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8375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17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简答题1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答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这是因为:(1)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如果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同种商品就不

2、会有同一的价值量,不利于交换的进行。(2)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那些生产技术差、生产工具落后、工作懒惰、劳动熟练程度低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长,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大,而且消耗的劳动时间越长,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而那些生产技术好、生产工具先进、工作勤勉、劳动熟练程度高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短,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反而小,那么,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在鼓励落后,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商品的价值不可能这样来决定。所以,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 怎样理解物质生

3、产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答案】物质生产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进化的活动状态。正是这种不断进化和正在形成中的劳动,产生了“正在形成中的人”,成为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开端。制造工具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劳动成为“人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在劳动中,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2)劳动实践创造了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主观世界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劳动实践使统一的

4、物质世界分化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劳动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活动。在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主观世界,创造了属人世界和对象世界的一切关系和存在。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对象性活动,使世界二重化,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这些分化与统一的基础都在于人类实践活动。劳动实践创造了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主观世界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劳动实践使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化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3)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就是被人的劳动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意志和目的的印记的自然

5、。在人类实践活动之前,整个世界并没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之分。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造成的。(4)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没有劳动实践,既没有“人化自然”的存在,更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在劳动实践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了人类世界。3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答案】(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国家政权后的首要仟务。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各国

6、人民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重要因素。(2)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领导各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总之,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自守,让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一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

7、国发展模式的优长。4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 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答案】(1)二者之间没有矛盾。具体分析如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一力一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

8、。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_者杰出人物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补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的意志在遵

9、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2)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关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5 如何理解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演变?【答案】(1)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同自然界之间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活动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人要生存,就必

10、须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自然并不能以其自在形态满足人的需要。正是人类对满足需要的追求,以及自然对人需要的否定关系所形成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运动和发展。(2)生产力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和自动化生产。这三个历史形态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生产力形态演变的历史必然性,根源于人的天然器官功能的有限性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人只有摆脱天然器官功能的有限性,才能解决这个矛盾,这里的关键就是创造和改进工具。生产力的历史演变过程,就表现为在物质生产中不断由人的体外器官代替体内器官的劳动功能的过程。(3)生产力发展中“手工劳动一大机器生产一自动化

11、生产”这一历史形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某些国家和地区可以借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力量,使其中某种形态的转变时间缩短,但是,人们不可能凭借主观愿望跳过其中任何发展阶段,也不可能随意颠倒它们的演化顺序。由于物质生产的本性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所决定,物质生产所具有的管理控制、动力、操作这三种功能之间的历史联系必然是:只有用外部自然力代替了人的操作工具的功能,才有必要和可能使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动力功能; 而在这两种功能全部用自然力代替之后,才能提出用自然力代替人的管理控制功能的要求。二、论述题6 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答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力一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