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7981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一、简答题1 简述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及引起的社会问题。【答案】(1)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描绘出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人们可以快速地交流并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发生的事情。即在“地球村”里,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角落,都如同生活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一样。传播速度的加速提高促成了地球空间实质上的变小,而空间的越来越狭小又进一步保证了时间上的同步性。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时间停止了,空间消失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事情在同步发生。”从更广阔更理想的角度而言,也是与

2、乔伊斯和威德汉姆莱维斯的描述相应,麦克卢汉所说的“村落”还意味着共同的社区和可以共同塑造的全球社会。(2)引起的社会问题传播媒介创造的环境。使整个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中。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我们虚构而完整地生活着,在电子时代。当我们的中枢神经在技术上延仲到了所有人类生活中,并与所有人合为一体时,我们很有必要参与到我们的每一个人类行为中去。”即在电子时代整个人类合为一体,每一个部分的行为都与整体有关,每一个部分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体。在这样的家园中,传播媒介起到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这样的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民族、国家等概念的瓦解和重构。由于地球村是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村落”,这里的民族和

3、国家就不再具有空间上的界限。地球村里的人类需要面对的是他们的全球责任,而不再是仅仅关注自家门前的那一小片菜地。因为突然之间,人类有了在全球范围内感知的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地球村又不仅仅是一个村落,电子速度在突然的内爆中将所有的社会和政治功能集中到了一起,这在更广泛的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责任的意识。在这个电子技术塑造的时代里,人们对整体合一的需要就是对整个人类无限和谐的追求。这一点已经被今天“互联网”族的宣言所印证。“互联网”世界的人们不仅建立自己的生存规则,而且宣称自己的潜力就在于击垮中央集权,帮助形成一个整合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建设自己的家园,并规定彼此分享更多的责仟与义务。麦

4、克卢汉曾说:“电子技术将会使个人主义过时,迫使人们相互间彼此依赖。”多项研究证明目前“地球村”的人未必真的具有更多的公共责任意识。“地球村”村民共同承担更多责任的这个说法也许只是麦克卢汉一厢情愿的设想。越来越多沉迷于电视的观众被媒介观点所左右,失去或减弱了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力,这些“沙发土豆人”的出现也让人们对麦克卢汉鼓吹的电子媒介对人的精神的解放力量感到怀疑。不过,麦克卢汉自己也注意到了这个观点的乌托邦倾向。2 简述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答案】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个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传播的客观规律。综合许多传播学者的见解,把握这个定义时还应注意以

5、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施拉姆说:“传播(communication )一词和社区(community )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 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信息的传递总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一一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

6、,但传播对象也小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一一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一一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

7、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3 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当前西方媒体所有权集中现象。【答案】(1)从背景及成因上看,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有利于传播资源的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杂志等不同传播渠道的互相配合既可以节省传播成本,又可以增强传播的效果。对利益的无限追求是媒介所有权集中的根本原因。同时,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传媒资本市场的日趋发展、全球性贸易的盛行也为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从影响上来看,虽然媒体实力的壮大可以保证其产品的

8、先进,满足了受众眼前看的需求。但从长远看,媒介所有权的集中导致一国乃至世界的信息资源急速地向少数传媒寡头聚拢,他们逐渐掌握传播的话语权,并成为各大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商业味道越来越浓,受众的选择却越来越少。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致使传媒内容的含金量大大下降,逐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并造成更大的“知识鸿沟”。此外,少数传媒大亨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进行“议程设置”,通过创造“虚拟环境”来塑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造成了大众头脑中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国际成见。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看,西方媒介所有权的集中有其一定必然性,但这种集中带给世界传播秩序的影响不可轻视,提醒人们要更加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感,争取公平、公正、双

9、向的世界传播新秩序。4 试论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答案】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传播的出现,传统的传播理论和传统的大众传媒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旧的传播理论需要适应传播科技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另方面,新的传播实践也需要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总的来看,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中传播者的影响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泛指信息的发出者,他可能是特定的个人,如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也可能是媒介组织,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甚至指媒介组织后面的特定的社会集团。大众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的、线性的传播。网

10、络传播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功能于一身,真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削弱了传者和受者的差异,引起了传播领域的巨大变革。大众传播学的许多理论,如早期的“子弹论”(“皮下注射论”),后来的“意见领袖论”和“两级传播论”,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的“议题设置功能论”和“文化规范论”等,都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动摇了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地位。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性。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2)网络传播对把关人的影响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无限性、迅速性

11、、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传统“把关人”的角色在网络传播中己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以往的大众传播中,“把关人”理论确立了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但是,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昔日的把关人失去了信息传播中的特权,“把关人”理论也因为传播主体的位移而发生了新的变化。(3)网络传播又一次改变了传播者与传播工具之间的关系网络传播既有点对点的传播又有点对面的传播,还有面对点、多点对多点的传播。(4)网络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又称接受者,是指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或信息的接受者。早期传播研究中的“子弹论”的观点影响了后来的传播学者的研究,致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众的心理、受众的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这是因为网络传播从本质上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交互式的传播方式,是为受众度身定制的个人化传播模式。在网上,受众不再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端,而是可以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的内容,传者与受众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总之,网络传播为传统的传播理论带来前了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为传播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有待于传播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一、简答题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