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10085298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1 概述 2 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 3 齿轮的可靠性设计,1 概述, 强度 应力,可靠指标:,可靠概率:,可靠性设计原理 (1)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2)分布参数确定 (3)可靠性计算方法,强度可靠性设计过程,(1)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机械可靠性设计就是要搞清楚载荷应力及零件强度的分布规律,合理的建立应力与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严格控制失效概率,以满足设计要求。,(2)分布参数确定 应力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的确定 零件断面上的工作应力通常取决于载荷的大小、作用位置和时间,断面的几何尺寸或特征,材料物理性质,工作条件等因素。 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通常将上述因素看做确定的变量;在机

2、械可靠性设计中,则处理成随机变量。 试验测定分析法 确定方法 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法 解析综合法,强度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的确定 零件材料的强度是抵抗失效的极限工作能力,与材料性质、热处理方式、应力种类以及许多影响强度的因素(应力集中、表面、质量、尺寸大小、工作温度、环境等)有关。 试验测定分析法 确定方法 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法 解析法 解析法基本程序:1.确定与应力相同的失效判据,建立函数关系式; 2.确定名义强度的分布和分布参数; 3.确定修正系数的分布和分布参数; 4.综合成强度分布和分布参数。,强度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的确定 一、国内外发表的材料强度分布数据 二、取用现有手册中强度数据 手册中查

3、出的强度值一般是平均值,金属的变异系数一般小于0.10,最大不超过0.15,通常取0.10,即r=0.10r。 变异系数:具有平均值x和标准差Sx的随机变量x的变异系数Cx定义为:Cx=Sx/x 三、近似估算强度的分布参数 在缺乏实验数据时,可近似估计 r=k10 r=k1S0 0为材料拉伸机械特性的均值,即强度极限B的均值和屈服极限s的均值,可从手册中查得;S0为材料拉伸机械特性的标准差,也可用上述原则取;k1为修正系数。,材料拉伸强度极限的均值和标准差,四、强度修正系数 手册和实验数据通常都是名义强度,还需用适当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一般可假定他们都服从正态分布。 总结:可靠性设计仍需引用传

4、统的强度计算中考虑的有关因素,需要大量的传统强度计算所累积的资料。,(3)可靠性计算方法,正态分布:,大量统计资料表明,材料的静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都较好地服从正态分布。,例题1,例1:已知汽车某零件的工作应力及材料强度均为正态分布,且应力的均值s=380MPa,标准差s=42MPa,材料强度的均值为850MPa,标准差为81MPa。试确定零件的可靠度。,解:利用联结方程,查标准正态分布值,得R=0.999 999 9.,13,2 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松联接螺栓的可靠性设计 松联接螺栓只承受轴向静拉伸而无预紧力,失效模式为螺纹部分的塑性变形和断裂。 设计步骤: (1)确定设计准则 (2

5、)选择螺栓材料,确定其强度分布 (3)确定螺栓的应力分布 (4)应用联结方程求解螺栓直径,应力 松联接螺栓在工作时只承受拉伸载荷F,常规设计时螺栓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 可靠性设计时,将F、d1看成是独立的随机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当其变异系数不大时,应力也近似为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值分别为 式中, 为螺栓直径d1的变异系数; 为工作拉力F的变异系数。,强度 试验表明,在轴向静载作用下螺栓材料强度的分布也近似于正态分布,其强度均值与变异系数的估算值见下表。 可靠性指数 因螺栓拉伸应力和抗拉强度均为正态分布,故其可靠性指数计算式为,解题思路,可靠度,联接方程,均值、方差,强度、应力模型,例

6、2 例2:设计一松螺栓连接。已知作用于螺栓上的载荷近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F=30000N, ,求可靠度R(t)=99.5%时的螺栓直径。 解:(1)螺栓材料强度的均值和标准差。 因螺栓可靠性要求较高,由上页表格选螺栓4.8级,材料为10钢,屈服极限均值 ,变异系数 则标准差为 (2)螺栓工作应力的均值和标准差。 考虑到制造中半径的公差,螺纹当值半径公差 ,因为尺寸偏差是正态分布,公差 ,所以 螺栓计算截面积的标准差为,例2 则有 工作应力的均值 和标准差 为 (3)利用连接方程求螺栓直径。 因强度、应力均为正态分布,查正态分布表,当R(t)=0.995时,可靠性指数uR=2.575

7、,则有 解得,例2 螺栓直径 取标准直径 ,其实际可靠性R(t)0.995,满足设计要求,可用。 传统设计结果:螺栓的尺寸确定位公称直径d=16mm,内径d1=13.835mm。,紧联接螺栓的可靠性设计 紧螺栓既有预紧力,又承受轴向动载荷。比较典型的下图的发动机气缸盖螺栓联接。,分析螺栓的受力和变形关系得知,螺栓的总拉力F2和预紧力F0、工作拉力F、残余预紧力F1、螺栓刚度Cb及被连接件刚度Cm有关,其关系式为 式中, 为螺栓的相对刚度,见下表;d1为螺栓危险界面的直径,mm;,1)齿轮轮齿的故障模式及其特征 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 3)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3 齿轮的可靠性

8、设计,齿轮的失效形式:轮齿的失效 轮齿的失效形式:常见的有轮齿折断和工作齿面的磨损、点蚀、胶合及塑性变形。 理想方法:通过对实际工作的齿轮进行试验,取得工作应力、强度极限的分布规律,根据应力、强度干涉理论推导出齿轮可靠性设计的表达式。 存在问题:由于影响齿轮工作应力和强度极限的因素很多,加之齿轮的工作寿命又较长,往往很难用实际工作的齿轮进行试验并取得数据。 解决方法:将常规设计公式中的设计参数作为随机变量,将由手册中查出的数据按统计量处理,进行可靠性设计。 判断齿轮失效的基本准则是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1)齿轮轮齿的故障模式及其特征,齿轮故障模式所占比例,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

9、可靠性设计,确定齿面接触应力的分布参数 常规设计时齿面接触工作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H为齿面接触工作应力,Mpa; H为齿面许用接触应力,Mpa; ZH为节点啮合区域系数; ZE为弹性影响系数,按国标查出,CZE=0.020.03; Z为重合度系数; Z为螺旋角影响因素;,Ft为齿轮端面内与分度圆相切的工作齿面间的作用力,或称端面分度圆,名义切向力(圆周力),N;Ft均值为 式中,T1为小齿轮传递的名义矩阵,Nm。 若T1是由工作在最繁重的、连续的正常工作条件下实用地最大载荷换算所得,则取CFt=0;当载荷是精确求得,则取CFt=0.03;当载荷近似求得,则取CFt=0.08。 d1为小齿轮

10、分度圆直径,mm; b为齿轮宽度,mm; i为传动比, ,Z1、Z2为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数,“+”用于外啮合;“-”用于内啮合; KA为使用系数或工作情况系数,均值按国标规定求得;,KV为动载系数,均值按国标线图查出或由下表所列公式算出; KH为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H为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计算齿面接触应力的综合变异系数为 式中,CHM=0.04,为引进均值为1的接触应力模型变异系数;其他为相应参数的变异系数。,动载系数KV,根据以上公式分别求出均值 及变异系数 ,则计算接触应力的标准差为,确定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分布参数 工作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 也服从对数正态

11、分布,故其均值及变异系数分别为 各参数意义及数值确定见下表。 将已确定的变异系数带入上式可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可靠度系数 当工作应力和强度极限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可按下式计算可靠度系数: 式中,为Cn综合变异系数, 。 当 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按安全系数服从正态分布模型计算可靠性,可靠度系数为,例2,例2:板材校直机主动齿轮传递扭矩T1=3400N.m,转速n1=22.6r/min,齿数Z1=Z2=29,模数m=6mm,变位系数x1=x2=0.56,中心矩a=180mm,齿宽b=260mm,重合度a=1.36,齿轮精度为8级,表面粗糙度Ra=3.2。齿轮材料为40MnB,HBS为250280

12、,使用5年,每天工作两班,设备利用率80%。试校核其接触疲劳强度的可靠性。 解:(1)圆周力均值 变异系数 (2)使用系数 电动机驱动,工作稳定,去KA=1,CKA=0。,(3)动载系数KV 圆周速度 由动载系数KV表得 (4)齿向载荷分配系数KH 由表格得 (5)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H 8级精度,由表格得,例2,(6)节点区域系数 啮合角 (7)弹性影响系数 两齿轮均为钢制,故取ZE=189.8 (8)重合度系数 重合度=1.36,故 (9)齿数比系数,例2,(10)齿面接触应力均值 综合变异系数得 (11)接触疲劳强度 查表得,例2,(12)寿命系数应力循环次数 (13)可见107NL109

13、表得 (14)润滑油系数按Hlim850,=100采用国标方法求得 (15)粗糙度系数 采用国标方法求得,例2,(16)工作硬化系数 采用国标方法求得 (17)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变异系数 (18)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变异系数 设齿轮为大批生产,由表得 (19)综合变异系数,例2,例2,(20)求可靠性 查表的可靠性R=0.9999922,3)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确定齿根弯曲应力的分布参数 工作应力均值为 综合变异系数为,确定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分布参数 强度极限均值为 综合变异系数为,弯曲疲劳强度下齿轮的可靠度 计算齿根当工作应力和强度极限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可按下式计算可靠度系数: 式中,为Cn综合变异系数, 。 当 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按安全系数服从正态分布模型计算可靠性,可靠度系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