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5322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条文理解及设计常见问题的处理强制性条文0.1 05年版高规中的有黑体字的条文是05年修订时所修改过或增加的强制性条文。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中的有关高规的条文内容,只要仍存在于高规05年版中的,仍然是强制性条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分告第361号文所列出的经修订后的强制性条文一样,必须严格执行。0.3 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相关法律、法令内容: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2、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0.3.2 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一) 项目批准文件;(二) 城市规划;(三)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四) 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0.3.3 建设部令第81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从事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0.3.4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性质已属于建设工程的最严格的法规,违反强制性条文会导致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 总则1.0.3.0 本条文主

3、要阐述高规05年版的适用范围: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附图一)居住建筑以层为计算单位,并非以建筑高度为计算单位,建筑高度超过24m的9层居住建筑并不算高层建筑。高规条文解释中,对于住宅以层数计算,除考虑登高消防器材的有效使用,以及我国大多数的地方消防车供水能力之外,高层住宅的数量约占高层建筑的40%-50%,且住宅的每个单元间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发生时蔓延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少,故作区别对待。本条条文与第2.0.17条有矛盾,本条文中括号内“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一句的意思应是“包括首、二层设置符合第2.

4、0.17条规定的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因此,高规P75页上部第4点的提法也同样不符合规范关于商业服务网点定义的修订精神,应予以删除。关于住宅层数的计算:一、 住宅建筑规范第9.1.6条: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 注: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2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附图二注1的意思是当同一幢建筑物中同时存在住宅及其他功能用房时,不能只按住宅

5、的层数来确定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在住宅首层及二层布置商业服务网点时,应将首、二层与住宅层数叠加计算总层数以确定其是否高层建筑。而当建筑中存在其他使用功能时,则根据高规第2.0.7条及2.0.8米判定其属于综合楼或商住楼,并采用建筑高度来判别其建筑防火设计类别。注2的意思很明确,将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的总高度除以3,余数大于1.5时,则需将在除了得出的整数结果上加上1作为建筑的计算层数。二、 以下使用空间不计入住宅建筑层数: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高出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小于等于1.5m;建筑底部设置的层高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建筑屋面上突出的局部设备

6、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三、 住宅建筑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时,其顶层的跃层不计入层数内,其它各层的跃层及顶层中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附图三)1.0.3.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此问题大部分情况下容易制定,但亦存在一些难以确定的实例:a) 某体育馆(附图四)层数为二层,大坡度斜屋面(造型设计特点),斜屋面局部高超过24米。建筑四周布置了环形车道,对大部分在24米以下的屋面登高扑救不存在问题。建筑的疏散及使用上仍然属于多层建筑的性质。可判定其为多层建筑,不用执行高规。2 某剧院(附图五)某剧院座落在平台上,通过台阶进入观众厅,采用大跨度网架结构(观众厅),平台下部为设备机房以及

7、设备管道层。观众厅人员疏散与底层的设备层不发生关系,可直接从门厅及观众厅两侧的休息兼走廊经台阶直接向室外疏散。底层设备层人员可直接向室外疏散。疏散人流互不干扰。消防车环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虽然其主体层数为两层,建筑高度超过24米,仍可按多层进行消防设防。但需经过专项的消防审核论证,以确保设计上的消防处理及消防扑救措施保证建筑物的防火安全。3 某会议中心(图六)该会议中心中心会议厅为剧场式,与中心会议厅紧邻还带有总高度超过24m的小会议室、办公、后勤等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中心会议厅为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但按其附属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及高度计算,则应属于高层建筑。这种情况下,中心会议厅采用防火墙、

8、防火卷帘及防火门与其周边的使用空间进行了防火隔断,使火灾发生时,中心会议厅能与其余功能空间做到防火隔断,同时中心会议厅的人员疏散能完全自行在本分区内解决,则中心会议厅部分可按建规进行防火设防设计,其余部分则执行高规。这类情况亦需经专项的消防审核来落实。1.0.5 对于超过250m的建筑物,本条文作出了规定。条文的具体意思是,对超过250m的建筑物,设计上应提出特殊的防火处理措施,并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由其组织研究,证论后并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设计工作及建设工作。1.0.6 除本规范的规定外,各类单项建筑设计规范亦有相应的防火设计内容,这些内容在设计时也需同时执行。当现行单项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应的

9、条文内容与现行高规的要求不符合时,设计处理上一般按颁布时间较晚的条文执行(目前大部分单项设计规范中防火设计的条文均早已05版高规协调)。2 术语2.0.1 裙房与建筑相连是指空间相连通,使用功能相连通的意思。在空间不相连通,使用功能与高层建筑没关系且与高层建筑之间用实体墙紧邻分隔开的高度不超过24m的建筑是否算作高层建筑裙房,应以高规第4.2.2条来判断。当高层建筑与较低建筑相邻一面的外墙符合高规第4.2.2条的要求时,较低的不超过24m高度的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按建规执行。否则需按高层建筑裙房设计。(附图七)实例:(附图八)某居住区商业中心其侧上部为两幢28层的住宅,分两期报建。4层高的商业中心

10、高度在24米以下,住宅布置了单独的疏散楼梯。在住宅投影部分的2-3层为商业中心的仓库,与商业中心有门相通。设计单位设计时将商业中心作为二期报建,防火设计按建规执行。因为商业中心2-3层与高层住宅建筑所处的投影平面 空间连通,同时住宅高于商业中心且与商业中心贴邻的外墙无法执行高规第4.2.2条,因此设计单位的防火设计处理措施是错误的,此命名 的商业中心属于高层裙房,设计应遵守高规。2.0.2 建筑高度05年版高规与建规01年版的建筑高度定义不一样,但将发行的新修订建规已与05年版高规统一。平屋面时建筑高度算到屋面面层,坡屋面时则用檐口高度计算。(附图九、十、十一、十二)当屋面除布置了机房、梯间、

11、水箱等构筑物以外,还布置了办公、会议、休息接待等具使用功能的房间时,建筑高度应从室外地坪计算到最顶层具使用功能的房间屋面面层。2.0.7 综合楼2.0.8 商住楼综合楼的概念包括了商住楼。此概念只是功能属性的划分,并不太严格。在高规的防火处理措施上,综合楼严于商住楼。综合楼在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就属于一类建筑。商住楼在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1500 m2时属于一类建筑。如一幢建筑内,既有商业营业厅,也有办公楼,上部还布置了居住建筑,则属于综合楼。2.0.11 高级住宅此条文应取消,因05版高规已无“高级住宅”的提法。2.0.13 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 如何判定何为“重要的”,规范

12、定义较为模糊。方法有两个,一是查相关的专项建筑设计规范,如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第1.0.3条,将档案馆分成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其中的特级和甲级属于耐火等级一级的重要的档案楼。二是根据火灾发生后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由业主、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消防主管部门和设计人员协商决定。2.0.15 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定义是指人员到达此出口后即可算作安全或可以在一定疏散时间内是确保人员安全的。本定义中,应该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在地上楼层或地下室,相对此类平面而言,符合规范要要求的封闭楼梯间门口,室外疏散楼梯出口,防烟梯梯间前室门口,均可作为安全出口;在建筑首层平面中,直通室外地面(平面

13、连接或通过符合规范要求的步级、台阶连接)的外门,是安全出口。二是疏散用的楼梯应最终应能在首层直达室外地面,才能算作安全。规范中亦规定了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需每隔约15层布置避难层(间),疏散楼梯必须在避难层转换。但经转换后的疏散楼梯间仍需不改变方向,直达室外地面。“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异同:“安全出口”的重点在于“安全”,在高规的条文规定中,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出口才能算作“安全出口”。而“疏散出口”主要是指某空间中,可用来迅速通过人员的口部,人员经过此口部可通过疏散走道到达安全出口。各类房间的门均可视作疏散出口。如会议室的门口,营业厅的门口,观众厅内通向可供疏散用的走道、门厅的门口等。

14、“安全出口”可作为“疏散出口”,但“疏散出口”并不等于“安全出口”。在设计上如将“疏散出口”与“安全出口”混淆,则会引起防火安全设计上的隐患。(附图十三)2,.0.17 商业服务网点有别于商住楼中的商业营业空间,主要是指为居住小区或社区服务的,满足城市规划及社区服务要求的小型商业用房。要点是:不超过两层,且该空间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5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h同时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它用房完全分隔;该空间与住宅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两层面积合计不大于300m2。(附图十四) 出现的问题:一、按现规范条文,如住宅的首、二层均为满足规范要求的商业服务网点用房组成,是可行的,

15、规范条文中并无限制这样的设计布置;二、商业服务用房的每个分隔单元如为两层高,需要布置的楼梯是否不应少于两部。商业服务用房首、二层合计的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面积较小,且与其余房间采用了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和2.0h的隔墙分隔,自身形成了一个防火分隔单元,可有效阻隔火灾蔓延。同时,商业营业厅的最远疏散距离规范的要求是30m,而商业服务网点的人流数量应少于商业营业厅。因此,在商业服务用房内最远一点到达首层安全出口的距离(包括通过楼梯梯段的距离)不超过30m的情况下,两层的商业服务用房可设一部敞开楼梯。否则,应设两部敞开楼梯。建规中的相类似条文是第5.3.1条第二点表5.3.1,耐火等级为二、二级的二、三层民用建筑,当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且第二和第三层人数之口不超过100人时,可设一个1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即将颁布的修订版建规此内容基本一致)。三、商业服务用房首层应设几个出口。应按高规第6.1.8条,商业服务用房总建筑面积首、二层合计不超过60m2时,首层可设一个安全出口;超过60m2,首层应设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以上安全出口的门净宽应不小于1.0m。四、现住宅设计中在底层经常布置了用户的公共休闲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