将封建国家和社会私人办学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地方官学的经费问题,扩大了社会教育面。它为封建人才的培养和从文化教育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形成多层次衔接的教育体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2 朱子读书法【答案】朱子读书法是关于朱熹读书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循序渐进是强调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和步骤,反对贪多务广; 熟读精思是说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勤十思考; 虚心涵泳指读书时要探明原意、独立思考、勤苦奋进、保持虚心; 切己体察指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还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有坚持不J 解,勇往直前乃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读书精神; 居敬持志指读书时要注意力

3、高度集中,要树立远大的日标,明确读书的目的。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他的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订立了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但我们在考究朱子读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他所说的“书”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之书”; 一是他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 3 大同书【答案】大同书是康有为在晚年出版的一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全书约20万字,共30卷,分为10部。在书中,康有为构造了一个大同式的社会理想蓝图,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没有家庭,全世界人类尽为平等,是一个具有高度物质

4、文明、精神文明的社会。在大同社会中,分阶段进行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全书从大设“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同社会的政治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以至社会道德风尚等方面,详细而系统地描绘了康有为理想中的未来人类社会的美景。大同书里的教育理想,虽然也反映了一些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方面,含有封建主义的色彩,但是总体来说,其实质是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为蓝本而加以理想化,甚至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虽然在当时不可实现,但是也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分和科学的内容,如男女平等教育、义务教育、注重年龄特征、强调校舍的选择等。 4 焚书坑儒,【答案】焚书坑儒是秦代统制文化学术、镇压知识分子

5、的事件。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抨击秦不师古,而废分封之举。丞相李斯予以驳斥,认为古今异治,三代之事不是法。进而建议:史书非秦纪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所有诗、书及诸子百家书,一律上交守尉焚毁,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此议获准,于是民间所藏书籍多被付之一炬。次年,有侯生与卢生相与攻击秦始皇,后逃亡,始皇闻之大怒,使御史拿问诸生,将其中犯禁的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及儒士坑于咸阳,并告之天下。后世多认为这是秦代暴政的一条主要罪证。 5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答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中的阳货系上论证教育作用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的本

6、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人的聪明才智小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 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犷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是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但是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是不科学的。 6 率性发展【答案】率性发展是关于个体发展的一种思想,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赋之性是人的

7、修道之谓教。”这是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修明和推广这个道,就称作“教”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顺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教育即,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进而调节人的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日常言行和喜怒哀乐之发,以达到社会的和谐。 二、简答题7 民国初年确立的新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是什么? 它与清朝末年的教育宗旨相比,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和进步?【答案】(1)民国初年确立的新教育宗旨(教育方针)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对清朝政府颁定的教育宗旨进行批判,主张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和美育。同年7月,教育

8、部召开了临时中央教育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并于9月2日正式公布实行。民国初年确立的新教育方一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在新教育宗旨中:道德教育就是德育,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完善人格的根本,德育就是要培养青年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实利教育也就是智育,是进行生产和知识技能的教育,它既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也包括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队真的科学态度; 军国民教育,后来也叫体育,是要健全学生体魄。这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当时形势,需要举国强兵之制,必须有这种教育; 一是体育又是培养完全人格所必需的; 美感教育也就

9、是美育,包括美术、音乐等与之配合的思想陶冶,美育是特别为蔡元培所提倡的,他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人格。(2)清末教育宗旨清末制定的教育宗旨与民国初年制定的教育宗旨有本质的差别。19世纪末随着洋务学堂的兴办,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概括了办学的指导思想,这成为清末教育宗旨的雏形。在此基础上,1904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指出立学的宗旨在于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然后以西艺练其艺能。中国近代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1906年,当时科举制废除,学制已推行,中央学部己建立,为形势所需,由学部明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清政府认为忠君、尊孔是中国

10、政教所固有的,应该予以发挥,井以此来批判其他异说; 尚公、尚武、尚实就是要学生热爱大清帝国,要学习操练,学习一些科学技术,以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军事、经济的要求。(3)民国初年确立的新教育宗旨比清末教育宗旨的变化和进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存在本质的不同。新教育宗旨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关于人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 而清末教育宗旨则反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明显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封建主义旧学,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二者的性质和意义、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根本不同。新教育宗旨的确立在于培养资产阶级新人,从而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否定了君权的绝对权威和儒家思想的独

11、尊地位。新教育方针的颁定,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进步,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教育的一个重大胜利,民国初年确立的教育方针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实行了的资产阶级国民教育宗旨。 8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哪一本著作? 如何理解其含义?【答案】(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中的子张。(2)“学而优则仕”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孔丘对实行“学而优则仕”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平民,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贵族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学习与做官有了密切的联系,他鼓励学生们说:“不患元位,患所以立。”不必担心没有官做,要担心的是有没有把做官所需要的知识本领学好。弟子们受到这种思想灌输,头脑中普遍存在为做官而学习的念头。既然已学为君子,不做官是没有道理的,子路心直日快说出“不仕元义”,这是有代表性的。孔氏积极向当权者推荐有才能的学生去担任政治职务,但他在输送人才时也坚持一些原则:一、名词解释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