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认识法律点拨中考思想品德课件河北版第4课时 认识法律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080053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时 认识法律点拨中考思想品德课件河北版第4课时 认识法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4课时 认识法律点拨中考思想品德课件河北版第4课时 认识法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4课时 认识法律点拨中考思想品德课件河北版第4课时 认识法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课时 认识法律点拨中考思想品德课件河北版第4课时 认识法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4课时 认识法律点拨中考思想品德课件河北版第4课时 认识法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时 认识法律点拨中考思想品德课件河北版第4课时 认识法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时 认识法律点拨中考思想品德课件河北版第4课时 认识法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课时 认识法律,法律的含义和特征 T30(1),2分,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 T24(1),2分,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 T25(1),2分,法律的作用 T25(3),2分,法律的作用 T26(2),2分,法律的作用 T25(3),1分,1.2013,河北下列做法对杜绝和减少“中国式剩宴”有 益的是( ) 大力发展生产力 控制人口数量 尽快制定反浪费方面的法律法规 通过媒体曝光浪费现象 A B C D,B,本题考查如何杜绝和减少“中国式剩宴”,即怎样使节约资源得到节约,而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不能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控制人口数量是针对人口问题的,故排除,而选项的做法符合题意,故选B。

2、,2.2011,河北走进法治,探究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际,某中学举办 了“法治进行时”图片展览。请你根据同学们搜集到 的图片,完成以下探究任务。,图片、体现了法律的哪 两个特征?,图片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图片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返回,命题点 1:法律的含义,考点一 法律的含义和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命题点 2: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命题点 3:法律的本质,(1)

3、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 一般本质。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考点一 法律的含义和特征,考点一 法律的含义和特征,命题点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平等 地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没有法外之人。 (2)任何人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考点一 法律的含义和特征,命题点 5:法律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其他 规则的异同,(1)区别:法律是由

4、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 庭、监狱等)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是 约定俗成的,也是自然形成的;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 的力量发挥作用;约束范围是有限的。纪律、章程是由某个单位 或某个组织制定的局部适应的准则;靠本单位或组织的行政力量 发挥作用;约束范围是有限的。宗教戒律是宗教组织制定的;靠 信仰的力量和宗教纪律发挥作用;约束范围是有限的。 (2)相同点:法律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都属于社会行为 规范。,考点一 法律的含义和特征,命题点 6:青少年对待法律的态度,(1)认真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2)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律己。

5、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3)宣传法律知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考点二 法律的作用,(1)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3)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4)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命题点 1:法律的作用,命题点 2:法律的规范作用的突出表现,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惩罚。,考点二 法律的作用,命题点 3:个人和国家离不开法律【易错点】,(1)对个人:日常生活离不开

6、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2)对国家: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命题点 4:法律如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易错点】,(1)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 矛盾的作用。在生活中有些矛盾或纠纷,可以通过双方协商 的方式解决,但是某些涉及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之间的重要利 益的纠纷,涉嫌违法的纠纷,必须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和谐。,考点二 法律的作用,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命题点 1: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鲁人版】,(1)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

7、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 向上的人生目标。 (2)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 己的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 活。 (3)我们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 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4)如果不分善恶,是非不明的话,可能会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 的事情,并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命题点 2: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如何才能作出 正确的选择【鲁人版】,(1)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包括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 (2)不断提高辨别能力。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 律意识。 (4)增强自控能力。正确

8、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 摒弃。,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命题点 3: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1)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 为,都是违法行为。 (2)类型:根据其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违宪行为、刑 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把违 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命题点 4:违法行为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 (如:警告、记过、罚款、拘留等)。 (3)民

9、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返还财 产、恢复原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4)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 徒刑、死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等)。 (5)违宪行为要受到违宪制裁(如:撤销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法规、罢 免国家机关的领导成员等)。,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命题点 5: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1)含义: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 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也叫严重危 害性);触犯刑法(犯罪的法律标志,也叫刑事违法性);应受 刑罚处罚(犯罪严重危害

10、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也叫刑 罚当罚性)。,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命题点 6:刑法的种类,(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命题点 7: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及联系【易错点】,(1)区别:危害程度: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犯罪 行为情节严重,危害大。触犯法律:一般违法行为中民事违 法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等;犯罪行为则 触犯了刑法及有关犯罪的法律。处罚机关:一般违法行为由 人民政

11、府及其他有权的行政机关进行处罚;犯罪行为由人民法 院进行处罚。处罚方法: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方法是民事处 罚和行政处罚;犯罪行为的处罚方法是刑罚处罚。,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2)共同点: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都 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法律法规;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承 担法律责任。 (3)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 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 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发展为犯罪行为。,命题点 8:不良行为的危害,(1)不良行为会危害身心健康。 (2)不良行为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3)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

12、犯罪。 (4)不良行为会败坏社会风气,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命题点 9:青少年应当怎样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1)自觉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 法的人。 (2)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 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考点三 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返回,高分技巧:案例分析题,谭某某与某公司签了一项建筑工程分包合同。在建设期间,谭某某竟拖欠工人工资高达60多万元,工人多次讨薪无果,政府

13、部门发出了勒令支付通知后,他不仅拒签,还干脆躲藏起来。公安机关将其立案并抓获后,谭某某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党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谭某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为什么?,【答题技巧】,此类题目为案例分析题,是思想品德考试中常见的题目,答题技巧为: (1)定性评价,要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是否违法,是否侵 权,侵犯什么权利)。 (2)引经据典,根据材料或事例、行为、语言等找出教材中相应的法律依据。 (3)分析后果:要结合行为及法律依据来分析行为人应承担的后果(是承担责任,还是受到道德的谴责)。,高分技巧:案例分析题,【本题点拨】,根据材料中“拖欠高达60多万元”“拒签”“躲藏”“抓获”,从而可知谭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根据课本中“犯罪的含义及特征”这一知识可知,“有期徒刑”是刑罚中的主刑,“罚金”是刑罚中的附加刑,由此可判断谭某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 根据上述两点的分析,可知谭某某的犯罪行为需要承担法律后果,故而受到刑罚处罚。,高分技巧:案例分析题,【本题答案】,谭某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 因为谭某某拒不支付工人的工资,数额较大,拒签政府的勒令支付通知,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触犯我国的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返回,高分技巧:案例分析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