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57556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频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频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频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频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实验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学院(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电子 1502 学 号: 学生姓名: 凌浩洋 2017年 11 月 20 日实验项目列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成 绩指导教师预习操作结果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62本地振荡器63晶体管混频器64中频放大器65正交鉴频器6678910111213141516总计学分:30黄褐色,湿,软塑可塑,含少量粉粒,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卵石层之上。稍密,该层有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较差,部分地段接近与粉砂。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与砂卵石之上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学院(

2、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1502 姓 名: 凌浩洋 学号: 组: _ 实验时间: 2017.10.10 实验室: 创新园大厦C224 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实验名称 调频接收机模块设计实验一 总体要求:1 设计任务:(1)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电子元器件材料、工装焊接工具、测量调试仪器等,在考虑联调和可联调的基础上,独立设计、搭建、调测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晶体振荡器(本地振荡器)、晶体管混频器、中频信号放大器和正交鉴频器(包括低频放大和滤波)五个功能模块,使之满足各自的指标要求。(2)将五个模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调频接收机,完成整机性能调测,达到预定

3、的指标要求。(3)调频接收机安装在测试架上,连接测试架上的辅助资源(基带处理单元、电源管理单元),接受实验室自制发射台发射的各种调频信号,进一步检测整机和分模块性能。调频接收机机框图及鉴频前的前端系统的增益分配如图1所示图 1 调频接收机组成框图2 设计要求(1)电源电压VCC=12V,VEE=-8V。(2)接收频率左右。(3)本振频率左右(为了与相邻试验台频率错开,以避免互相之间的干扰,可考虑采用14MHZ附近的多个频点中的一个频率值)。(4)中频频率左右(实际值有本组的本振频率决定)。(5)接收机灵敏度200uV(为方便测试,本实验规定,测试解调输出信号波形,目测SNR1时接收机输入端所需

4、的最小信号电压)。(6)在辅助资源的配合下,接收机能正确接受实验室公公发射台发射的以下信号:正弦调频信号: 调制信号频率1kHZ,频偏3kHZ,要求解调输出目测无失真。语音或音乐调频信号:调制信号由话筒或MP3提供,要求通过有源音箱输出语音、歌曲基底噪声小,主观评价良好以上。2FSK信号:解码输出示波器波形,目测无误码。3 实验结果验收五个模块连成的接收机的灵敏度。对实验室发射台发出的三种调频信号的接收情况。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学院(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1502 姓 名: 凌浩洋 学号: 组: _ 实验时间: 2017.10.10 实验室: 创

5、新园大厦C224 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程设计方法。(2) 掌握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和放大器的某些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3) 了解部分接入电路的形式和作用。(4) 学会通过实验对电路性能进行研究。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元器件设计一个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设计要求如下:(1) 工作频率fRF=16.455MHz。(2) 输入信号Vi 200VEMF(为便于示波器观察,调试时输入电压可用10mVEMF。)(3) 1k 负载时,谐振点的电压放大倍数AV020dB,不要超过35dB。(4) 1k 负载时,通频带BW1MHz。

6、(5) 1k 负载时,矩形系数kr0.110。(6) 电源电压Vcc=12V。(7) 放大器工作点连续可调(工作电流IEQ=18mA)。二、实验原理和内容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以并联谐振回路为负载,其谐振频率、增益、通频带等主要性能指标与放大器的电路形式、工作点、放大管的参数密切相关。(1) 放大管的选择该高频放大器位于接收机的最前端,考虑到增益、稳定性、整机的噪声性能,应选择fT 较高、Cbc 小和噪声系数较小的晶体管,一般要求fT(510)f 或略大,否则增益无法满足要求,其中f 为工作频率。(2) 放大器电路参考形式单管放大器一般采用共射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大,输入电阻较高,但密勒效应对高

7、频端的增益与谐振情况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来说,并联谐振回路的输入端与管子的输出阻抗相连,而回路负载通常是后级管子的输入阻抗。因此高频晶体管的输入、输出阻抗中的电阻部分,会降低回路的有载Q 值,它们的输入、输出电容、跨接电容的Miller效应及其他寄生电容等会影响谐振频率,而且管子参数和分布参数是不稳定的,会随着温度、工作点的变化而变化。为减小这些不良影响,晶体管、负载与并联谐振回路的连接宜采用部分接入方式,如图三设计图所示,这是参考电路形式,设计时不必完全按此电路形式。三、设计的图纸及对图纸的分析为了不对交流信号起阻碍作用,其阻抗应远小于其两端的等效阻抗,C2=0.01F103,

8、Ce=0.1F(104),参考SS9014的特性,为达到20dB以上的电压增益,取Ic2mA,SS9014的最小=200,C2IB=IC=10AIDVB=30IB=300AIB设VB=6V,Rb2VBIDVB=6V300A=20KRb1VCC-VBIDVB=6V300A=20K分别取Rb1=20K,Rb2=20K,Rw=100K(104)VBE典型值为0.7V,VEVB-0.7=5.3VRE=VEIE5.3V2mA=2.65K 因此取RE=1.5K四、拟采取的实验步骤(1) 调测并验证所设计的放大器满足预定的指标要求。建议:用扫频仪外频标法调测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然后测出谐振频率f0、3dB

9、带宽2f0.7 和2f0.1,计算出矩形系数;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测量放大器增益。(2) 放大器工作点的变化对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和电压增益有何影响?要求实测IEQ=18mA 变化时对应的谐振频率和电压增益,作出实验曲线,分析规律,确定所设计的放大器的合适工作点。(3) 晶体管输出阻抗及负载对谐振放大器的哪些性能产生影响?通过实验说明采用部分接入方式的优越性。(提示:可将放大管的集电极改接在电感的一端,使输出阻抗直接并在回路两端,重测放大器性能,与部分接入时的性能相比较。)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1502 姓 名: 凌浩洋 学号:

10、 组: _ 实验时间: 2017.10.10 实验室: 创新园大厦C224 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 成绩: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程设计方法。(2) 掌握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和放大器的某些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3) 了解部分接入电路的形式和作用。(4) 学会通过实验对电路性能进行研究。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元器件设计一个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设计要求如下:(1) 工作频率fRF=16.455MHz。(2) 输入信号Vi 200VEMF(为便于示波器观察,调试时输入电压可用10mVEMF。)(3) 1k 负载时,谐振点的电压放大倍数AV020dB,不

11、要超过35dB。(4) 1k 负载时,通频带BW1MHz。(5) 1k 负载时,矩形系数kr0.110。(6) 电源电压Vcc=12V。(7) 放大器工作点连续可调(工作电流IEQ=18mA)。二、实验原理和内容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以并联谐振回路为负载,其谐振频率、增益、通频带等主要性能指标与放大器的电路形式、工作点、放大管的参数密切相关。(1) 放大管的选择该高频放大器位于接收机的最前端,考虑到增益、稳定性、整机的噪声性能,应选择fT 较高、Cbc 小和噪声系数较小的晶体管,一般要求fT(510)f 或略大,否则增益无法满足要求,其中f 为工作频率。(2) 放大器电路参考形式单管放大器一般采

12、用共射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大,输入电阻较高,但密勒效应对高频端的增益与谐振情况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来说,并联谐振回路的输入端与管子的输出阻抗相连,而回路负载通常是后级管子的输入阻抗。因此高频晶体管的输入、输出阻抗中的电阻部分,会降低回路的有载Q 值,它们的输入、输出电容、跨接电容的Miller效应及其他寄生电容等会影响谐振频率,而且管子参数和分布参数是不稳定的,会随着温度、工作点的变化而变化。为减小这些不良影响,晶体管、负载与并联谐振回路的连接宜采用部分接入方式,如图三设计图所示,这是参考电路形式,设计时不必完全按此电路形式。三、主要仪器设备(1) 元器件 三极管:9014(NPN)固定电感:220H、330H 电位器:1K、5K、10K、50K、100K 等 普通电阻系列,普通电容系列,中周(2) 实验仪器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 1 台高频信号发生器(具备频率计功能) 1 台 示波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