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4765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第一单元线索: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哲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唯物 物质决定意识。 学 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 主义 而是意识决

2、定物质。 基本 主观唯心主义形态客观唯心主义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主义哲学 构成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 本质 理

3、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辩证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人的价值人生观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和意识与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世界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

4、消沉,丧失斗志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势力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世界观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辩 证唯物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世界观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

5、光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 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世界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也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

6、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世界观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方法论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7、,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二、认识论(怎样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含义: 特点基本形式:实践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

8、反作用真理具有客观性(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能倒过来) 世界观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认识不切实际的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

9、观条件的限制,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由实践到认识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 世界观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唯物辩证法线索图: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概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论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源泉。) 世界观: 方法论: 普遍性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唯 物辩证法 特点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客观性 联 系 观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多样性 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