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5320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层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层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层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层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港城一期住宅工程 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星港城一期住宅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福州一建大同市星港城项目部二一七年六月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1#8#楼),地下为大底盘地下室(局部为人防地下室),主楼部分地下含一层夹层,高层地上为33层,采用剪力墙结构; 2.在主体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楼面及墙面出现裂缝现象,针对此现象,经对裂缝的勘察、研究、分析,此裂缝不属于在使用荷载下出现的受力裂缝,也不属于在非正常荷载下出现的受力裂缝,无需进行结构加固,只需对裂缝进行修补、封闭处理,为保证结构在使用年限的耐久性,并满足主体验收创优条件,对本工程的裂缝进行专项处理。二、裂缝分类及处理1.宽度0.3毫米的非

2、贯穿裂缝,对结构承载力及持久强度无有害影响,可不作处理。 2.宽度0.3毫米的非贯穿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持久承载力,采用表面涂抹砂浆法处理。3.不成片、分散的贯穿性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使用功能,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法处理。三、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混凝土质量和性能不达标,坍落度过大、使用低性能外掺济,导致裂缝。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但也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加之商品砼厂商为降低价格和成本使用低档原材料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性能下降。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

3、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如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脱水干缩时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2.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导致楼板裂缝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 上人过早施工、加荷导致裂缝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和终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钢管、钢筋板等。过早的加荷引起不规则的受

4、力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4.混凝土养护不当导致楼板裂缝养护不当也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混凝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另外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5.板筋下沉导致楼板裂缝不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施工人员野蛮操作,任意踩踏钢筋,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浇筑前及浇筑中也不及时进行整

5、修,减少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负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楼板裂缝。6.混凝土浇筑不及时导致楼板裂缝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造成楼板新旧混凝土出现冷缝,在混凝土强度形成过程中形成裂缝。四、裂缝修补施工工艺鉴于由于本工程正在进行主体混凝土施工,主体沉降、混凝土收缩不稳定,我方对透缝部位进行详细标识记录,待主体封顶后对裂缝进行封堵处理。处理工艺如下:1.表面修补法 处理时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沿个别深进的裂缝凿成深1520mm、宽3040mm的V型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素水泥浆一度,然后用1:(12)的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度为1020mm,并压光

6、。如地下室外墙表面裂缝为防止渗水,应用水泥净浆(厚2mm)和1:2.5水泥砂浆(厚45mm)交替抹压45层,在砂浆中可掺入1%3%的氯化铁防水剂,可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效果。涂抹后34h进行覆盖洒水湿润养护。改性环氧化学压力汽浆压力改性环氧化学灌浆液是一种低粘度、高强度的改性环氧树脂补强化学灌浆材料。由环氧树脂、改性液及三乙烯三胺组成,在催化剂作用下相分离而呈海岛状态结构,具有橡胶相改性环氧树脂效果。它可灌性好,粘度低,强度高,使用方便,特别适合于灌注细裂缝。其主要技术指标为:粘度(25)3083.6MPas;纯胶体抗压强度58.5118.3Mpa;纯胶体抗拉强度14.724.5MPa;固

7、砂体抗压强度41.768.6MPa;劈裂抗拉强度3.54.5MPa;轴心抗压强度32MPa;弯曲抗压强度35MPa;抗拉强度2.75MPa;浆液的配合比:改性环氧树脂乙二胺=100:8(重量比)。 3、施工工序如下: 表面处理。用钢丝刷将裂缝两侧的浮浆、残留砂浆、油渍及松散杂物,粉尘、浮灰清理干净,并用压缩空气机吹去浮尘。用高纯度洗涤剂沿裂缝开口两边清洗,保持干燥。 粘贴进浆嘴。埋置时,先在灌浆嘴角抹上一层约1的环氧胶泥封闭胶,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骑缝粘贴在缝中心。根据裂缝的大小,其灌浆嘴的间距一般为150300(如图示)。对于贯穿裂缝,当梁、板、墙厚度大于150时,应在裂缝的两侧错开埋置灌浆嘴。

8、 标注:注浆器;灌浆嘴;裂缝;楼板。 封缝。用速凝胶封闭上下裂缝,两天后沿裂缝涂刷一层肥皂水,从进浆嘴通入压缩空气。若肥皂水起泡,说明起泡处封闭不严,立即擦去肥皂水,并用速凝胶封堵密实。 配浆。用天平称取两种浆液原料,并根据气温及裂缝宽度进行小幅度调节,将浆液充分拌合并置于洁净胶桶待用。若浆液超过3小时或流动性较差应停止便用,配浆量应充分考虑富余量。 灌浆。 1)灌浆从裂缝的一个端头开始向另一端逐步进行;2)灌浆工艺路线:料桶胶管灌浆机胶管进浆嘴;3)逐步加压,从00.25MPa后停止提高压力;4)加压后注意观察,压力维持在0.25MPa不变;5)与进浆嘴相邻的进浆口冒浆时,立即关闭阀门停止进

9、浆,并迅速用堵头堵住冒浆的进浆口;6)堵住冒浆口后,再打开阀门注35分钟;7)拔开与第一个进浆口相连的胶管,随即堵住第一个进浆口;8)拔开第二个进浆嘴堵头,与胶管相连进行灌浆,至一条缝灌完。 复原。72小时后将进浆嘴打掉,铲去混凝土板面上的胶泥。五、预防措施 1. 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确定混凝土品质,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的比例,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砂率和含泥量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使用商品混凝土时要对坍落度进行严格检查。 2. 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达到饱和状态,使之即不释放水分也不吸收水分,浇筑过程中振捣要充分、均匀、恰倒好处,避免

10、振捣过度。 3. 在混凝土没达到一定强度时不要过早上人、堆料、施荷加载,尤其是振动荷载,因为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才会有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必须做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才允许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4.混凝土的浇水保温养护特别是加强早期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早期浇水保温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引起的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及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发生。因此,施工中必须坚持一周左右的洒水保湿保温养护,防止风吹日晒。 5.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操作程序施工,使施工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在楼板浇捣过程

11、中要由专人护筋,并及时进行整修,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马蹬不准漏放并且绑扎牢固 ,保证负筋不下沉不移位,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避免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6.及时与搅拌站沟通,防止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混楼板形成冷缝,砼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严禁发生漏振现象。六、裂缝修补验收1.一般裂缝修补完毕后观察表面是否平整无翘曲,满足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2.对防水要求部位的通缝修补完毕后宜进行蓄水实验,楼板上部用砖砌筑宽度100mm高度100mm水沟,两端封闭,灌水实验,观察楼板下部有无渗漏,如无渗漏责

12、裂缝处理完毕,可以进行楼地板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有渗漏责需开凿重新处理,直到裂缝无渗漏现象发生在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七、安全文明施工1.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2.施工设备用电,必须保证一台机械设备配置一只配电箱,配电箱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开关;使用时应检查并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电源线不得有接头;不能硬拉电线,防止拉断电线而造成触电伤亡事故。3.高处作业应用活动架,活动架搭设完毕检查牢固稳定后方可上人施工。4.做到工完场清,施工完毕后的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干净。黄褐色,湿,软塑可塑,含少量粉粒,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卵石层之上。稍密,该层有轻微摇震反应,干强度较差,部分地段接近与粉砂。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与砂卵石之上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