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085111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怀梆戏曲艺术是河南焦作怀庆府(今沁阳)地方戏曲属梆子腔。本文通过对前人对怀梆艺术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自己对故乡戏曲的热爱,采风收集的资料,试图找出新的研究角度,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怀梆;戏曲艺术;研究成果 引言 怀梆是焦作市所管辖的怀庆府(今沁阳)、温县、孟县(今孟州市)、武陟、修武、原阳县的地方戏曲艺术,由于是地方小剧种又受各种局限性,很少有人研究怀梆戏曲。作为一种地方戏曲艺术,怀梆成为怀庆府民间传统戏曲文化的结晶,成为当地百姓自娱自乐的文化资源。怀梆传统文化艺术的民间乡土气息是怀梆戏曲具有的独特的艺术价值。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专家,学者的视野,撰写了中

2、国戏曲志河南卷焦作市戏曲志沁阳县戏曲志博爱县戏曲志作为怀梆艺术的研究的文献资料。有关怀梆戏曲艺术的研究,总结前辈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方面 一、怀梆的渊源 关于怀梆的起源形成,众多研究者众说纷纭都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出发的角度各不相同。在晓路,方兵的关于怀梆的形成中说是由隋唐时期的歌舞小戏“踏谣娘”到金元时期的民间“灶火”“队戏”再到明清时期的“海神戏”逐渐演变而成。在和国栋的怀梆的形成及古今走向中说是迁至怀庆的山西人在娱乐方面还保持着原来山西人的表达方式,加上往来商贾间的交流与学习,并且依据怀庆府当地的风俗习惯,方言土语,歌舞角戏和北杂剧借鉴民间故事,民间小调,逐步创立与山西中路梆子近缘

3、而又别具怀庆特色的梆子戏,这种梆子戏被称为“怀梆”。在蔡世林、郑慧玲的怀梆艺术初探中说洪武年间(1368)山西平洪洞县的大量移民迁至河南怀府一带,起源于晋,陕地区,兴起于明代后期的梆子腔也随着晋,陕商业的繁荣和商帮的频繁活动传到怀庆府,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和传播艺人们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方言土语、歌舞角戏和晋,陕人的音调以及受北杂剧的滋养,对于民间故事、歌舞、小调的借鉴和加上提炼等,进而演变成了当地的戏曲剧种“怀庆梆子”。在张志庄的怀梆源流初探和怀梆与上党梆子比较研究中说怀梆与上党梆子虽然同属梆子腔体系,而且发源地区又毗邻相依,但两者之间毫无渊源关系,以此否定了怀梆源于上党梆子说。宋、金、元时

4、期杂居在焦作地区普遍流行和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些只能证明当时焦作地区有许多的戏曲演出活动,不能说明怀梆与其之间的必然联系,宋、金、元杂剧不可能过度为怀梆。但宋、金、元杂剧在怀庆大地的繁荣,却是怀梆诞生的先声,而海神戏是一种民间戏曲活动,并不能说明怀梆是有海神戏演变而来。怀梆源于宛梆之说依据不足,宛梆说也被否定。大家认同的是怀梆是河南梆子稍事变通而形成的。持共同观点的还有徐曼的怀梆源流考证她的“演变说”通过大量的戏曲史料、文物资料对梆子腔戏曲在焦作地区传播,演变的历史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怀梆艺术既是晋豫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在王晓静的怀梆源流及其传统剧目研究中说“怀梆”的形成具有悠

5、久的历史,是多元文化交融整合的产物。古老丰厚的民间歌舞,队戏为怀梆的形成提供了充足营养。宋、金、元杂剧在怀庆地区的蓬勃发展是怀梆形成的先声,民间曲牌音乐、小调、是怀梆形成的直接源泉,民间祭祀活动海神戏等为怀梆的形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焦作地区不间断的艺术发展脉络是怀梆形成的重要渊源。在杨玉东的怀梆源流解读中说怀梆是在一种文化形态的影响的基础上融合多文化形态发展而成的一种具有地方唱腔风格的梆子腔剧种。 二、唐歌舞戏,宋杂剧和金院本戏曲的雏形 “歌舞戏”是唐代已有的名称,唐杜佐通典有语曰:“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谣娘窟儡子等戏。这其中又以踏谣娘最为有名。歌舞戏中的踏谣娘似是一个特例,它是一种且歌且舞,并

6、有两个人物进行表演的歌舞戏,不过从戏剧的角度看,他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富有戏剧性的歌舞表演。作为戏剧它的篇幅显然是过于短小 三、音随地改梆子腔在各地的演变 秦腔梆子腔向东流传,在河南及山东等地演变为河南梆子(今称豫剧)和山东梆子腔分支。秦腔梆子腔演变为河南梆子,最初显然应该发生在讲“河南话”(又称中原官话)的“中州”地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府和以开封为中心的开封府,从河南梆子击节伴唱,也是板腔体唱腔,以及与今存秦腔梆子腔同样是以板胡作为主奏乐器,特别是它一直被习称为“河南梆子”等现象来判断,河南梆子与秦腔梆子之间存在渊源关系,河南梆子是秦腔梆子在河南的演变这一点是可以基本肯定的。不过从今流行于

7、河南各地的梆子腔与今存山、陕地区的同州和蒲州梆子在音乐上已有较大差异来看,河南梆子可能是早期梆子腔在河南的发展演变,也就是说他可能形成较早,可能早在梆子腔传入河南后不久就在河南方言和地方音乐的影响下开始演变,虽然现存清代戏曲史料中未见有关梆子腔在河南的流行的记载,但从秦腔梆子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已流传在河南以东的扬州和河南以南的湖广地区推断,秦腔梆子可能最迟在乾隆年间就已经传到与秦腔形成地陕西的同州和山西的蒲州地区接壤的河南,今流行在河南的曾分为豫西调和豫东调的河南梆子,应该是河南梆子在河南方言语音和地方音乐影响下发展的结果。既然都认同怀梆是河南梆子稍事变通而形成的,那么怀梆与秦腔梆子应该有渊源关

8、系。笔者将在怀梆的“同宗”关系研究一文中去考察论证 四、怀梆的衰败与抢救和新的发展研究 怀梆戏曲艺术的发展如今到了青黄不接的境地,怀梆的衰败与抢救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更多人为怀梆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与此相关的文章有晓路的怀梆衰败原因探究认为由于自身的大规范,不讲究,以及受电视多元素的影响,怀梆陷入频临衰亡的境地。张志庄的从怀梆的现状谈怀梆振兴之对策提出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怀梆专业,业余团体的扶持,推出怀梆经典名曲之作加大怀梆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现有怀梆艺术成果,改善生存坏境,增强怀梆市场活力。他的怀梆振兴新思路提出打造怀梆经典名剧,定期举办怀梆调演或各类比赛,用现代传媒新闻机构对怀梆的正本戏,折子

9、戏以及经典唱腔,在固定时间进行播放,创建怀梆基金会,鼓励民间艺人以师带徒。王建设的怀梆薪火何以相传从怀梆名家高校行谈起认为怀梆走进校园开设怀梆艺术欣赏课程或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增加怀梆唱段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怀梆的基础知识,学唱怀梆经典唱段。赵书峰,闫冲,刘海潮的从怀梆艺术的危机与出路探析中说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怀梆艺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其竞争力 2006年6月10日,怀梆艺术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肯定了怀梆艺术的重要地位。对怀梆艺术的研究有了如此多的成果,但是我们可以看出,都是一些实地考查和怀梆自身为出发点展开,从天时、地利、人合、历史、经济、文化

10、、社会等方面的探讨。该课题尚有大量的领域没有展开,还有不少问题存在争议,对怀梆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的参与,为怀梆艺术的传承,抢救和发展献一份力量,更需要我们完善研究思路,拓宽视野和范围,从多种角度,多种学科领域去研究怀梆艺术 注释: 转引自唐戏弄第5页;海震著戏曲音乐史第25页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曾给悲剧下 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即“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 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一定义显然也适用于其他 戏剧,而从这一角度看踏谣娘显然更像是一个小型 歌舞,还不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戏剧。海震著戏曲 音乐史第34页 参考文献: 1晓路,方兵.关于怀梆的形成J.焦作大学学报,

11、2004年第四期 2和国栋.怀梆的形成及古今走向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第95页 3蔡世林,郑慧玲.怀梆艺术初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第126页 4张志庄.怀梆源流初探J.艺术教育,2006年第10期2527页 5张志庄.怀梆与上党梆子比较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年8月 6徐曼.怀梆源流考证J.四川戏曲,2007第2期 7王晓静.怀梆源流及其传统剧目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13页 8杨玉东.怀梆源流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年6月第4页 9

12、海震著戏曲音乐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03年 10晓路.怀梆衰败原因探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1期 11张志庄.从怀梆的现状谈怀梆振兴之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6年12月 12张志庄 .怀梆振兴新思路J.艺术教育,2006年第11期 13王建设.怀梆薪火何以相传从怀梆名家高校行谈起J.焦 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10月第4期 14赵树峰、闫冲、刘海潮.怀梆艺术的危机与出路探析J.焦作 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4期 15李海安.怀梆艺术研究综述.J.焦作大学学报,2009年1月第1 期 16梁帅.有冯丈怀梆的发展历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J.焦 作大学学报,2009年7月第3期 17丁永祥.怀梆戏曲文化生态研究自然环境对怀梆发展的 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4月 18李新现.焦作地区民间怀梆戏曲班现状田野初考J.戏曲文 学,2009年第6期 作者简介: 于小飞,2009年6月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现在聊城大学音乐学院09级研究生,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 指导老师:吕云路聊城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