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073200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晏溪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出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图一反映出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图一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出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故正确;图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

2、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人民公社不符合,故是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项,ABC项排除。2.罗马法创立特留份制度,它是指法律规定的遗嘱人不得以遗嘱取消的由特定的法定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遗嘱人在设立遗嘱时,如果没有给特留份权利人保留法定的份额,则其相应部分的处分无效。这表明特留份制度A. 是后来世界各国公法和私法的渊源B. 体现了公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平等原则C. 确立了财产无限制私有的法律观念D. 体现了平民财产继承关系的平均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如果没有给特留份权利人保留法定的份额,则其相应部分的处分无效”说明范围内可以自由调节有关遗产的问

3、题,即体现了平等的思想,故本题选择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特点。3.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 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C. “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 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说明“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招生,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故C项正确;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高等教育质量如何与高校招生和报考人数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

4、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为内容考查“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近十年未能参加高考的人踊跃报名,报考人数与招生人数出现巨大差距。4.苏格拉底评价雅典民主时说:“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甚至)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航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下列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举措中克服了这一弊端的是A. 三三制原则的实践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 拨乱反正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答案】B【解析】【详解】“用豆子拈阄”属于抽签选举的措施,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真正的民主,B正确。A

5、是抗战时期实行政府组织原则,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拨乱反正主要是针对文革措施进行调整,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管理措施,D错误。5.中国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报刊主要报道地方性的和商业性的新闻。而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此变化不能反映A. 广大民众的觉醒B. 救亡图存成为第一要务C. 时代主题的变迁D. 西学东渐进入制度层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的维新思想。依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破产。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寻求立国之道,反映出时代主题的变迁。维新派以

6、救亡图存为第一要务,同时也说明维新派受西学影响,从制度层面寻找救国之路。故B、C、D三项可以从题干材料中得出,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广大民众的精神状态,故A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特点6.在米开朗琪罗名作哀悼基督中,圣母被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作品所表明的作者的意图是A. 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B.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 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米开朗琪罗”“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作品体现了人的外在美和

7、内在情感,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故D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哀悼基督刻画的是圣母的形象,故B项排除;文艺复兴运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故C项排除。7.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理雅各的观点是A. 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B.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C. 第一次鸦片战

8、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D. 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能力。按照理雅各对秦革命性的界定,第一次鸦片战争显然也是一场革命,一场帮助中国改革旧制、摆脱落后愚昧、走向新生活的革命。这一理论是为英国的殖民侵略作辩护,故B项正确。A选项强加因果,材料并未如此说;C选项与材料的基调相违背,材料是对鸦片战争的一种肯定;D选项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的问题。8.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 内阁大臣等同于

9、宰相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也在强调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大臣不等同于宰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只是在法理上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9.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和中国历代皇帝采取的措施相比,最有特色的是A. 不断削弱地方权力B. 不断强化皇权C. 重视思想控制D. 重视法律的制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史和罗马

10、古代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显然在皇帝统治疆域的所运用的手段中A、B、C符合中国皇帝的做法,只有D符合罗马,所以才有举世闻名的罗马法。故选D10.美国某投资专家指出:“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去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A. 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B. 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C. 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D. 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11、“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可以看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提及世贸组织,排除A;B项说法,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概况及认识11.历史变迁是复杂的。变迁并非都是进步,有时带来的更多是倒退。下列事实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 秦二世而亡,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B.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C. 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沦保皇派D. “文革”期间

12、,突出“抓革命,促生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结束,之后确立了稳固的君主立宪制度,相对于之前的君主专制是历史的进步,B项符合要求。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1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 礼乐与法制并举C. 强调思想文化专制D. 融合诸子百家思想【答案】D【解析】据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可知,吕不韦认为老子、 孔子、 墨子、关尹的思想各

13、有各的特点,他又提出“一则治,异则乱”的主张,认为思想统一有利于天下的太平,思想的不同会导致天下大乱。所以吕不韦要编写吕氏春秋,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因此,本题选D。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

14、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材料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做法。【答案】(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左”倾错误统治

15、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2)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3)加大教育改革步伐: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启动“希望工程”。重视基础教育: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支持的力度。中共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从材料“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