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10085294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旋挖机械钻孔灌桩方案工程名称: 编制人: 职务(称) 审核人: 职务(称) 审批人: 职务(称)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目 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5第一节、编制依据5第二节 编制说明7第二章 工程概况9第一节、工程概况9第二节、工程总体概述10第三节、工程地质概况11第四节、地基土的原位测试统计13第五节、岩土测试成果统计13第六节、岩土物理力学参数14第三章、旋挖成孔工艺22第一节、旋挖成孔工艺22第二节、旋挖机械要求22第三节、旋挖钻机的工艺特点22第四节、桩的养护和质监站专业单位检测23第五节、旋挖钻机械施工要求23第六节、旋挖钻孔桩进入岩层的判断24第七节、岩芯取样的技术要求25第八

2、节、施工操作要点25第九节、清孔、检孔、成孔验收27第十节、清孔时应注意事项30第四章、钻孔灌注桩钻进的注意事项31第五章、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32第一节、钢筋笼制作32第二节、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入的允许偏差34第三节、导管安装34第四节、钻机操作技术交底35第五节、旋挖钻机械施工要求36第六节、质量检验及质量标准36第六章、超声波检测的施工38第一节、声波检测原理38第二节、声波检测施工要求38第三节、试验设备39第四节、试验过程40第七章、旋挖桩混凝土浇筑42第一节、前期准备42第二节、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43第三节、质量目标44第八章、安全防范措施45第一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45第二

3、节、临时施工安全用电要求及方案47第三节、雨季施工措施49第四节、文明施工及安全教育50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是根据建设业主的设计工程图纸(建施图、结施构、总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地质勘报告)以及国家的现行规范、行业标准等,同时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难亦成度和业主工期进度来进行编制。(二)、工程施工现场踏勘情况、周边环境以据备施工条件。(三)、项目部依据建设业主的要求、配备项目部精干的技术管理团队、制定项目部现场有效管理制度、施工劳动力技术的组合、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等满足建设业主和甲方及监理顺利完成。二、现行的有关国家施工规范、规程、标准、

4、法规: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56、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19959、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11G101-1.2.3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11、砼外加剂 GB8076 12、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13

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 14、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 15、砼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2015版 )16、砼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17、泵送砼施工技术规程 JGJ/1109518、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1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920022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22、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G/225-2010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24、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

6、503282001三、编制原则1、科学性:根据技术规程和规范要求及施工图纸、地质勘报告、施工进度进度计划、施工质量要求,编制施工方法(如场地坪整工程、测量放线和标高控制、基础工程、地下室工程、脚手架工程、主体结构工程、水电安装予埋工程、室内外装饰工程、室外散水工程等);运用劳动定额和市场价格参考计划安排劳动力;运用科學施工管理理论指导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部署、机械设备选择安排等。2、全面性:编制针对本工程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计划、施工进度网络计划、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材料进场计划、周转材料计划以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措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

7、境保护措施、成品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保证其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面性。3、适宜性及可行性:为确保本工程全部优质、节能、低耗、安全、文明、按时完成可行且有保障,对整个市场各方面均做充分调查。第二节 编制说明一、内容要求:1、保证本工程统筹安排,组织施工、综合部署科学程序化。2、用流水施工作业法和进度网络技术,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网络计划。3、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施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施工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施工进度计划圆滿完成。4、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施工技术,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5、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优化设置生产区和生活区。6、根据本工程特点和

8、功能要求,本着对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我们在编制的同时要求考虑经济性、合理性、优质、高效。二、内容说明:1、根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体现全面性的同时又重点考虑项目部管理技术团队、劳动力安排、施工机械设备配置、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和主要施工方法,并结合施工经验、施工能力以及资源和机械设备配备情况进行编制。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法主要描述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方法,其它常规施工方法简述。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遵守国家及省、市现行的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等。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市处于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其特点是丘陵密布,沟谷纵横,

9、地表切割破碎。地块一AB段挡墙主要为人工地貌,多民房和厂房,西侧形成高约5.0m的填土边坡,坡度约60,表面硬化。整体呈北西高东南低趋势,高程约290.0298.0m,相对高差8.0m。地块二CD段挡墙主要位于冲沟、斜坡交汇位置,南侧为高约30m的岩质边坡,坡度约4560,主要有砂岩、泥岩组成。北侧为冲沟,整体呈南高北低趋势,标高约286.5294.0m,相对高差7.5m。地块二EF段挡墙主要位于东西走向冲沟中部,原为农田,现已干涸。地形高差较为平缓,高程约2887.0288.7m,相对高差约1.7m。1、工程名称:*2、建设地点:工程位于*,距*公里。场地东侧紧邻内宜高速,南侧紧邻自富路。交

10、通较为方便。3、建设单位:4、设计单位:5、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 6、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7、地下室防水等级:8、裂缝控制等级:9、建筑分类等级; 10、人防工程等级:11、主要结构类型:12、场地类别:13、设计合理使用年限:第二节、工程总体概述一、总体概述1、本工程为*项目(五.六.八.十组团),工程项目*;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约为:116146.12平方米、由5.6.8.10组团、共计18栋多层住宅楼组成。其中:五组团为1号楼建筑面积约为3820.68、2号楼建筑面积约为3820.68、3号楼建筑面积约为5233.48、4号楼建筑面积约为3820.68;六组团为1号楼建筑面积约

11、为5233.48、2号楼建筑面积约为5233.48、3号楼建筑面积约为5233.48、5号楼建筑面积为3820.68、6号楼建筑面积约为3820.68;八组团为1号楼建筑面积约为7398.81、2号楼建筑面积约为5731.02、3号楼建筑面约积为5233.48、4号楼建筑面积约为5233.48;十组团为1号楼建筑面积约为3820.68、2号楼建筑面积约为3820.68、3号楼建筑面积约为3820.68、幼儿园建筑面积约为2814.82、停车楼建筑面积约为17616.77、五、八组团地下室本工程建筑面积约为20618.38;本工程总工期约为:210天;2、本工程房屋抗震类别为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

12、级,本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二、工程要求本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质量合格。第三节、 工程地质概况一、工程地质概况:场地位于四川盆地内,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缓慢的整体性抬升,差异活动不明显,是一个新构造运动较微弱的地区。场地所处地质构造位置为“自流井背斜”中段南翼,地层倾向135145,倾角约812。场地内亦无大的断裂通过,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二、地震 1、*市是一个地震多发区,距历史记载从1475年至今500多年间,发生在*市区及*县、*内大于4级的地震有13次,最大的一次是1896年2月14日发生在*区的5.75级地震。2、近几

13、十年来,市区发生三次中强地震,即1954年10月24日发生在大安的5级地震,震中烈度VII度,1965年4月11日发生在豆芽湾的4.6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度,1985年3月29日发生在凉高山的4.8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度。3、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三、场地岩土层的构成和特征1、第四纪地层结构特征、耕土(Q4pd):褐色为主,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含砂质较重,松散,斜坡上多呈湿状态,冲沟中多呈很湿状态,含植物根系,土质不均,在整个场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耕土和农田中,厚度约0.60.7m,平均厚度约0.7m。、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主要为砖块、岩石碎块及其他建筑垃圾组成,主要分布在拟建EF段,厚度约1.24.7m,平均厚度约2.8m。、粉质黏土(Q4dl+pl):灰褐色,可塑,局部含砂质较重,干强度较高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主要分布在场地冲沟和斜坡底部,厚度约2.27.5m,平均厚度约5.0m。2、基岩泥岩(J2s):紫红色,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块状结构,中厚层状,泥质胶结,遇水易软化,强风化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厚约1.01.8m不等;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裂隙稍发育,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局部短柱状。根据自贡市东部新城起步区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