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欧美部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3086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欧美部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欧美部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欧美部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欧美部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欧美部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同等学力加试)(欧美部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简答题1 为什么说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答案】汉斯?克利斯田?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写过诗歌、戏剧和小说,但最有成就的是童话。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表现为“儿童性”与“成人性”的结合。(1)“儿童性”表现在游戏性安徒生童话对于孩子有着永恒的吸引力。它的“儿童性”首先表现在游戏性上。在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中,不难发现处处都有这喜剧性嘲弄的存在,进而体现出强烈的游戏性。如衬衫领子里,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衬衫领子把穿着它的绅士和绅士拥有的一个脱靴器和一把

2、梳子都当作自己财产,并以此为资本向袜带小姐、熨斗太太、剪刀夫人和梳子姑娘求婚,最后只是成为烂布被制成白纸。值得一提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极少为游戏而游戏,尽管这样的作品也还是有的,如豌豆上的公主、打火匣、飞箱等等,但多集中在其创作前期,吸收民间童话中故事性、娱乐性的成分更重。其中后期的作品,游戏性中普遍含有更深刻的意义,但这种深刻含义不影响游戏性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2)“儿童性”体现在儿童崇拜儿童崇拜也是安徒生童话“儿童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安徒生作品中的儿童性属于对孩子本性的崇拜,和对其社会地位的注目。他对真、善、美的歌颂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儿童传达的。小意达的花里,有孩子对花儿生命的珍视;皇帝的

3、新装里,有存留于虚伪成人世界中纯真的童言;没有画的画册里,有孩子给予动物的情感;安琪儿里,有生病死去的孩子与野花的相守与感恩。这种儿童崇拜可以理解为源于他自身的“儿童态”。他对人际关系的体会,对爱情的感悟,甚至对自己拥有某种天才才能坚定不移的确信无不显示出十分天真幼稚的状态。这种“儿童态”是安徒生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非常重要的因素。(3)“成人性”表现在从传统民间童话“叙述为主”向“描写为主”的转变正像安徒生自己所说,他写童话是没有忘记成年人的。这种有意识的“成人性”的导入,首先表现在从传统民间童话的“叙述为主”向“描写为主”的转变。叙述是动态的,包含的是时间的概念。而描写是静态的,包含的是

4、空间的概念。对于孩子来说,相对更喜欢也更适合于叙述性文本,这与童话故事与小说这两种体裁的作品较散文与诗歌更能吸引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是一样的。民间童话里描写、铺陈的句子很少,故事总是紧凑而密集的展开。而在安徒生童话里,时间似乎停滞了,作者为人称道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才能和诗人的气质尽情伸展在童话中。(4)“成人性”表现在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安徒生童话“成人性”另一表现是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作者温暖的人道主义思想正是表现在借用童话这种形式,提出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例如老懈树的梦、冰姑娘书写生命与死亡;夜莺展示真与假;开门的钥匙、皇帝的新装使人明白虚伪为何物;园丁和主人暗含了作者对文体变革的态度;海的女儿、坚

5、定的锡兵、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里有各类的爱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是对阶级压迫的揭露;一枚银毫探讨价值;最后的珠子解释悲伤对人生的意义;一点成绩里表达了对无良评论家的揶揄;癞蛤蟆赞扬坚韧的人性。安徒生还用童话的形式写成人故事,与他用童话形式写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一一散文、故事和游记式的中篇小说是一样的。如两兄弟,古教堂的钟和新世纪的女神等等,前者歌颂出身寒微而对人类进步有贡献的人,后者歌颂新的世界。 2 通过尤利西斯与奥德赛的对应关系作家要传达什么意图?【答案】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运用象征结构和“意识流”手法,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文体。他的尤利

6、西斯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尤利西斯在写法和结构上模仿荷马史诗奥德赛,以象征手法写三位主人公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8时到次日凌晨2时许,十八个多小时在都柏林的活动和精神历程。作者把勃鲁姆和斯蒂芬比作尤利西斯父子,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相互寻找不仅是肉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他们都是漂泊无依、备受挫折的人,最后终于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各自精神上欠缺的东西。作者通过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概括了西方整整一代人面临的思想困惑和危机,反映了都柏林市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作者通过勃鲁姆夫妇和尤利西斯夫妇的对照,用古代英雄反衬了现代人在欲望驱使下的卑微、平庸和渺小。作者悲叹人性的堕落,但他对自己笔下三个“非英雄

7、”的种种弱点,也多少持欣赏甚至夸耀的态度,这就使这部小说的意蕴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3 说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答案】(1)文艺复兴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是约14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一次波及面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斗争。(2)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人文主义者

8、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和它对抗。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用人性反对神权中世纪教会认为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并宣称自己是神的代表;而人则是渺小的,只能忠顺地听任神的摆布,当神的奴仆。人文主义者用“人性”来反对神权。他们竭力歌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求知能力,可以创造一切。人文主义者宣称他们“发现”了“人”,以“人性论”为他们的理论纲领,反对教会的神权论。“人”“神”之争,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之间的斗争。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和等级偏见人文主义者肯定现世生活,认为幸福就在人间而

9、不在来世,现世的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人文主义认为个人的品德和才智是其高贵与否的标准,否定封建等级观念。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封建教会宣扬蒙昧主义,不但要农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即使是对僧侣的教育,也仅囿于烦琐的经院哲学。人文主义者则与此针锋相对,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他们认为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获得真知。他们强调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识是快乐的源泉”,“知识就是力量”。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当时,封建贵族割据,战乱不休,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资产阶级还无法掌握国家政权时,就迫切要求有一个强大的王权来消灭封建割据,

10、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所以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总之,人文主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束缚和宗教观念的强大冲击,因而在当时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但是人文主义者所肯定的“人”,主要是资产阶级自身,他们宣扬的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要是指资产阶级个人的解放和其自身的自由、幸福。因而,人文主义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 4 从奥涅金和后来的罗亭等人物看“多余人”形象。【答案】奥涅金是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贵族青年的一种典型,他虽然受过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不满于贵族社会的庸碌,自视清高,和

11、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灵魂空虚,毫无能力,无所作为,只能做一个社会的“多余人”。这样,奥涅金就成为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1)“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浬金里的主人公“奥浬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真正的广为流传是在屠格浬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之后才更加深入人心的。之后又有赫尔岑谁的罪过中“别尔托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博洛莫夫中“奥博洛莫夫”等。(2)“多余人”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却远离人民,缺少行动“多余人”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