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笔记.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教育:广义教育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首要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制度)、受教育者。教育的作用:对人类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高等教育: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与专业性。(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的目的:由不同层次、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育人、育才;文化拓展。高等教育的功能:基本功能育人;促进社会发展: 1、政治功能: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变革。
2、2、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3、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衍生功能1、促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流动,改变社会分层情况。 2、加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重组。 3、学术权力支配与调整的场所,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 4、帮助安置青壮年人口。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 横向结构不同专业。素质教育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学生培养成为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个性良好、特长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
3、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早期大学代表(东)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西)柏拉图举办阿加德米学园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的诞生柏林大学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起源威斯康星大学我国最早将社会服务视为高校职能的大学:东南大学我国正式设立的大学汉代的太学我国近代大学的开始洋务运动中的京师同文馆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现代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培养人才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研究重要职能社会服务前两个职能的进一步延伸通才: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才。通才教育: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人才的教育。 专才: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能独挡一面,具有独立分析、
4、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专才教育:旨在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的教育。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在现实选择中,要将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结合起来。 理由: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出现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2、是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培养的需求。 3、是现有国情的选择。(追赶型经济需要专才;通才更容易适应社会。)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1、少数化高等教育人数15%;即英才教育 2、大众化高等教育15%人数50% 3、普及化高等教育人数50%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由英才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 模式:(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平
5、等的内容: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过程的平等、受教育结果的平等。高等教育效率:内部效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 外部效率指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与就业机会的关系。效率的提升影响因素:学校是否存在浪费;学生的成绩是否理想;学生所学是否有用。平等和效率的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四讲 高校教学的主体高校教师:广义凡是将知识、经验、技能等传授给别人的人。 狭义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群体性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一)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
6、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二)职业训练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群体专业化。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有关的成果或成就。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1、物质待遇和生活境遇是否改变 2、职称等晋升状况是否改变 3、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否改变影响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教师的成长高校教师的成长:广义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及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包括
7、:1、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2、专业发展:(1)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资格基础) 条件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条件保障) 实践知识(内在要素) (2)专业能力的发展即教育教学能力,是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3)专业情意的发展其健全意味着教师专业化的成熟境界。狭义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接受师范教育之前 2、虚拟关注阶段职前 3、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专业发展的关键期(骤变与适应) 4、任务关注阶段各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高校
8、教师的成长途径:1、专业学习正规的学校教育 2、专家引领最有效形式:教学现场指导 3、同伴互助实质为专业人员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 4、个人反思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第三条路径” 内容: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风格反思高校教师的任务: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参与学校管理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遗传、教育(主导作用)、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大学生的特点:(一)身体特点身体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水平 (二)心理特点心理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却尚未成熟的阶段。 心理发展表现: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还不成熟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但波
9、动较大 4、意志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5、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 (三)学习特点主动性、开放性(环境影响学生,学生适应环境)、独特性、创造性(萌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独特解答问题能力)大学生的角色定位:由其学习特点决定1、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 2、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3、是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高校师生关系具体内容:1、教育关系师生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和管理)2、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基础)、情感关系(润滑剂);平等3、道德关系师生双方都能自
10、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践行道德规范、承担道德责任的关系。(师德起决定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体间性”关系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批判第五讲 高校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等的总和。高校教学内容具体化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最主要载体)。课程: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组成,用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 大课程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制约因素:知识(来源,基础)、学生、社会(体现社会服务职能)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论、学生中心论、社会中心论 课程类型: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课程的分类:(一)内容组织形式:1、学科课程(1)分科课程:最传统最常见 (2)关联课程 (3)融合课程:生物化学、物理化学 (4)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 2、活动课程以经验为中心,实验、课程设计、实习 3、核心课程问题课程、基础内容 (二)按表现形式:1、显性课程(上述) 2、隐性课程:指通过学校的环境、气氛、风气等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而起到教育作用的一种课程类型。 (1)物质层面:校园环境、物质景观、教室布置等 (2)制度层面:教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3)精神文化层面:办学思想、校风班风、传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