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导学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0726668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质》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品质》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品质》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质》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导学案编制:宋春燕 审核: 林正岳 批准: 【学习目标】1、 寻找细节,品读人物,探究格斯拉之死,了解“品质”的含义。2、 格斯拉这个底层劳动者以及他的死亡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问题情境】1、时代背景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

2、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2、作者介绍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以20世纪初英国社会为背景,剖析社会和道德问题。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他虽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但关注和同情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塑造不少不幸的小人物,并给予深厚同情。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

3、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书中所讲的“福尔赛精神”的主要特征是“紧抓住财产不放,不管是老婆,还是房子,还是金钱,还是名誉”。 3、给加粗字注音。沁(qn)人心脾 靴(xu)子 一爿(pn) 鬈(qun)曲 赊(sh)账 趿拉(t la) 蹙(c)眉 时髦(mo) 褶(zh)皱 脚趾(zh) 4、初读课文,简要概括故事情节。技艺高超的鞋匠格斯拉能做非常好的靴子,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生意越来越清淡,最后饿死。 【我的疑问】备 注 第1页共4页 【自主探究】第一课时一、 寻找细节,品读人物,了解“品质” 的含义。靴子:那

4、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外貌: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这是个严肃认真、不擅交际的人。外表的形似与内含的神似结合在一起,把描写的落脚点归结在人物精神境界的揭示上。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霎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

5、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这些对眼神的描写,突出是刚从聚精会神的工作中醒转来,写了格斯拉先生对制靴工作的投入。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我所遇到的原来是他本人,但是多么苍老,多么消瘦啊;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显得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他实在叫人难过。格斯拉先生支撑店铺的劳累与艰难。语言:“多么美的一张皮啊!“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他对皮革的关注,对

6、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在大工业公司的垄断下,小手工业作坊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格斯拉的愤怒,不完全是因为大公司的垄断使他的生计出现困难,更重要的他认为大公司不顾信誉,生活不合格的靴子坑害消费者。“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双靴子的工钱” 格斯拉的信誉好,靴子的质量高。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显然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靴子上。他对自己手艺有一种自信,对自己制作的靴子也有把握。“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潜在因素”是指对自己做靴工艺和

7、真诚待人品质的自信以及对做劣等靴子的人的蔑视。“没有也没有,连也没有”极尽铺陈,从此句可以看出格斯拉兄弟是手艺精湛、品质高尚的人。“我们热爱靴子”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动作:他一边说再见,一边继续注视手里的皮革。 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 把靴子老拿在手里,以立刻变得又批评又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他非常迟缓地照我的脚型画了样子,又摸摸我的脚趾”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的是把靴子做到最好,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

8、情和心血。这就是他一生的事业追求。别人对他的看法:“我”认为他的靴子非常结实耐穿。“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橡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 “他做了顶好的靴子。”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年轻人的话“真是怪事”。“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格斯拉的“怪”是他可贵品质的间接反映,他一生追求品质,守护品质,甚至以生命来维护品质,说他是怪人,从侧面讽刺和批评了当时的英国资本家的惟利是图

9、的本质,以及他们的堕落和腐朽。概括人物形象:格斯拉是一个朴实严肃、诚实守信、不善于交际、技艺高超、忠于自己的技艺、恪守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事业、坚持自己的理想的社会底层劳动者。 靴品:美观、经穿、合脚、便宜且有靴子灵魂人品:见形象概括靴品源于人品,靴品中见人品。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在脊椎骨上,有的在神经上,有的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是在个人品质、个人尊严上。 第二课时一、探究格斯拉之死小说主人公自然是格斯拉兄弟,那么他们的命运有哪些变化?从哪些细节暗示出来的?1、肖像的变化2、店面的变化:先是两间店铺,后来只剩一间,最后不属于他了3、橱窗里靴子的变化: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10、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4、 店面招牌的变化:“格斯拉兄弟”的招牌;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从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格斯拉的命运轨迹:生意越来越清淡,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最后离开了人世。这么好的鞋匠,最终却是饿死了,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原因第一方面,资本垄断,机器化生产的大工厂的介入;第二方面,社会风化、人的观念的变化个人原因 靴子经穿,花费时间长、顾客不愿意等销量不大只管做靴子,从不登广告不注重服务和销售手段用最好的皮革 成本高,开销大亲自做 过度劳累从不让

11、自己有吃饭的时间,经常断炊营养缺乏 生产效率低,排斥广告,生产理念、经营方式和市场定位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格斯拉的店被淘汰是一种必然。主题解读: 小说以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光辉人格的尊重,对他们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借此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二、讨论:格斯拉先生一直到死都不改变,这么做值得吗?观点示例:1、人之立世,贵在立“品2、守与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12、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总结:我们凝神注视,或许会为那一双迷恋着理想的眼睛而留下热泪。我们转身回首,或许会为那一个充满温情的手工时代而留恋不舍。品质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品质”是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品质”是对理想人生的执着。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做文中“我”一般的上层人,请不要自傲,让我们以平等、悲悯的心去看待格斯拉式的底层人,敬重他们;如果今生,我们只能做格斯拉式的底层人,请不要自卑,让我们执着于我们的梦想,虽平凡但不平庸。有了这么一批或有名或无名的脊梁在为整个民族默默耕耘,守护着本民族的一丝浩然之气,才终令民族的生存与复兴成为可能。 备 注第2页共4页【课堂检测】为格斯拉写一条墓志铭,表达出你

13、对他的情感态度。卢 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上帝给了你一双缝制靴子的手,你却用他缝制灵魂。 你从不做广告,把自己的灵魂缝进靴子里。 靴子恒久远,品质永流传。 【回标反馈】备 注第3页共4页 【巩固练习】阅读材料,谈谈你的体会。请守住做人的底线如果说2008的天灾刺痛了国人心的话,三鹿毒奶粉事件给国人留下的阴影,绝对不亚于那场雪灾、那次地震。毕竟那些伤痛会被时间慢慢冲淡,而生活却真真切切的需要每时每刻直接面对。但环顾一下,我们还敢吃什么食物,我们还敢用什么物品?单是婴幼儿奶粉就够国人感慨的了。我想阜阳假奶粉事件至今还未被淡忘吧,一个个“大头娃娃”痛苦的表情,一个个年轻的父母欲哭无泪的悲怆,让国人感受的不仅仅是悲悯,更是愤怒。 三鹿毒奶粉事件重新撕开了这道伤疤,并重重地在伤口上撒了把盐,接踵而至的是我们国家“免检”的伊利、蒙牛、雅士利等名牌产品,均被查出有含量不等的三聚氰胺。无知的婴幼儿“贪婪地”食用着那些企业“用心良苦”生产出来的奶粉,可怜他们的父母也太相信企业的承诺。日本人喝牛奶,振兴一个民族;中国人喝牛奶,震惊一个民族。日本人一天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