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0087683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目录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7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11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16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6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21一、名词解释1 量变和质变【答案】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通过量变

2、和质变表现出来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两种基本状态。(1)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事物功能的变异等形式。人们平常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处于量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和面貌。(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就是质变过程中所呈现的面貌。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 真理【答案】(1)真理的含义:“

3、真理”是一个认识论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能够产生正确和错误两种不同的结果,即真理和谬误。(2)真理的特性:事物的本性通过其特性体现出来。真理的特性在于其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全面把握真理的特性,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真理的本性。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因此真理也被称为客观真理,这是真理之所以为真理的首要条件。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只是因为它们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真理当中不能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

4、主观成分。关于真理的绝对性或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性的局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具体性指的是具体的主观和客观在具体的条件和

5、范围内的一致。仟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些具体规定,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具体的真理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在人的认识中,应当尽可能地把握住对象的一切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这是达到真理的必要条件。但这种全面性并不在于一切方面和细节毫无遗漏的罗列,而在于它们的本质的综合,即把握对象一切方面的总和。3 社会的经济结构【答案】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为基础的,生产力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所以,社会经济结构就是同生产

6、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4 上层建筑【答案】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

7、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首先,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5 客体【答案】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领域,并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与主体存在着关系的一切是为客体。客体是与主体存在着关系的全部。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处于客体的事物,当作为某一具体事物本身的时候,就成了事物主体,其它与之处于关系的物,就变成了客体。处于主体的事物,作为其它事物的关系面出现的时候,就成了客体主客休的关

8、系存在,人们是为了呈现事物。呈现事物,得自于人们对事物的描述,人们在描述某一事物时,在印象里就有了事物的形态,而衬托出这个事物形态的,是形态里的区别,事物相互的影响证明了事物形态区别的存在,存在的形态区别又体现出了具体的事物。存在的形态区别的一切事物,就是存在的客体,印象里的事物的形态就是存在着的主体。二、简答题6 阐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答案】(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a.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

9、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存在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意味着矛盾的相互排斥,甲方对乙方的排斥,必然引起乙方对甲方的排斥。正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使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

10、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同一是包含差异和斗争的同一,斗争是同一基础上的斗争。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为某种联系所规定,它们彼此问也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因而斗争也就无从谈起。总之,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必须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同一,又在它们的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7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事物代表事物

11、发展的方向,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新事物具有适合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根据和历史必然性,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新事物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它摒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又包含更有生命力的新内容。(4)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8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案】(l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运动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生动的直观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 抽象的思维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认识的辩证运动表现为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以及与此相应的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彼此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二者之间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a.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从认识的内容和顺序上看,人们总是首先接触一个个事物的现象,得到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Yseno搜考试作业资料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