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0526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 (1)分析实验所用的溶液应用纯水配制,容器应用纯水洗三次以上.(2)溶液要用带塞的试剂瓶盛装.(3)配制好的试剂应及时盛入试剂瓶,试剂瓶上必须有标明名称、浓度和配制人,配制日期,有效期限.(4)溶液储存时应注意不要使溶液变质(5)配制硫酸、磷酸、硝酸、盐酸等溶液时,应把酸倒入水中.(6)用有机溶剂配制溶液时(如制指示剂溶液),可以在热水浴中温热溶解,不可直接加热。(7)应熟悉一些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常用试剂的性质.(8)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腐蚀性及有剧毒的溶液,剧毒废液应作解毒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对等物质的量规则的认识在分析化学中,废除了以当量为基础的当量定律后,有些学

2、者提出了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理论,并在新编分析化学教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对等物质量规则尚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首先剖析了等物质的量规则,并提出了一种表述等物质的量规则的方法,然后阐述了等物质的量规则的优越性以及使用等物质的量规则时应注意的几个环节。目前,以SI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正在全国实施。在分析化学中,废除了当量以后,以当量为基础的当量定律被等物质的量规则取而代之。什么是等物质的量规则,等物质的量规则有那些优越性,如何使用等物质的量规则,探索这些问题,认识这些问题,将会有助于法定计量为了在化学中,尤其在分析化学中贯彻执行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

3、法以及有关量和单位国家标准,必须废除“当量”、“当量浓度”、“当量定律”。为了解决废除当量定律后分析化学中的计算问题,作者曾提出了“等物质的量规则”。等物质的量规则是在当量定律基础上,根据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利用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提出的,既继承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被确定为七个51基本量和单位之一后,不仅使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有了一贯制的单位,统一了许多量和单位的名称,而且澄清了化学计算中量和单位的概念。由摩尔定义引出的等物质的量规律,使化学计算的原理简单明了,已在滴定分析中得到初步应用所谓等物质的量的规则,就是如果采用基本单元作为基本单位,则滴定达到计量点时,标准物质消耗

4、的物质的量等于待测物质的物质的量。所以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基本单元以及如何确定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可以这样理解,它是滴定反应中的最小单位的真实反映,比如我们知道滴定中更多的是质子的得失或者电子的得失,电子和质子也是滴定反应中的最小单位,所以就可以将滴定剂以及待测物质前面加上1/n作为基本单元,这里n是该物质得失的质子数或者电子数。比如一个硫酸可以失去两个质子,所以n=2,其基本单元就是(1/2)H2SO4。再比如一个高锰酸钾变成锰离子可以得到5个电子,所以n=5,其基本单元就是(1/5)KMnO4。当然在具体滴定中也可以是得失的电子数或质子数,比如上图中的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基本单元的话,则浓度

5、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浓度为0.1000 mol/L的KMnO4,如果采用基本单元的话,则c(1/5KMnO4)=0.5000 mol/L。我们可以用大桶与小桶的关系加以理解,一大桶水可以分成5小桶水,虽然水的总量不变,但是如果采用不同的度量工具,其数量可以不一样。所以图中答案分别是H2SO4、H3PO4、1/2H3PO4、NH3、(1/2)I21简述 含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 / L 或 mol*L-1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CB常用的单位为mol/L和mol/dm3。 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

6、量(nB)、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B)之 间 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cB=nB/V(pw/m)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2.22注意物质的量浓度公式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 c(b)(Cl2)=0.1mol/L c(NaCl)=0.2mol/L c(Fe2+)溶质的量是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的,不能用物质的质量来表示例如:配制1m

7、ol/L的氯化钠溶液时,氯化钠的相对分子量为23+35.5=58.5,故称取58.5g氯化钠,加水溶解,定容至1000ml即可获得1mol/L的氯化钠溶液333实验仪器除试剂外,配制中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用固体配制还需用到托盘天平和药匙、(或烧杯),用液体配制还需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等等。配制步骤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冷却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

8、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装瓶贴签: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意事项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转移溶液时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如果加水定容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吸走,而应重新配制。用胶头滴管定容时,眼睛应平视液面。摇匀后若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的情况,不能再加水。4误差分析可能引起误差的

9、操作m(n)Vc/molL-11、药品、砝码位置左右颠倒(使用了游码)减小不变偏小2、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减小不变偏小3、溶质中含有杂质减小不变偏小4、用量筒量取液体(此处液体指溶质为液体,下同)时仰视读数增大不变偏大5、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减小不变偏小6、溶解前烧杯内有水不变不变无影响7、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或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流出减小不变偏小8、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减小不变偏小9、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不变减小偏大10、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减小不变偏小11、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不变增大偏小12、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不变增大偏小13、定容时,俯

10、视刻度线不变减小增大555微粒浓度1、非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浓度即为溶质分子的浓度。如 1mol/L乙醇溶液中,乙醇分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强酸、强碱、可溶性盐等强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以阴离子和阳离子形式存在,各种微粒的浓度要根据溶液的浓度和溶质的电离方程式来确定。如:1mol/L NaCl溶液中:c(Na+)=1mol/Lc(Cl)=1mol/L1mol/L H2SO4溶液中:c(H+)=2mol/L c(SO42)=1mol/L1mol/L Ba(OH)2溶液中:c(Ba2+)=1mol/L c(OH)=2mol/L1mol/L Fe2(SO4)3

11、溶液中:c(Fe3+)=2mol/Lc(SO42)=3mol/L6物质的量浓度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由CB=nB/V可得CB=(m/M)/V=m/MV注意:其中 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二者都表示溶液的组成,可以通过一定关系进行相互换算。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首先要计算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换算成相应物质的量,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溶质的质量,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然后换算成溶

12、质的质量分数。n=m/M=Vw1000 /MC=n/vC= (Vw/M)/V= Vw/MV式中: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mL或g/cm3W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1000指1000mL溶液以下公式所用与此相同。推断过程:假设取 1L溶液,则:C=w1000/M若题目中出现了溶解度S,则可用代入上两个公式,得:C=1000(S/100+S)/M式中S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以g为单位;100指100g水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由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不变得 C1V1=C2V2(C1、C2为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4、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相近时

13、,可以近似看成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时 C1V1+C2V2=C3 (V1+V2)。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时 C1V1+C2V2=C3V3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高中)m浓W浓=m稀W稀(初中)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化(推导和演化)C=1000/M其中,C: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溶液的密度,(形式为质量分数,1):密度,(单位g/mL)M: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c=n/Vn(溶质的物质的量)=*m(溶液质量)/Mm(溶液质量)= V溶液的溶质质量=(质量分数)(密度)V故,n(溶质的物质的量)=V / Mc= n/V=( V /M) / V=

14、V /M V=/M若密度单位为1000kg/m3(国际单位)=1 g/cm3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定量分析常涉及溶液的配制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时,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更为方便.溶质(用字母B表示)的物质的量浓度(molarity)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B(B是小字)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 含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 mol / L 符号:CB 单位: mol/L或mol/m3 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cB=nB/V 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 注意 : (1)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 的量或质量因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浓度是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浓度是溶质在溶液中的比例,可以是质量浓度、体积浓度,也可以是物质的量浓度,也就是说,物质的量浓度是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即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