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文写作与讲评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5113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记叙文写作与讲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记叙文写作与讲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记叙文写作与讲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记叙文写作与讲评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记叙文写作与讲评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记叙文写作与讲评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记叙文写作与讲评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教案 写作训练一教学目的:以语言激发写作的自信;以文章了解学生学语文的感受和要求;在第一次作文中了解本班的写作状态,和能力的差异,选个例分类指导。差者力求达到文字通畅,表意较清楚。教学方法:限时作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范文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2、布置作题 3、学生写作教学思路设计: 学生对写作文有畏惧感,源于言之无物,下笔艰难,其实根源还在于缺少写作前的积累,包括语言词汇,生活体验,前者靠收集,后者要靠多思考,立意也好,表达也好,意在求新。了解同龄人所经历的和感悟或许会带来启发。其次,本次作文选择复杂记叙文,作为高一新生跨入新阶段的开始,了解他们在初中重点训练的记叙能力,也

2、是一个小结。教学程序: 一、导入:鲁迅说“即使是天才,他落地的第一声啼哭也决不会是一首好诗”,技巧、经验固然重要,但离开了勤奋和执着这个基础,写作也就会成文一句空话。“书山有路勤为径,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师认为很好地体现了这四个字。有些同学谈到写作的苦恼,想提高,询问有什么方法,老师想送上这样一句话:关注生活,勤奋思索,常写常记。(板书)自己文思泉涌的体验。 二、 写作训练: 1、朗读好吃的苹果好看的脸 限时15分钟左右 拿出纸笔(周记本) 听读要求:(1)记下: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描写了几个场面 (2)写下你所感悟到的:作者由此产生了怎样的感慨、思想? 2、命题作文,写在小黑板上 ,作为新生

3、摸底测试。 导入: 好吃的苹果好看的脸中有这么一段话:“ 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又何尝没有“衔过青橄榄”呢?在你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会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丝丝甘甜吗? 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有内容、有中心的文章。字数在500-600字左右。 书写2-5分。 要求有:1、有人物、有事件、有具体情节 2、用一个故事一组场面表达出一种思想3、将思想蕴涵在描

4、写之中,不是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交代,不是满足于贴标签式的议论鉴定。 三、完成构思和文章。 45分钟左右。测试评分,挑选写作基础好的15个。 具体的标准:容易操作 1、卷面是否整洁:批语,卷面整洁,满分。酌情扣分,不超过5分。2、看错别字有几个:标记 ,写在批语处,写上正确的(该生自己还应在文中更正), 轮阅力求找出所有的。2个一分,最多扣5分3、看有没有病句。标记 ,写成出病在何处。修改流畅 有几处病句,再在批语中写出有几处。一处1分,减至5分 (2、3项有人批,有人复查)4、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最易):一处1分,至5分。 各5分 5、看文章中心:中心是否明确; 中心是否集中; 中心是否有新意

5、、有深度高要求,可加分6、看文章选材:看三点,渐进 是否围绕中心; 是否符合生活实际 是否具有典型性7、看文章结构: 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过渡是否自然 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结尾是否呼应文题。8、看表达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 如我也衔了一枚青橄榄要求夹叙夹议是否做到了 散文:抒、叙、议结合,结合得怎样是否运用;运用得好否9、看语言:简练 准确 生动形象高要求,可加分 后5条,每条5分,酌情扣5分。一、先按要求做前5项二、再做全9项三、熟练后,每人在本子上写出十个方面的具体批语。 作文讲评课 一、学生自改、互评一节课。方案如后 (周五第二节) 要重写者,构思明确要求:快速构思,

6、想好一个故事,一个主旨,一组场面,可写下来 扩展成篇二、准备:一人一只红珠笔,标记错别字、病句、佳句、衔接不自然的句段用什么记号,民主商量 主讲人明确评议作文的基本标准,先培训。在评议课中实践。向全班介绍简单扼要的方向:字词句修改;结构语言的形式;主旨是什么,明确与否。或者,向全班只明确,本次作文的标准。 本次作文:选择4、5、6、8评价标准 轮流传阅:组长负责请同学在组内轮流传阅各自的作文。 要求: 首先,找出错别字。 (标记下来: )标记 句子表达的语病(不流畅、不能达意、表达错误)(标记:商讨 ) 标出好句、好词,(商量用一简单标记 ) 较难: (写在修改意见内,可每次作文侧重一、两点)

7、 主旨:是否明确,准确;高要求:有新意、有深度。“独立思考、独辟蹊径;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 能用形象来表现思想感情,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材料是否一致、统一,是否由文而发。找出最有新意的思想。 结构:是否完整和谐,衔接是否自然合理。它讲究匀称、均衡、变异,有起承转合等骨节。“作文当自结构始”。亦即思路是否流畅? 语言:是否简明、连贯、得体。高要求:记叙、散文丰富、变化、词美;议论明确、简洁、达意、有力;说明准确、简要、生动 文体的体例是否把握准确,如说明、记叙、议论的基本特点 文面是否整洁:书写工整、不随意涂改、修改时用常规符号(语教/98/10/26) 互改完成:每人对阅读的文章形成

8、修改意见(每人阅读了四-六篇)。传阅完后,组内对每篇作文统一修改意见,字好的同学执笔在作文本上写下修改意见,写下评语。交给本人改正错别字并修改。下课后,按小组收齐,交给老师。(老师会对小组评改的态度和优劣加以评价) 三、教师阅卷,分类。有可能,将佳作、佳句展示出来 老师收到作文后,很快批改、分类,争取两三天内交给学生。按小组进行。做: 一,看作者本人的态度是否认真; (?好、中、差,按小组还是班) 二,看小组的评语是否合适。发现不合适的,赶快纠正过来。 三,将好文章,用小夹子挂在教室,让学生浏览。录下佳句,也挂出来。(鼓励大多数人) 作文评讲课 一、民主评议:下周四第四节。每大组佳作 篇 二、

9、方法:全班交流。推荐在“三个一”(隐藏)要求下,从三方面评议:立意、选材、场面组接。说长道短,评选最佳构思。为下一次开始记叙文写作“三个一”快速构思成文的训练作准备。 学生民主评议。小组一主讲人(先由组长担任,后可轮流担任)。或大组派佳作所在组。 三、 操作:最初方案,可随机而变。 评出该次作文最好的和在某一方面最有特点的。 鉴于时间和人数多寡,一节课评讲2-4篇。那么,分两大组,小组推荐各一篇,没有可弃权不送选;大组内各选12篇佳作。并推荐在某一方面最有特点的,也以大组为单位,如:主旨有创新,有思想深度的;结构有特色的;语言优美的,警人的;等等。 大组一人主讲,一定要讲出理由,先准备好。并当

10、场打分。若有争议,老师再引导统一认识。 ?然后,对剩下的作文,按分类标准给分,老师最后总结。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一段、一句、一词也好。 (?谁给分) 计,四节课虽形成连续思考,但恐学生产生厌惧心理,试验后看。方案2:先安排用一节课构思,连排课行文和修改。或,连排课,一节构思,一节成文 一个阶段后,再在连排课,半节课构思讨论,一节半课完成 一个阶段后,借竞争法,提高成文时间,达到:一节课构思成文即方案3 方案3:基础好,或快速作文才可调为三节课,构思成文为一节课,自改互改一节课,下周 评讲一节课。 四、小结:一个文题会演绎出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用心去观察了自己的生活,这个社会

11、的过去、现在,体味生活,会发现其中蕴涵了许多启人心智的话题和哲理。我们用一个文题可以演绎出许多人生故事,散发出许多启人心智的思想主旨,也会编织出许多创意优美的场面组接。相信自己,一样能写出文辞精美的文章,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就要去写,常写,常思考,常修改。在全班交流鉴赏,能够长善救失,好文章,好文段,小到好句都能登堂共赏,每个同学都会有机会,我们自己更要多多地创造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文章出采。课后记: 学 生自批、互改、评议方案 一、学会自改、互批的阶段:费时要长些。1、操作: (1) 两节连排的作文课,一节构思:写什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不必统一,课堂交流 什么主旨评价最优和最下的 什么材料

12、选择适当的材料表达主旨 什么思路各人讲述一遍,听者找漏洞,帮助分析 (2)第二节,各自行文 (3)第二周的作文课用第二节,学生自改、互改,下课后交给老师。 主讲人: 第一次作文发现几个写作基础好的同学作为组长,并加以培训,如何评改一篇文章,即明确作文评价标准,以领导其他学生评析。他们还要在下次课堂交流时做主讲人,据经验,一个学期的训练就会有效果。字,一月既有效果。 准备:每人准备一只红圆珠笔,老师明确作文评价标准和此次作文评价的具体要求。发作文本给小组(一、三、五向后转,形成自然的4-6人组)。 轮流传阅:组长负责请同学在组内轮流传阅各自的作文。 要求: 首先,找出错别字。 (标记下来: )标记 句子表达的语病(不流畅、不能达意、表达错误)(标记:商讨 ) 标出好句、好词,(商量用一简单标记 ) 较难: (写在修改意见内,可每次作文侧重一、两点) 主旨:是否明确,准确;高要求:有新意、有深度。“独立思考、独辟蹊径;想人之所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