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9015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856经济学综合基础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简述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答案】(1)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使生产出的产品对社会福利最大化。效率表现在三方面:生产以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以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尽管效率主要体现在生产中的要素配置和使用上,但决定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是要素的价格,而要素的价格即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这必须由分配来决定,因此分配对效率的影响意义极大。分配与效率的关系要求

2、分配是市场导向的分配,并且只有市场导向的分配才能保证市场的效率。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经济是基础,因此对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市场决定的分配是以个人拥有要素的多少以及这种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致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使社会的收入分配趋于平等。(2)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相互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关系,但也有对立的一面。主要表现为: 经济效率是社

3、会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公平问题是在经济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出现以后才产生的; 在经济效率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社会中,不存在社会公平与否的问题。不仅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生以一定的经济效率为前提,而且经济效率可以使社会公平建立在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上,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也要以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社会公平的最终实现就是达到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这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想象的。社会公平也会促进经济效率。一般来说,社会公平有利于减少人们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形成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要进一步

4、分析社会公平对经济效率到底起促进或是阻碍作用,关键在于对社会公平程度的把握。具体地说,如果出现极度的不公平,就会影响经济效率的实现。这是因为,当社会存在着极度的不公平,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不平等现象,就必然削弱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甚至可能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无效率”状态。如果绝对的公平,也同样会影响经济效率。一般来讲,只有适度的社会公平,才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局。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矛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要有效率,就必须给生产要素所有

5、者即供给者以相应报酬。这些报酬构成他们的收入。而人们占有要素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占有的资本、土地等要素多些,有的人则少些甚至完全不占有; 有的人的劳动力强些,有的人则差些。根据要素供给分配收入,则人们的收入必然有差别。如果取消或缩小这种差别以实现收入均等化,则必然损害效率。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问的矛盾,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在社会主

6、义初级阶段,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解决矛盾的难度更大、更为迫切。一方面,长期深受“三座大山”压榨的贫苦的中国人民,在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后,迫切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甩掉“一穷二白”的贫穷帽子; 另一方面,从旧中国继承过来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经济,社会物质财富非常贫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两方面形成极大的反差,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必然更加突出。另外,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我国原有的生产力水平太低,而我国现代的生产力水平只能逐步提高,因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难度更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处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切实的措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物质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

8、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向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一定的精神文明是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石出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着眼于提高以经济和科技水平为标志的综合国力。为维护国家的主权

9、和独立,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国力。而强大的国力首先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建立强大的国防奠定可靠的坚实基础。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应是我国现阶段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简述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内容上的区别。【答案】(1)产权理论主要有两种,即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二者之间虽然有着某些共

10、通点,但差别是根本性的。(2)产权是一种法权关系还是经济关系。马克思研究的产权主要是经济意义上的产权,是指人们对财产占有上的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具体是指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与此不同,西方产权理论所讲的产权则主要指法律意义上的产权,认为产权就是由法律规定和实施的对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权,是法律创造和决定了产权,法权关系决定经济关系。显然,二者对产权的经济内容和法律关系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理论逻辑。(3)产权是一种生产关系还是交易关系。马克思研究产权问题是以生产为基础的,把它归结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而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交换中心论,西力一现代产

11、权理论则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可见,两种产权理论的理论视角和侧重点是不同的。(4)产权是一种自然权利还是历史权利。西方产权理论把财产制度当做某种先验的超历史的自然权利,把私有制看做是人类利己本性的最适表现。而马克思对于社会制度和产权关系的认识则是与这种超历史的观点完全相反的。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制度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产权结构的演变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5)可见,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区别是根本性的,这种根本区别决定了两种理论在对产权的起源、产权的功能、产权的结构形式、产权的演变规律、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的效率比较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的认识上都存在着

12、原则性的分歧。 4 简述我国的国有企业如何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答案】(1)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传统体制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有的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使这些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根本途径是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也称现代公司制度,其基本形式是股份制。(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