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851304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时间: 年 月 日课 题: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经对本课的生字词语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本课教学时学生的朗读不存在很大问题。但本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逐步引导,在充分阅读的基础

2、上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刻苦钻研、不断探究的精神。教学目标:1、 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难点: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刻苦钻研、不断探究的精神。学法指导示范指导学生活动 同桌交流、小组合作、表演朗读课前准备 课件、教案、课本教 学 过 程 : 第二课时一、 导入(一)导言

3、:(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这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二)新授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

4、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师: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师: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师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

5、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师问: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证明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三次试验) 2、自由读,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试验结果如何?生答: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个也没碰。 小科学家们,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试验的情况) 边演示

6、,学生边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分别说出第二第三次试验是怎样做的。 师:结果怎么样? 教师小结: 科学家针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视觉在夜间飞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写试验时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详有略,同时使我们知道写试验情况时应介绍交代什么。望同学们学习这些写作方法。 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后是否通顺?为什么不能去掉? 师: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师: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

7、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结论来之不易。) 师: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 (2)生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找一名学生将四张卡片“ 嘴 耳朵 超声波 反射“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看着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4)师补充: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

8、、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七自然段 1.自读第七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看着示意图讲述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所以课文的题目叫蝙蝠和雷达 (师板书课题)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练习。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超声波)。 3、雷达的荧

9、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 二次备课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你们还知道那些发明创造也是从生物得到的启示。习题设计1、向父母介绍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2、完成练笔蝙蝠的自述,采用第一人称手法,以我是蝙蝠的口气介绍自己夜里飞行的秘密。板书设计 、 课后反思: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三次试验来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让学生把课文和课件演示结合起来,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此外,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反复试验来告诉孩子们,科学家之所以能发明雷达为人类服务,离不开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反复试验,我们作为未来的接班人也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不足:时间把握不到位,课后拓展不能在课堂完成,只能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