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3216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徜徉于发现,溢情于体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图文结合品味语言,理解词句含义,力求突破难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也不是被动地录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我采用了自学、教师点拨的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同时,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2、方式,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感悟。二、教学背景分析(一)说教材最大的“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九课。本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形式多样,并使用了感叹号、省略号等多种标点符号来恰当地表情达意。本文融地质知识于对话之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中,神奇的自然界就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书中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奇特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记录在这本最大的“书”中,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

3、“书”的无穷魅力。课文也为小读者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让我们感受到川川从小具有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可贵精神。(二)说学生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对自然科学题材的课文很感兴趣。经过此前的识字及阅读训练,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朗读体验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能以较简短、完整的句子表情达意。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但本课中理解最大的“书”的成因将会是学生学习的较难突破的知识点。我将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感受地壳变化的过程去突破这一难点。

4、此外,通过本课的学习,继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孩子懂得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要具有“刨根问底”、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坚持不放弃的做事态度。(三)教学方式、手段说明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师生共同探究,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考;重视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三、说目标根据本学段阅读要求、学情分析以及教材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理解“刨根问底、勘探”等词的意思。2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正确朗读好人物的对话。在对话中体会问号、叹号、省略号的用法。3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了解 “书”中的内容和作用。4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

5、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5在阅读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1 了解 “书”的内容和作用。2 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正确朗读好人物的对话。教学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感受地壳的变化过程,理解最大的“书”的成因。四、 说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本课的教学思路以探

6、究“书”的内涵为主线,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把握三个维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广的“书”结尾,最后回到具有探索精神的人物身上即在对勘探队员和川川的感悟与评价中提升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固在小小的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语文课堂。五、 说过程教学流程简示:(一)以书引入,质疑激趣(二)初识岩石书,感知神奇(三)品读岩石书,刨根问底(四)走近人物,学习探索(五)合上岩石书,探寻更广的“书”。(一)以书引入,质疑激趣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

7、阶梯。”书是我们的朋友,它能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我们看过的书是什么样?书中有什么?(一页一页、文字、图画、知识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 出示课题并质疑。导入,产生一种期待:最大的“书”,这个课题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读了课题,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我预设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梳理聚焦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1.最大的“书”是什么?2.最大的“书”里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3.最大的“书”是怎么来的?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8、(二)初识岩石书,感知神奇1.学生自读课文请你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之后标出自然段。 2.了解读书情况,进行多音字,数量词、补充完整句的训练。3.整体感知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将初读整体感知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一说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抓住本课的生长点的问题,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种将厚书读薄的阅读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三)品读岩石书,刨根问底1改换句式,对比此“书”与彼书。(1)这句话意思不变,换个说法。(变反问句为陈述句)(2

9、)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朗读对比岩石书和平常书的相似之处。抓住文中勘探员叔叔的一句话:“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通过朗读比较体会,感悟到文中的反问句比陈述句具有更强烈的感情和语气,从而对反问句有了一个更深切的体悟。2研读岩石书中的“字”,展开想象。(1)整体感知岩石书的内容。我们读的书里有什么?这本“岩石书”上也有吗?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2)翻阅岩石书,认识其中的“字” 雨痕、波痕和矿物:读一读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找出句子中的近义词,体会文本用词的不重复和汉语的丰富性。用“岩石上的_、_和_都是字。”练习说话。(3)想象雨痕、波痕的样子

10、,再看看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指导学生观察后朗读对话。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情理交融,师生互动,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3欣赏岩石书中的“画”, 表达体验。过渡: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你们看,(出示课件演示图片)(1)观察图片,找不同。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2)小结并介绍化石。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

11、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而是深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像石头一样,这些就叫化石。(3)拓展更多化石资料。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理解。在本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形象直观、生动的演示,将这些抽象的词语赋予形象的内容。更好地为体验文本而服务,比较准确地突破了常识性知识不易理解的难点,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4)角色体验,口语交际。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介绍这书中的字和画呢?(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有那儿还有哩!)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

12、,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师生进行对话表演。4、联系上下文体悟词语,探究“书”的成因。(1)抓重点词语,体会岁月的漫长、地壳的变迁。(2)读懂本段每句话什么意思?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你读懂了吗?考考你们吧! 填空:这石头上的树叶能告诉我们_。 _能告诉我们_。(3)训练朗读,想象画面。这段文字较为浅显,却蕴涵着一个关于地壳运动的抽象的变化过程。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段文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形成时间的漫长。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地质变化的过程以及最大的“书”的形成原因。最后,我就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这一切所经历的漫长岁月和巨大演变,让学生在朗

13、读中感悟地壳变化的巨大和岩石书的神奇。(4)体验地质勘探。出示化石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推测古时候的情况,感受推测这一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5)岩石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好人物对话。 5了解岩石书的作用出示最后一组对话:通过省略号和感叹号的用法,懂得岩石书的作用很大。(四)走近人物,学习探索1走近人物,学习评价想想川川和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个怎样的人?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2体验人物,继续“刨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3推荐好书,将探索发现引向课外地球秘密探奇十万个为什么文中的川川“刨根问底”

14、地问了很多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是一次次不断地深入。因此,我最终以“刨根问底”一词的理解作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提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正是川川这种“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才使疑问层层深入,不断地直达事物本质的。引导学生向勘探队员和川川学习,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愿望。(五)合上岩石书,探寻更广的“书”。1小结读“书”体悟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努力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有字、有画,读了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作用,能找到地下的宝藏。2拓展探寻更广的“书”最后以优美的图画,动情的解读为学生开启一本更广的“书”,也以这一段话结束我本次的说课。孩子们,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

15、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这一朵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蕴藏着铜矿;这一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即将到来;这活泼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顽强挺立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树根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源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时不有,“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寻的心,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发现更多 “书”中的奥秘!板书设计最大的“书” 岩石一页一页 一层一层 字 雨痕 波痕 矿物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学到知识 找到宝藏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维度评价内容优秀良好达标自评1自主学习、与他人交流的情况。2参与集体讨论、感悟、朗读的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