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8578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目录 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一) . . 2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二) . . 7 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三) 13 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四) 18 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管理综合二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题库(五) 23一、名词解释1 网络图【答案】网络图

2、是用箭线和节点将某项工作的流程表示出来的图形。根据绘图表达方法的不同,分为双代号表示法(以箭线表示工作)和单代号表示法(以节点表示工作); 根据表达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参数肯定与否,又可分为肯定型和非肯定型两大类; 根据计划目标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目标网络模型和多目标网络模型。其组成元素为箭线、节点和线路。节点和箭线在不同的网络图形中有不同的含义,在单代号网络图中,节点表不工作,箭线表示关系,而在双代号网络图中,箭线表示工作及走向,节点表示工作的开始和结束。线路是指从起点到节点的一条通路,工期最长的一条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时间必须保证,否则会出现工期的延误。 2 流程再造【答案】流程再

3、造又称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或企业流程再造(BPR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 是指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 哈默与詹姆斯. 钱皮的定义,流程再造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

4、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一式。 3 领导【答案】领导是指领导者运用各种影响力,使其他个人或某个组织服从、接受和实现某个或某些目标的过程。领导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领导一种人际关系,是因为领导意味着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意味着指挥与服从的对立统一。领导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因为领导从制定日标开始,直到实现日标,贯穿于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全过程。领导需要领导者具备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综合才能:有效地并以负责的态度运用权力的能力; 对人们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景下需要有不同的激励因素能够了解的能

5、力; 鼓舞人们的能力; 以某种活动方式来形成一种有利的气氛,以此引起激励并使人们响应激励的能力。 4 管理【答案】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另外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管理应当是有效的。有效性是指小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协调的有效进

6、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二、简答题5 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案】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在计划工作中很难准确地预测将来影响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技术、产业、顾客等的各种变化因素,而且随着计划期的延长,这种不确定性就越来越大。因此,若机械地按几年以前的计划实施,或机械地、静态地执行战略性计划,则可能导致巨大的错误和损失。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具体做法是,采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 6 控制有哪些类型?【答

7、案】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 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为5类。(1)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时间t 的函数。(2)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3)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的函数。(4)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5)日标控制。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3类。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亦称过

8、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成果控制。成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几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7 有观点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请你从控制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阐释该观点的道理。【答案】控制作为管理职能环节中的最后一环,是管理者知晓组织目标是否实现及没有实现的原因的惟一办法。(1)控制作用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具体的方面:计划。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作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控制活动提供了回到计划的关键联系。如果管理者不采取控制,就不知道行为是否朝着目标和计划前进,也不知道未来应采取什

9、么行动。向员工授权。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提供信息并反馈员工的工作表现,这也减少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保护工作场所。管理者应当进行恰当的计划活动,保护组织的员工、设备、数据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实施支持性的计划有助于减少灾难给商业的持续运作带来的影响。(2)控制的重要地位: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障。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控制工作,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容许范围的偏差时,则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的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没有控制就很难保证每个计划的顺利执行,而如果各个计划都不能顺利执行,那组织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没有控制,L! 划目标

10、就得不到保障。 控制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手段。控制工作提供授予了权力的下属工作绩效的信息和反馈,因此管理者应该授权,同时管理者对下属的决策负有最终的责任。管理者通过授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来了解目标进行的状态,以此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那些重大决策,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使组织的结构也调整得非常有效。 控制是使组织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在组织制定目标到目标实现这一时间段中,组织内部和周围环境会时不时地发生一些变化,如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政府的新法规的颁布实施,组织内部人员的变动等。这些不仅会阻止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要视情况的变化对目标本身进行修

11、改。控制系统帮助管理者预测和确定这些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做出反应,从而使组织能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是管理创新的催化剂。在某些情况下,变化的内外环境会对组织提出新的要求。主管人员对现状不满,要改革、要创新、要开拓新局面。此时就势必要打破现状,即修改已定的计划,确定新的现实目标和管理控制标准,使之更先进、更合理,并且在其过程中对管理的手段、方式等进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是管理创新的催化剂。综上所述,控制对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没有控制,管理就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是有道理的。8 试以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好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和培训教育激励这三种常用的激励方法?【答案】(1)工作激励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对职工委以恰当的工作,以求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工作的分配要能考虑到职工的特长和爱好。给职工分配适当的工作,首先要把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同下人的自身条件结合起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许多道不同的工序和工作,这些不同的工作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时,每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有差异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