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周公世家导学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072565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周公世家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楼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2014004主备人:康茭平 审核人: 备课组长:刘年喜 教师评价:鲁周公世家导学案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2、 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3、 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学法指导】1、利用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词语。2、自主学习,交流经验,合作探究。3、练习巩固。【自主预习】一、相关链接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以其

2、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

3、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二、积累文言词语: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笃( )仁 钺( ) 召( )公 名奭( ) 缪( )卜 归( ) 开籥( ) 金縢( )匮( ) 有瘳( ) 箕( )子 践阼( ) 弗辟( ) 蚤( )终 祉( )福 鸱( )鸮( ) 倍依( ) 竆竆( ) 揃( )其蚤( ) 谮( ) 严( ) 奸( )神命 飨( )国 鳏( )寡 诞淫厥佚( ) 昃( )不暇食 百姓说( ) 将没( ) 肸( ) 伤牯( ) 寇攘( ) 歭( )尔刍茭 糗( )粮 濞( )立 2、通假字 1太公、召公乃缪卜( ) 2无坠天之降葆命( ) 3我以其璧与圭归( )

4、4金縢匮( ) 5武王蚤终( ) 6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中( ) 7反周公( ) 8治有所淫佚( ) 9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 10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 11岁则大孰( ) 12异母同颖( ) 13东土以集( )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东伐至盟津( )史策祝曰( )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2) 使动用法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密靖殷国( )(3)名词作动词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 )(4)意动用法曰吉,遂国之( ) 以明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 诸侯咸服宗周( )4、古今异义词1用事具多( )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 )3久为小人于外(

5、 )4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 )5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6明日,武王有瘳。( )7臣妾逋逃( )5、特殊句式1维长终是图。( )2异于群子。( )3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4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6、实词解释1.无敢不逮: 2.无敢寇攘: 3.马牛其风: 4.奸神命者乃旦也: 5.严恭敬畏天命: 6.武王有瘳: 7.武王有疾,不豫: 8.旦为子孝,笃仁: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分六层。 第一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 第二层(2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 第三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

6、国政。(忍辱负重) 第四层(4-6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 第五层(7-10段)还政代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 第六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课前合作探究】探究1:周公旦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历史上建立了怎样的功绩? 探究2:周公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探究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对鲁周公的崇敬敬仰之情? 探究: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那些腐朽没落的统治者的丑恶本质的? 【拓展延伸】 2、思考:曹操在其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7、公吐哺,天下归心。”(附文见后)请问曹操以周公为典范,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的疑惑】(学生对本课产生的疑问,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问题卡上交老师,课堂上展示点评,问题由一人写出)【自构思维导图】【自测反馈】(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解说)一、重要字词解释。1、笃仁:

8、 2、辅翼: 3、用事: 4、使管叔、蔡叔傅之:5、天下未集: 6、自以为质: 7、敷佑四方: 8、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9、将以成周: 10、罔不敬畏: 11、今我其即命于元龟: 12、无坠天之降葆命: 13、以俟尔命: 14、发书视之: 15、信吉: 16、王其无害: 17、兹道能念予一人: 18、强葆: 19、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 20、摄行政当国 : 21、卒相成王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22、一沐三捉发: 23、 一饭三吐哺: 24、慎无以国骄人: 二、解释下列文言虚词以继殷祀 ( )以夹武王,衅社 (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 )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 ( )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

9、敢离成王 ( )成王执书以泣( )自今后其无缪卜乎 (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 )三、找到词类的活用,并解释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 )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 ) )四、翻译30分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3.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4.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5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6、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7、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

10、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8、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9、二公及王乃问史白执事,史白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10、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五、复习巩固(1)对下面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克:攻克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使感动C、吾简其君臣之礼,从其俗为也。简:简化D、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功:功劳(2)与“作此以戒成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周公乃自以为质。B、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C、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D、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3)下面成语中有与“平易近民”中的“近”用法不相同的是:A、富国强兵B、怵目惊心C、汗牛充栋D、不远千里(4)下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B、周公乃自以为质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5)对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屏璧与圭(藏而不献)B、慎无以国骄人(封地)C、成王亦让(答应)D、周公乃践祚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