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在人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5684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在人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职高专在人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职高专在人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职高专在人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职高专在人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在人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在人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人数也显著增加。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高涨,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在就业竞争过程中较研究生、本科生更为困难。因此,研究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高专就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的优势、劣势,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的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关健字: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优势与劣势,对策目录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

2、的内涵1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2(一)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2(二)社会观念逐步改变,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2(三)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就业工作3三、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竞争劣势3(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定位不明确3(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筹资渠道狭窄,学校发展受到制约4(三)高职高专院校大多缺乏“名牌效应” 4(四)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适应性较差5(五)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竞争能力不强5(六)学生学历层次不高,受教育程度偏低6(七)部分学生期望值偏高6四、增强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对策6(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学校专业结构6(二)深度校企合作,提升实践技能7(三

3、)加强就业指导,多证提升实力8(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9黄褐色,湿,软塑可塑,含少量粉粒,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卵石层之上。稍密,该层有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较差,部分地段接近与粉砂。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与砂卵石之上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竞争和挑战。只有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4、是全社会就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关系广大毕业生的职业前途以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是关系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持久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国家、社会、高等职业学校和毕业生及家长来说,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就业竞争力实际上指的是选择和从事某个职业需要多种能力的总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来说,就是毕业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总和。在就业市场主要体现在能够战胜竞争对手,并能够获得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支撑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

5、关键所在,这个竞争力需要学生和高职高专院校共同的努力来提升。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总结成三个方面的竞争力,其一是核心竞争力,这是由可持续就业的因素构成;其二就是基础竞争力,这是关系到是否完成就业的基本因素:而环境竞争力则是学校本身的知名度带动的就业优势。其中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核心能力,当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就能够进行自我创新和持续发展,能从思想道德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职业素质等多方面拥有延伸学习的能力,这种竞争力有别于普通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一半能力,这是在基本的竞争力进行了提炼,从而形成毕业生在将来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而基础竞争力则

6、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在社会的某个岗位上能够胜任的各项能力的总和,这能够体现一个毕业生的初始价值,如果这个价值比较高,就能够被用人单位看重,反之初始价值低,那么基础竞争力就差。基础竞争力是显性的,主要包括交际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身心素质以及表达能力,还有团队协作,环境适应能力等;而环境竞争力则主要包括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外部要素,这也是加速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一)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针对本行业、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趋

7、势相一致的应用性专业,把“人无我有”和“人有我强”作为专业设置和建设的目标,努力培育和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专业。这种特色越突出,学校在竞争中就越具有优势,从而形成新的品牌。凡是品牌专业,必然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特色的发掘、培育、积累与推广,努力建设专业品牌,增强学校专业的含金量。高职高专院校坚持就业导向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积极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发展来解决问题,既适应了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又突破教学资源瓶颈的制约。高职高专院校正在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行开放式办学、校企合作,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界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

8、养的过程之中,让学生们在企业的设备、标准、师资、需求这个平台上学本领,为学校专业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专业建设,特别是特色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龙头和坐标。特色专业与学校的属性一脉相传,可以是重点专业,也可以是极具生命力的专业,还可以是朝阳型的专业,它既具有传统优势,同时也与时俱进,但大多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的加强,促进了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如一些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坚持“国内有影响,省内有优势,办学有特色,学生有作为”的办学理念,认真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专业强校,特色办校”的办学方针,紧紧依托医药行业,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发挥以医药类专业为主干的特色专业优

9、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内涵建设需要的特色专业强校之路。(二)社会观念逐步改变,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开办专业实用,职业针对性强,上岗适应快,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高等职业教育驶入了发展的高速公路,“到2010年,9月,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2巧所,招生规模313.4万,在校生总数达到964.8万,己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兴起,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

10、职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与此相适应,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认同度也在提高,形成了社会需求与社会认同的正比。越来越多具有一技之长的高职高专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亲睐,许多用人单位不再将文凭作为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不惟学校的知名度来做抉择,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而是更加看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就业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2004年教育部新出台的高校毕一亚生就业政策措施,使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高职高专院校都主动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主动迎接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

11、务为宗旨,为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共识,高职高专院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遍实施了“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总体呈现良好的态势。三、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竞争劣势(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定位不明确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力资源支撑。但是,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定位及相应的培养

12、目标滞后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办学或者按照本科的人才目标来培养,教学内容为本科的压缩饼干;或者等待时机,时刻准备冲入本科院校的行列,专业设置和调整主要是立足于学校的师资条件,而不是面向市场需求,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对专业设置过于追求门类齐全,向综合性院校过渡的趋势十分明显,导致办学特色不明显,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差。如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原本理工科特色鲜明,办学有优势,却又提出“做大做强”,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开办文科或管理类专业,“所谓投资少效益高,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

13、会不太需要的又供大于求”。目前,虽然已经有不少高职高专院校正积极地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图建立符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在管理理念的更新、组织结构的设计、政策制度的安排等环节上创新不足,尚少取得突破性进展。(二)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筹资渠道狭窄,学校发展受到制约随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地政府对高职高专院校支持的力度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发展实力不强的地区,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投入还是按照扩招前的标准拨付,有些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标准。相当数量的从中专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财政拨款没有增加,生均经费等方面的投

14、入也较少,主要是依靠收取学费维持学校的正常支出。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号)要求,每增加一个学生需要新增基本建设投资4万元左右,高职院校要保证生均占地面积54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6.5平方米,生均教学仪器设备4000元左右,政府的投入必须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教育投入普遍不足;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开发能力又不太强,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企业支持力度较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银行贷款紧缩,以致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筹资渠道有限,学校发展受到制约,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三)高职高专院校大多缺乏“名牌效应”品牌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必备条件,对

15、于一所学校也同样重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变,必将出现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竞争局面。生源决定学生素质,素质决定就业,就业影响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声誉影响招生。虽然高职教育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职业”两字影响着学校的名气;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仍然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甚至自觉不自觉地把高职高专教育引向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很多仍然沿袭甚至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不显,影响了社会对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认可。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是很高,导致社会认识上的一些偏见,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声誉,以致高职高专院校大多缺乏“名牌效应”。(四)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生适应性较差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学习时只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追求知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