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8478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目录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一). 2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二). 9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三). 16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四). 23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814音乐教育史学与比较之音乐教育原理考研题库(五). 30一、名词解释1 大夏【答案】大夏是夏代乐舞。记载于吕氏春秋古

2、乐:“禹立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说明大夏是一部由编管乐器“籥”伴奏的多段体乐舞。据礼记载,“八佾以舞大夏”、“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可知在周代以后,大夏由64人共同跳舞表演,表演者头戴皮帽,下著白裙,光着脊梁,表现出一幅富于浓郁劳动气息的盛大群舞场面。另外,在这部作品中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下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乐舞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2 六代乐舞【答案】六代乐舞又称“六乐”或“六舞”,是中国奴隶制时期歌颂帝王的代表性宫廷乐舞作品。包括黄帝时一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大咸(也称大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期的大夏、商汤时期的大濩以及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3 海青

3、拿天鹅【答案】海青拿天鹅是琵琶套曲,产生于元代,目前所见海青拿天鹅的最早谱本,是北京智化寺保存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手抄本,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有此谱。乐曲共有18段,由引子和五部分组成,生动地描写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情景,反映了蒙古人民的狩猎生活,具有风趣、紧张、激烈的音乐情绪。海青拿天鹅不仅是一首标题性的琵琶乐曲,在创作和演奏技法上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性,而且还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首手弹琵琶曲,据此推断,我国琵琶艺术由横抱拨弹的外来形态向竖抱手弹的民族形态的演变,至迟在元代初年已经完成。由此,这首琵琶古曲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4 唱

4、赚【答案】唱赚是汉族说唱艺术的一种,中国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由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的勾栏艺人张五牛在吸收流行于北宋汴梁的“鼓板”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成,是一种用鼓、板和笛作为伴奏乐器,以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为特征的说唱艺术。唱赚所用的脚本叫赚词,中间的曲调形式称作赚,后来发展成多套的长篇形式则称作复赚。其所用曲调吸收了传统歌曲、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族歌曲,演唱时有较大的难度。在音乐上表现为“同一宫调、一韵到底”。目前所见完整的赚词作品是保存在宋末元初陈元靓辑事林广记中的一套有词无谱的咏腻约的园社市语,事林广记中还有一幅“唱

5、赚图”,展现了唱赚的表演场面。唱赚在宋代(主要是南宋)十分普及,据梦梁录、武林旧事等记载,南宋时临安知名的唱赚艺人有数十人之多。 5 姜夔【答案】姜夔(1155一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音乐家,饶州都阳(今江西波阳)人。他出身官宦家庭,少年时期即在文坛崭露头角,却一直怀才不遇,后结识了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诗人和贵胃,过着浪迹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四处漂泊中写下了大量诗词和音乐作品。其对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等,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白石

6、道人歌曲中收有姜夔谱写的祀神曲越九歌10首、琴歌古怨1首和词调歌曲17首,词调歌曲包括2首古曲、1首填词作品和14首白度曲。姜夔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身世的悲吟,他的词调歌曲声韵优美、格调高雅,是保存至今仍可演唱的宝贵音乐遗产。 6 乐记【答案】乐记是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乐”兼指诗、歌、舞三者,但主要以论述音乐为主。旧传23篇,现存11篇,其中8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篇目为: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情篇乐言篇乐象篇乐化篇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师乙篇,同时保存在礼记卷十一和史记乐书第二之中。乐记的核心内容是

7、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这是自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来,第一次从理论上对礼乐的本源,即“礼”和“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乐记所论述的音乐美学思想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甚至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也做了简短而生动的描述。乐记中记述音乐人物的原有5篇,季札和窦公2篇己经失传,现存3篇音乐谈话录,即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币乙篇,为今天认识和研究先秦时期音乐文化的面貌和不同历史人物的美学观念提供了具有很高可信价值的文字材料。关于乐记一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观点,一

8、说是公孙尼子所作,一说是汉武帝时代的河问献王刘德所作,也有认为是汉代刘向、刘欲父子所作,但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成书于西汉,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 7 八佾舞于庭【答案】西周礼乐制度下,音乐的等级化体现在享用乐舞的规模上,所谓“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这里的数字都是指“佾”,即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八佾之舞”是天子专门享用的乐舞。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桓子在自己的庭院里演出了天子方能享用的“八佾之舞”,违背了礼的规定,引起孔子的极大愤慨。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一事件的发生,真实

9、地反映出春秋时期,西周礼乐制度趋于崩溃的历史事实。 8 三分损益十二律【答案】三分损益十二律是我国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生律过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各律之间音程关系并不均等,存在大半音(204音分)和小半音(90音分)的差别,因而所生出的最后一律仲吕不能循环复生黄钟,无法周而复始地旋宫转调,也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余年探索平均律制的篇章。十二律产生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这说明当时的音乐活动己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二、简答题9 姜夔与宋代的词调音乐。【答案】姜夔,字尧章,

10、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的音乐才能在宋词创作方面得到了突出体现。宋词也称曲子,是由民歌发展而成的一种艺术歌曲,歌词是长短句。宋代曲子之盛,涌现出了上到皇帝、下至百姓的大量词家,在社会上形成了写词唱曲的风气,一些著名词人的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姜夔少年即以诗词闻名,词中始终透出一股淡淡的愁思。他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忧郁凄凉是其主要风格。姜夔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精通音律,能吹箫、弹琴,还曾对古乐调进行考证。姜夔在音乐方面的最大贡献是歌曲的创作,现存白石道人歌曲中的作品,是我们唯一见到的能真实反映宋代词乐原貌的歌曲,价值十分珍贵。该书是词曲专集,共收录了十七首词

11、曲,整体看来,姜夔的歌曲词曲结合紧密,音乐委婉动听,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显示了姜夔高超的作词、作曲技巧。其中扬州慢、杏花天影等代表作堪称歌曲中的杰作,至今仍在广为传唱。 10简要论述宋代曲子词的历史由来、音乐成分、变体形式、音乐体裁与艺术风格。【答案】(1)历史由来曲子词又称长短句,相对于历史上的齐言歌曲而言,歌词长短句相杂,故而得名。碧鸡漫志载:“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盛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大致概括出了曲子兴盛的时代序列,即隋代逐渐产生,唐代得到发展,到宋朝初期,曲子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律,演变为宋词,再经苏轼、辛弃疾等人大力拓宽其题材范围,宋词进入辉煌时期。(2)音乐成分曲子词的音乐成分大致包括传统古曲、外来乐曲、民间曲调和自度新曲。不同曲调有各自的名称,称为词牌。(3)变体形式同一词牌有不同的变体形式,大致有“减字”、“偷声”、“摊破”、“犯调”几种变化。减字即减少乐句中的字数,多音配少字; 偷声即增加乐句字数,少音配多字; 摊破即在歌句问插入歌句,增加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